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国帑 国帑的意思
guótǎng

国帑

简体国帑
繁体國帑
拼音guó tǎng
注音ㄍㄨㄛˊ ㄊㄤ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tǎng nú, ◎ 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例句】:帑藏(zàng )(指国库)。府帑(府库里的钱财)。重(zhòng )帑(大量的钱财)。(1) 古同“孥”,儿女。(2) 鸟尾。【组词】:鸟帑。

基本含义

指国家的财政收入。

国帑的意思

国帑 [guó tǎng]

1. 国家的公款。

国帑 引证解释

⒈ 国家的公款。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况国帑、重兵、宗庙、禁掖,若 泰山 之安,根本不可轻动也。”
《红楼梦》第八九回:“又要开销国帑,修理城工。”


国语词典

国帑 [guó tǎng]

⒈ 国家的公款。

如:「不可随意浪费国帑。」


国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分厘释义:⒈亦作“分厘”。划分整理。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庆历 四年,贾魏公 建议修《唐书》,始令在馆学士人供《唐书》外故事二件。积纍既多,乃请 曾鲁公 掌侍郎 唐卿 分釐,附於本传。”宋 苏辙《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臣既详定,即依先降指挥,取逐司已行两月生事分定七等,因其分釐,以立人数。”宋 叶适《长溪修学记》:“县初设学不置粮,士虽居,不能食也。先令 黄君 龟朋,自出新意,分釐收拾良苦,然后始得食。”⒉一分一厘。形容数量很少。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解给》:“分釐皆关国帑。”清 梁章鉅《浪迹丛谈
    • 2.
      十室九空释义:十家就有九家空无所有。形容因灾荒或战乱等百姓大量死亡或逃亡的凄凉景象。《宋史·余靖传》:“今自西陲用兵,国帑虚竭,民亡储蓄,十室九空。”
    • 3.
      水衡钱释义:⒈汉 代皇室私藏的钱。 由水衡都尉、水衡丞掌管、铸造,故称。《汉书·宣帝纪》:“﹝ 本始 ﹞二年春,以水衡钱为 平陵,徙民起第宅。”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水衡与少府皆天子私藏耳。”⒉泛指国帑。南朝 陈 徐陵《中妇织流黄》诗:“欲知夫壻处,今督水衡钱。”清 秦松龄《满目》诗:“薄海徧供金革费,羣公莫滥水衡钱。”郁达夫《日本竹枝词》之八:“羡煞传经诸伏女,一时分得水衡钱。”
    • 4.
      盈积释义:⒈充塞;堆满。晋 潘岳《悼亡诗》之一:“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孝元 经牧 江州,遣往 建昌 督事,郡县民庶竞修牋书,朝夕辐輳,几案盈积。”《隋书·食货志》:“开皇 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⒉结馀。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技艺院﹞建院经费或拨国帑,或抽房捐,年费由善士输助,如不敷用,一学生收回修金百元、二百元不等。稍有盈积,概免修金。”
    • 5.
      赊贷释义:赊欠;借贷。 《汉书·王莽传中》:“又令市官收贱卖贵,赊贷予民,收息百月三。”唐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清 马建忠《铁道论》:“国帑虽空,独不能赊贷而化无为有乎?”

国帑(guot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国帑是什么意思 国帑读音 怎么读 国帑,拼音是guó tǎng,国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国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