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鼻 [ā bí]
1. 音译名。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为佛教八大地狱中最下、最苦之处。
英[梵语 Avici;]
阿鼻 引证解释
⒈ 梵语Avīci的译音。意译“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为佛教传说中八大地狱中最下、最苦之处。
引《梁书·儒林传·范缜》:“又惑以茫昧之言,惧以阿鼻之苦,诱以虚诞之辞,欣以兜率之乐。”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四折:“只愿你检验轮迴,速显灵威,将那廝直押送十八层地狱阿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生拥皋比,殁沉阿鼻。”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而何图风水宅相之説,犹深刻人心,力杜富源,自就阿鼻。”
国语词典
阿鼻 [ā bí]
⒈ 阿鼻地狱的简称。参见「阿鼻地狱」条。
引隋·智?《观心论》:「三轮四教从情释,不肯相遂入阿鼻。」
阿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何图释义:哪里想到。汉 李陵《答苏武书》:“然 陵 不死,有所为也……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一》:“况当强种鳞鳞,蔓我四周……非左操刃右握算,吾不知将何以生活也,而何图风水宅相之説,犹深刻人心,力杜富源,自就阿鼻。”
- 2.
剑轮释义:佛教语。阿鼻地狱之一。其间罪人,不断受利剑的斩截之苦。 唐 李白 《化城寺大钟铭》:“赦汤鑊於幽途,息剑轮於苦海。” 王琦 注引《法苑珠林》:“阿鼻地狱有十八剑轮地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天香夜爇,全澄汤鑊之波;花雨晨飞,尽灭剑轮之火。”
- 3.
扑冬冬释义:亦作“扑咚咚”。 象声词。形容击鼓等声音。《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番身落水寻不见,则听得採莲船上鼓打扑鼕鼕。”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则听的扑鼕鼕鼉皮鼓擂,韵悠悠凤管笛吹。”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堦下升衙鼓,諕的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明 徐渭《翠乡梦》第一出:“若是想少情多呵,不好了少不得扑鼕鼕一交跌在那无岸无边的黑酆都十八重阿鼻地狱。”巴波《康藏高原上的驾驶员--路超》:“他不能去想这个,他用极大的忍耐力压下去扑咚咚的心跳。”
- 4.
扑鼕鼕释义:亦作“扑咚咚”。象声词。形容击鼓等声音。《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番身落水寻不见,则听得採莲船上鼓打扑鼕鼕。”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则听的扑鼕鼕鼉皮鼓擂,韵悠悠凤管笛吹。”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堦下升衙鼓,諕的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明 徐渭《翠乡梦》第一出:“若是想少情多呵,不好了少不得扑鼕鼕一交跌在那无岸无边的黑酆都十八重阿鼻地狱。”巴波《康藏高原上的驾驶员--路超》:“他不能去想这个,他用极大的忍耐力压下去扑咚咚的心跳。”
- 5.
无间地狱释义:⒈佛教语。即阿鼻地狱(梵语avic-inaraka)。据《俱舍论》卷十一称,造“十不善业”的重罪者堕入之,“受苦无间”,是地狱的最底层。⒉指无间地狱中的重罪者。
- 6.
铁城释义:⒈指地狱。 佛教传说中认为阿鼻地狱之城由铁铸成。南朝 齐 萧子良《净住子净行法门·沉冥地狱门》:“此洲地下八大地狱,最下阿鼻,四万由旬。铁城四周,表里火彻。”明 徐渭《清凉寺云是梁武台城》:“坏榜几更金刹字,饥魂应烂铁城围。”⒉指 遂城。今 河北省 徐水县 遂城。宋 为 广信军 治所。杨延昭 守此,辽 军攻围百战不能下,因有“铁遂城”之称。简称 铁城。清 孙枝蔚《赠安肃梁明府木天》诗:“《禹贡》兼 尧 命,铜门 并 铁城。”自注:“宋 景德 元年甲辰,以 梁门 为 安肃军,武遂 为 广信军。谓之‘铜梁门’
- 7.
阿鼻叫唤释义:梵语指陷入阿鼻地狱后的呼叫声。 比喻非常悲惨、呼唤求救的声音。
- 8.
阿鼻地狱释义:佛教指最深层的地狱,是犯了重罪的人死后灵魂永远受苦的地方。 [阿鼻,梵avīci]
- 9.
阿鼻狱释义:见“阿鼻地狱”。
- 10.
阿鼻鬼释义:指阿鼻地狱里的鬼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