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类 [bù lèi]
1. 范围较大的类。
英[category;]
部类 引证解释
⒈ 门类;分门别类。
引《隋书·经籍志二》:“晋 时, 巴西 陈寿 删集 三国 之事,唯 魏 帝为纪,其功臣及 吴 蜀 之主,并皆为传,仍各依其国,部类相从,谓之《三国志》。”
《梁书·文学传下·刘勰》:“家贫不婚娶,依沙门 僧祐,与之居处,积十餘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録而序之。”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若乃古今异音,部类离合,代有变迁。”
国语词典
部类 [bù lèi]
⒈ 整体经过有条理的划分,进而归纳成的各类别。
例如:「这么庞大的资料,要分成几个部类才好。」
部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史部释义: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 包括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也叫乙部。见〖四部〗。
- 2.
四库全书释义:丛书名。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始纂修,经十年编成。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经、史、子、集四部,因各部类分库储藏,故名四库。编者对于不利于清朝封建统治的著作,多实行禁毁或窜改。全书缮写七部,现尚存四部。分藏北京、甘肃、浙江和台湾省。
- 3.
四部释义:中国从晋到清通行的图书分类名称。把书按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因唐中叶各类分库储藏,故又称四库。
- 4.
按部释义:⒈按照部类。汉 王粲《浮淮赋》:“羣师按部,左右就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总术》:“若夫善奕之文,则术有恒数,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因时顺机,动不失正。”唐 刘祎之《酬郑沁州》诗:“缉图昭国典,按部留宸瞩。”⒉带领部属。《东观汉记·祭遵传》:“将军连年拒难,众兵即却,復独按部,功劳烂然。”⒊巡视部属。《新唐书·令狐峘传》:“齐映 为 江西 观察使,按部及州。”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三·梁尚书》:“鄢陵 梁尚书 官 陕西,一日,按部 河州,有通官四人迎於道左。”
- 5.
梵部释义:佛经的部类。
- 6.
永乐大典释义: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明成祖命解缙等辑。始于永乐元年(1403),成于永乐六年(1408),辑入各类图书七八千种,共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地理及应用科学等方面的资料。原抄本两部,至清仅存一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该书大部分被焚毁或劫走。1960年中华书局依据北京图书馆征集的原书和摄影本七百三十卷影印出版。后又收集六十七卷,于1986年影印出版。
- 7.
类出释义:⒈分别列出。 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下:“在 天圣 承平日,员少闕多,銓部类出见次,士大夫乐从远宦。”⒉大多出自。鲁迅《<北平笺谱>广告》:“三十年来,诗笺之製作大盛,绘画类出名手,刻印復颇精工。”
- 8.
经部释义: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 包括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和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著作。也叫甲部。见〖四部〗。
- 9.
转注释义:六书之一。指归于同一部类,意义可以互训的造字法。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建类一首”,指同在一个部首,声音又相近(考、老二字同属“老”这个部首,字音上同属“幽”部);“同意相受”,指字义基本相同,可以互相训释(考、老二字在古代属同义字,在《说文》中是互训的)。
- 10.
部汇释义:⒈分门别类;部类。《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初,内府旧书,自 高宗 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 建请缮録补第,以广秘籍。天子詔於 东都 乾元殿 东厢部汇整比,无量 为之使。”宋 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七》:“夫子釐《雅》《颂》以正其所,而《崧高》部汇自属《大雅》;足以见《雅》之体可以包《风》,《风》之义不得抗《雅》,其证甚明也。”⒉犹部首。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序说:“关于考释之类辑,罗氏 弟子有 商承祚 者于一九二三年著有《殷虚文字类编》十四卷,就文字之已识者依《说文解字》部汇分别出之,每字
- 11.
部类释义:概括性较大的类:这个百货商场的货物部类齐全。
- 12.
部首释义:为了便于编排、检索汉字,从众多的汉字形体结构中,分析归纳出一些相同的笔画构件,分别部类并列于所统属字之首,称作部首。如从“屿”“岩”“岭”等归纳出“山”部首,从“江”“湖”“海”等归纳出“氵”部首。《说文解字》归540部,《现代汉语词典》归189部。
- 13.
金胎两部释义:金胎两部”,是“金刚界曼荼罗”和“胎藏界曼荼罗”两部曼荼罗合起来的简称。“部”是“部门”、“部族”、“部类”的意思。
- 14.
铨部释义: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唐 代文官由吏部铨选,武职由兵部铨选。宋 初吏部铨选官员,仅限州县官及幕。文官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由审官院主之;武官刺史、副率以上内职由枢密院主之。至 明 代,文归吏部,武归兵部。历代吏部职掌甚重,故常以“銓部”指吏部。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下:“銓部类出见次,士大夫乐从远宦。”《宋史·选举志四》:“在朝廷则当量人才,在銓部则宜守成法。”清 陈梦雷《绝交书》:“误指不孝曾为伪学士,殊为骇然,而銓部无据呈代题之例。”梁启超《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后世虑选人之请托、銓部之徇私也,
- 15.
集部释义: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种体裁的文学著作。也叫丁部。见〖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