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采章 采章的意思
cǎizhāng

采章

简体采章
繁体採章
拼音cǎi zhāng
注音ㄘㄞˇ ㄓ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ǎi cài,(1) 〔采地〕古代卿大夫的封地。亦称“采邑”。

zhāng,(1) 歌曲诗文的段落。【组词】:章节。章句。乐章。章回体。顺理成章。断章取义。(2) 条目,规程。【组词】:章程。章法。简章。党章。约法三章。(3) 修理。【组词】:杂乱无章。(4) 花纹,文采。【例句】:黑质而白章。(5) 戳记。【组词】:图章。盖章。(6) 佩带的身上的标志。【组词】:袖章。领章。徽章。像章。(7) 奏本。【组词】:奏章。本章。(8) 同“彰”,彰明。(9) 姓。

基本含义

指人才聚集、文化荟萃的地方。

采章的意思

采章 [cǎi zhāng]

1. 彩色花纹。多指有彩纹的旌旗、车舆、服饰等。

2. 借指官吏。

4. 喻才华。

采章 引证解释

⒈ 彩色花纹。多指有彩纹的旌旗、车舆、服饰等。

《左传·宣公十四年》:“臣闻小国之免於大国也,聘而献物,於是有庭实旅百;朝而献功,於是有容貌采章嘉淑,而有加货。”
杜预 注:“采章,车服文章也。”
孔颖达 疏:“谓主人陈设物采文章以接宾。”
《隋书·宇文恺阎毗等传论》:“稽前王之采章,成一代之文物。”
唐 元稹 《镇圭赋》:“备采章以尽饰,瑑崇高而定位。”

⒉ 借指官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偶犯令輒和衣受缚,宛转於鞭挞之下,少顷,即供役如故。孰知一二品采章,辱褻至此!”

⒊ 喻才华。

《后汉书·杨终应奉等传论》:“应氏 七世才闻,而 奉 劭 采章为盛。”
《宋书·郑鲜之传》:“伏见行参军 谢绚,清悟审正,理怀通美。居以端右,虽未足舒其采章;升庸以渐,差可以位拟人。”


采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方繖释义:伞的一种,形方,故称。古代用作仪仗。宋 高承《事物纪原·旗旐采章·方伞》:“《宋朝会要》曰:‘古张帛避雨之制,今有方繖大繖。’则是繖之制,始於古张帛也。”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殿中省排列官一名,扇二,方繖一。”《清会典图录·舆卫·方伞》:“方繖,缎殊红紫二色,皆方五尺,不施绣纹,四角出铜龙首,垂五采流苏,直柄,顶及柄尺寸,俱如九龙曲盖之制。”
    • 2.
      狮子补释义:旧时官服上缀有狮子图象的徽饰。补,又称补子,指官服的前胸及后背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图象徽饰,是官品的标志。明 清 两代官服文官绣鸟,武官绣兽。“狮子补”为武官二品的标志。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景泰 四年,锦衣指挥同知 毕旺,疏援 永乐 旧例,谓环卫近臣,不比他官,概许麟服……至於狮子补,又不特卑秩武人,今健儿荷刀戟者,无不以为常服,偶犯令輒和衣受缚,宛转於鞭挞之下,少顷,即供役如故。孰知一二品采章,辱褻至此。”《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这褂子上钉的可是狮子补子,这不是武二品吗?”
    • 3.
      班剑释义:⒈有纹饰的剑。或曰以虎皮饰之。班,通“斑”。汉 制,朝服带剑。晋 易以木,谓之班剑,取装饰灿烂之义。后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南史·张敬儿传》:“﹝ 敬儿 ﹞既得开府,又望班剑。语人曰:‘我车边犹少班兰物。’”唐 李白《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罗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剑虎士,森乎翠幕之前。”宋 高承《事物纪原·旗旐采章·班剑》:“本 汉 朝服带剑,取五色班阑之义。《开元礼义纂》曰:汉 制,朝服带剑,晋 代之以木,谓之班剑,宋 齐 谓之象剑。”⒉指持班剑的武士。南朝 齐 王俭《褚渊碑文》:“
    • 4.
      登科记释义:科举时代及第士人的名录。唐 代有“登科记”,宋 以后名“登科録”,亦称“题名録”。详载乡、会试中式人数、姓名、籍贯、年岁以及考官以下官职姓名,并三场试题目。唐 张籍《赠贾岛》诗:“姓名未上登科记,身屈惟应内史知。”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双亲行先报喜,都为这一纸登科记。”《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未几揭晓,潘朗 閲登科记,状元果是梦中所迎匾上姓名。”参阅 宋 高承《事物纪原·旗旐采章·登科记》。
    • 5.
      采物释义:指有彩色纹饰的旌旗、衣物等物。古代以之区别等级。《左传·文公六年》:“分之采物,著之话言。”孔颖达 疏:“采物,谓采章物色、旌旗衣服,尊卑不同,名位高下,各有品制。”明 何景明《何子·严治》:“夫错其采物而明其文章,防范其情欲而束缚其筋骨,耳目有常,从违一定,僭乱不起,奸弊不生。”
    • 6.
      采章释义:⒈彩色花纹。多指有彩纹的旌旗、车舆、服饰等。《左传·宣公十四年》:“臣闻小国之免於大国也,聘而献物,於是有庭实旅百;朝而献功,於是有容貌采章嘉淑,而有加货。”杜预 注:“采章,车服文章也。”孔颖达 疏:“谓主人陈设物采文章以接宾。”《隋书·宇文恺阎毗等传论》:“稽前王之采章,成一代之文物。”唐 元稹《镇圭赋》:“备采章以尽饰,瑑崇高而定位。”⒉借指官吏。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偶犯令輒和衣受缚,宛转於鞭挞之下,少顷,即供役如故。孰知一二品采章,辱褻至此!”⒊喻才华。《后汉书·杨终应奉
    • 7.
      释褐释义:⒈脱去平民衣服。 喻始任官职。汉 扬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晋 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释褐中林,鬱为时栋。”《周书·李基传》:“大统 十年,﹝ 李基 ﹞释褐员外散骑常侍。”⒉指进士及第授官。宋 高承《事物纪原·旗旐采章·释褐》:“太平兴国 二年正月十二日,赐新及第进士诸科 吕蒙正 以下緑袍靴笏,非常例也。御前释褐,盖自是始。”宋 洪迈《夷坚甲志·陈国佐》:“政和 癸巳,国佐 遂魁辟雍,释褐第一。”

采章(caiz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采章是什么意思 采章读音 怎么读 采章,拼音是cǎi zhāng,采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采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