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絶如线释义:⒈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絶若綫。”何休 注:“綫,縫帛縷,以喻微也。”《淮南子·要略训》:“齊桓公 之時,天子卑弱,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國,中國之不絶如綫。”《清史稿·礼志三》:“洎 朱温 以下,或起寇竊,或爲叛臣,五十餘年,國統不絶如綫。”⒉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降及 孝成,復加卹問,稍益衰弱,不絶如綫。”唐 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荒隅中少士人女子,無與爲婚,世亦不肯與罪大者親昵。以是嗣續之重,不絶
- 2.
八公释义:⒈汉 淮南王 刘安 门客,有 苏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 八人,称“八公”。 他们奉 刘安 之招,和诸儒 大山、小山 相与论说,著《淮南子》。见 汉 高诱《〈淮南子注〉序》。《史记·淮南王传》“阴结宾客”司马贞 索隐引《淮南要略》,田由 作 陈由,毛被 作 毛周。魏、晋 以来,《神仙传》、《录异记》等道家著作以 刘安 好方技,遂附会八公为神仙。唐 王维《赠焦道士》诗:“海上游三岛,淮南 预八公。”唐 王维《赠焦道士》诗:“海上游三岛,淮南 预八公。”⒉晋武帝 时,以 司马孚、郑冲、王祥
- 3.
十门释义:指八方和上、下。《淮南子·要略》:“诚通乎二十篇之论,睹凡得要,以通九野,径十门。”高诱 注:“八方上下也。”南朝 梁 王筠《侍宴饯临川王北伐应诏诗》:“我皇俊圣,千年踵武,德洞十门,威加八柱。”
- 4.
厥冷释义:中医学名词。手足厥冷,也叫“手足逆冷”、“四逆”。指手足四肢由下而上冷至肘膝的症状。有寒热之分。可见于伤寒、厥证、疝等病症。参阅《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 5.
宰匠释义:⒈主宰;掌治。 《淮南子·要略》:“睹凡得要,以通九野,径十门,外天地,捭山川,其於逍遥一世之间,宰匠万物之形,亦优游矣。”唐 王勃《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况乎神威自在,方传宰匠之功。”⒉指掌握治国大权的人。《三国志·蜀志·马良传》“良 死时年三十六,謖 年三十九”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曰:“﹝ 诸葛亮 ﹞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节任,随器付业。”南朝 陈 徐陵《代梁贞阳侯与北齐荀昂兄弟书》:“若使 江东 宰匠具领 齐 恩,时命封疆,远相迎接。”
- 6.
康梁释义:⒈沉溺于逸乐。 《淮南子·要略》:“文王 之时,紂 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康梁沉湎,宫中成市。”高诱 注:“康梁,耽乐也。”⒉清 末戊戌变法的首要人物 康有为 与 梁启超 的并称。章太炎《狱中》:“中岁主《时务报》,与 康 梁 诸子委蛇,亦尝言及变法。”
- 7.
怎麽样释义:⒈如何,怎样。泛指状况或方式等。《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报时须説此尸在本家怎么样不见了,几时走到这庵里?怎么样抱在这柱子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银元局差事又不是我当的,怎么样的做弊,我又没经过手。”⒉如何,怎样。询问情况,状态等。刘半农《扬鞭集·拟拟曲》:“老六,我说老九近来怎么样?”⒊替代某些不说出来的动作或情况。清 李渔《奈何天·妬遣》:“明日老爷回来,岂不切齿,就作做官人,要惜体面,不好怎么样你,只怕比往常的恩爱,也要略减几分。”吴组缃《山洪》十三:“我好心好意的管待他们,他们也
- 8.
杂证释义:杂病。证,通“症”。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他道是医杂证有方术,治相思无药饵。”明 匿迹市隐逸人《<金匮要略方论>序识》:“只因聊摄七十八岁撰成《明理论》,八十岁时注完《伤寒论》,未暇注《金匱论》,所以俗医分为二门,致今时众口一辞,誚 仲景 能治伤寒而不能疗杂证也。”
- 9.
气上冲心释义:气上冲心,又称奔豚,见于《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证脉治》。多由寒饮内停,肝气上逆所致,可用桂枝加桂汤、奔豚汤等方剂治疗。
- 10.
洒淅释义:⒈犹寒栗。清 朱仕琇《兰陔爱日图记》:“日之在西,苍苍凉凉,餘光懔然,有不能少待之势。顾之者亦洒淅悽慄於体,愴惶於心,不能自安。”⒉寒颤貌。《素问·刺疟》:“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⒊畏惧不安貌。《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六年》:“适近我者非太尉邪?每顾我,使我毛髮洒淅。”按,《新唐书·李德裕传》作“每顾我,毛髮为森竖”。
- 11.
浮称流说释义:犹言广引博谈。《淮南子·要略》:“故通而無爲也,與塞而無爲也同。其無爲則同,其所以無爲則異。故爲之浮稱流説其所以能聽,所以使學者孳孳以自幾也。”
- 12.
游化释义:⒈潜移默化。《淮南子·要略》:“陶冶万物,游化羣生。”⒉云游教化。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推其本缘,乃是 如来 在世之时,与弟子游化此土,指城东曰:‘我入涅槃后二百年,有国王名 迦尼色迦 在此处起浮图。’”⒊犹言周流化育。《淮南子·要略》:“陶冶万物,游化羣生。”⒋谓僧人云游四方宣扬教义。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蔡愔 既至彼国,兰 与 摩腾 共契游化,遂相随而来。”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那揭罗曷国》:“城西南十餘里有窣堵波,是如来自 中印度 凌虚游化,降迹於此
- 13.
游息释义:⒈犹行止。《淮南子·要略》:“故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⒉游玩与休憩。《孔丛子·嘉言》:“子,吾心也。子以 齐 为游息之馆,当或可救,子幸不吾隐也。”宋 欧阳修《吉州学记》:“学有堂筵斋讲,有藏书之阁,有宾客之位,有游息之亭。”郁达夫《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还有那个 三皇殿 哩,再过两年,怕庙址都要没处去寻了。我不懂 北戴河 的公益所,何以不去修理修理,使成一避暑的游息之所。”⒊游玩和休息。汉 扬雄《逐贫赋》:“贫遂不去,与我游息。”唐 卢照邻《释疾文
- 14.
湮晦释义:埋没;消失。《晋书·忠义传·嵇含》:“悼大道之湮晦,遂含悲而吐曲。”宋 陆游《除删定官谢丞相启》:“声名湮晦,衣食空无。”明 叶盛《水东日记·周益公词科旧稿跋》:“惜乎后嗣无闻,遗墓湮晦,已作燔尸之所。”清 曾国藩《<孟子要略>序跋》:“然如 许叔重《五经异义》、余隐之《尊孟辨》之类,皆湮晦数百年矣。”
- 15.
甲错释义:⒈甲壳交错混杂。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禹馀粮》﹝集解﹞引 陶弘景 曰:“今多出 东阳,形如鹅鸭卵,外有殻重迭……近年 茅山 凿地大得之,极精好,状如牛黄,重重甲错。”⒉借指表皮干枯皱缩或粗糙不平。《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注:“痈生於内,则气血为痈所夺,不能外营肌肤,故枯皱如甲错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朱 妻醒,觉颈间微麻,面颊甲错;搓之,得血片。”何垠 注:“甲错,谓血蹟乾涩,不细不平也。”
- 16.
疟母释义:疟疾久不愈,气血亏损,瘀血结于胁下而成痞块,称“疟母”。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疟病》:“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上·疟》:“麦蘖,并治食疟,消疟母。”《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痎疟疟母》:“痎疟经年久不愈,疟母成块结癖癥。”注:“疟母,久疟腹中成块癖也。”
- 17.
积冷释义:中医谓寒冷郁结不散。《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妇人杂病》:“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絶,至有歷年,血寒积结胞门。”原注:“﹝妇人﹞月经致病之根源,则多因虚损、积冷、结气也……至有歷年寒积胞门,以至血凝气结而不行者。”
- 18.
窥道释义:⒈探明道理。 《淮南子·要略》:“凡属书者,所以窥道开塞,庶后世使知举错取捨之宜适。”⒉亦作“窥导”。谓察其意而加以诱导。《孔子家语·贤君》:“佞臣諂諛,窥导其心;忠士折口,逃罪不言。”《汉书·元帝纪》:“淮阳王 舅 张博、魏郡 太守 京房 坐窥道诸侯王以邪意,漏泄省中语。博 要斩,房 弃市。”颜师古 注:“道读曰导。”王先谦 补注:“窥其意而导之。”
- 19.
经方释义:中医称 汉 代以前的方剂。《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按《汉书·艺文志》所载各书多已不传,后指《素问》、《灵枢》和 汉 张仲景 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亦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方剂。《北齐书·方伎传·马嗣明》:“马嗣明,河内 人。少明医术,博综经方,《甲乙》、《素问》、《明堂》、《本草》莫不咸诵。”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三:“唐慎微,蜀州 晋原 人,世为医,深于经方。”《新华
- 20.
老庄释义:老子 和 庄子 的并称。 春秋、战国 时道教的主要思想家。亦指以 老子、庄子 学说为代表的道教思想。老 庄 并提,始于 汉,盛于 魏 晋 以后。《淮南子·要略》:“道应者,揽掇遂事之踪,追观往古之跡,察祸福利害之反,考验乎 老 庄 之术,而以合得失之势者也。”三国 魏 曹植《七启》:“窃慕古人之所志,仰 老 庄 之遗风。”三国 魏 嵇康《幽愤》诗:“託好 老 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老 庄 之作,管 孟 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唐 陈子昂《夏日晖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