革囊 [gé náng]
1. 皮革做的袋子;也用以称人的躯体。
例革囊胃。
英[leather bag;]
革囊 引证解释
⒈ 皮口袋。
引《史记·殷本纪》:“﹝帝 武乙 ﹞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公方刷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而虬,乘蹇驴而来,投革囊於炉前。”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革囊,以革为之,用代筐筥罌盎……或谓之皮餛飩,盖俗呼也。”
⒉ 佛教称人的躯体。
引《后汉书·襄楷传》:“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
李贤 注:“《四十二章经》:天神献玉女於佛,佛曰:‘此是革囊盛众秽耳。’”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焚修》:“我心已如死灰,何以革囊见试。”
清 赵翼 《古玉琀歌》:“我笑古人太痴絶,一副革囊已破裂。”
国语词典
革囊 [gé náng]
⒈ 皮制的袋子。
例如:「这个手工缝制的革囊挺漂亮的!」
⒉ 人的躯体。
引《后汉书·卷三〇下·襄楷传》:「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 。』遂不眄之。」
革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伍子涛释义:相传 吴国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吴王 夫差 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伍 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 2.
射天释义:史传某些暴君常用革囊盛血,悬而仰射,以示威武,与天争衡。《史记·殷本纪》:“帝 武乙 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又《龟策列传》:“﹝ 紂 ﹞杀人六畜,以韦为囊。囊盛其血,与人县而射之,与天帝争彊。”又《宋微子世家》:“君偃(康王)十一年,自立为王……盛血以韦囊,县而射之,命曰‘射天’。”后借以指暴虐和叛乱行为。《梁书·武帝纪上》:“至于悖礼违教,伤化虐人,射天弹路,比之犹善。”唐 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巴州严八使君五十韵》:“浪作禽填
- 3.
排囊释义:鼓风用的革囊。
- 4.
水排释义:古代一种利用水力推动革囊鼓风的冶铁装置。
- 5.
浑脱释义:原指北方民族中流行的用整张剥下的动物的皮制成的革囊或皮袋。 可用作渡河的浮囊,亦可作为盛放水浆饮料的容器。宋 苏辙《请户部复三司诸案札子》:“访闻 河北道 顷岁为羊浑脱,动以千计。浑脱之用,必军行乏水,过渡无船,然后须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其济渡之备,军中自有过索、浑脱之类。”元 贡师泰《和胡士恭滦阳纳钵即事韵》之二:“髯奴醉起倾浑脱,马湩香甜奈乐何!”《元史·石抹按只传》:“叙州 守将横截江津,军不得渡,按只 聚军中牛皮,作浑脱及皮船,乘之与战。”明 叶子奇《草木子·杂俎》:“北人杀小
- 6.
独鹿释义:⒈剑名。一说即鸱夷。革囊。⒉旋风。⒊地名。即涿鹿。在河北省涿鹿县西,为古代东北夷所居之地。
- 7.
皮馄饨释义:pí hún tunㄆㄧˊ ㄏㄨㄣˊ ˙ㄊㄨㄣ皮馄饨革囊的别称。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三:“﹝革囊﹞或谓之皮馄饨,盖俗呼也。”
- 8.
鸱夷释义:⒈革囊。《战国策·燕策二》:“昔者 五子胥 説听乎 闔閭,故 吴王 远迹至於 郢。夫差 弗是也,赐之鴟夷而浮之江。”《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 闻之大怒,乃取 子胥 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取马革为鴟夷。鴟夷,榼形。”明 梁辰鱼《浣纱记·死忠》:“你一死之后,当取汝尸盛以鴟夷之革,浮之江中。”⒉借指 春秋 吴 伍员。明 高启《行路难》诗之二:“鉤弋 死 云阳,鴟夷 弃江沙。”⒊指盛酒器。《艺文类聚》卷七二引 汉 扬雄《酒赋》:“鴟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復藉酤。”宋
- 9.
鸱革释义:指用革囊浮之于江的 春秋 吴 人 伍子胥。
- 10.
鸱鴺释义:即鸱夷。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