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德 [dì dé]
1. 大地的本性;大地的德化恩泽。
2. 谓大地赐恩。
4. 土地所产之物,指五谷。
地德 引证解释
⒈ 大地的本性;大地的德化恩泽。
引《管子·问》:“理国之道,地德为首。君臣之礼,父子之亲,覆育万人,官府之藏,彊兵保国,城郭之险,外应四极,具取之地。”
尹知章 注:“法地以为政,故曰地德为首。”
《国语·鲁语下》:“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
韦昭 注引 虞翻 曰:“地德所以广生。”
《文子·上仁》:“贪主暴君,涸渔其下,以适无极之欲;则百姓不被天和履地德矣。”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天德施,地德化,人德义。”
⒉ 谓大地赐恩。
引南朝 梁 沉约 《光宅寺刹下铭》序:“若夫朱光所耀,彤云所临,非止天眷,兼因地德。”
⒊ 土地所产之物,指五谷。
引《淮南子·俶真训》:“当此之时,万民猖狂,不知东西,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于地德。”
高诱 注:“地德,五穀。”
地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坤德释义:⒈地德。⒉喻指皇后的功德。
- 2.
天刑释义:⒈上天的法则。《国语·周语下》:“上非天刑,下非地德,中非民则……而作之者,必不节矣。”《国语·鲁语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韦昭 注:“刑,法也。”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五》:“君纠逖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匪诛殛。”唐 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诗:“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⒉天降的刑罚。唐 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宋 范成大《采菱户》诗:“采菱辛苦似天刑,刺手朱殷鬼质青。”《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説无神则无阴谴,无天刑,一
- 3.
德意志人释义:德意志人;系德国的主体民族,其他多数分布在奥地利瑞士比利时美国等国,主要特征多为身材高大,金发碧眼,多属欧罗巴人种北欧类型,部分属阿尔卑斯类型,使用德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分高地德语和低地德语两种,南北方言差别大,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写并拥有一套独特的花体字母哥特体,德语称,书面语言以高地德语为标准,多数人信仰基督新教,少部分人信仰天主教
- 4.
沈潜释义:⒈亦作“沉渐”。亦作“沉潜”。亦作“沉渐”。谓地德深沉柔弱。《书·洪范》:“高明柔克,沉潜刚克。”孔颖达 疏:“地之德沉深而柔弱矣,而有刚能出金石之物也。”《左传·文公五年》:“《商书》曰:沉渐刚克。”杨伯峻 注:“潜亦作‘渐’,潜、渐古音近,字得通。”《隶释·汉太尉刘宽碑》:“延熹 八年,地震,有詔询毕,公以演策沉渐对当帝心,转拜尚书。”⒉指地。南朝 宋 谢庄《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前蜀 韦庄《冬日长安感志》诗:“雾雨十年同隐遁,风雷何日振沉潜。”⒊指人性深沉柔弱。明
- 5.
淳燿释义:亦作“淳曜”。 亦作“淳耀”。光明;光耀。《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昭四海,故命之曰 祝融。”韦昭 注:“淳,大也;燿,明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国语下》:“家大人曰:韦 训淳为大,义本《尔雅》,然云大明厚大天明地德,则不词矣。予谓淳燿、敦大、光照,皆二字平列。淳字本作焞。焞,明也;燿,光也。言能光明天明,厚大地德也,下文云 祝融 能昭显天地之光明,即其证。”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九徵》:“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晋 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
- 6.
相尤释义:⒈互相指责。 《淮南子·俶真训》:“﹝万物﹞交被天和,食於地德,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五年》:“吾闻东朝比来始更悔悟,主、后相尤。”胡三省 注:“相尤,言相责过。”⒉相恋。唐 罗隐《春中湘中题岳麓寺僧舍》诗:“欲共高僧话心迹,野花芳草奈相尤。”宋 柳永《如鱼水》词:“莫閒愁,共緑蚁红粉相尤。”
- 7.
阳政释义:指宫廷以外的政事,国内政事。 《国语·鲁语下》“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三国 吴 韦昭 注:“言天子与公卿因朝日以修阳政而习地德,因夕月以治阴教而糺天刑。”董增龄 正义:“《昏义》:‘天子理阳道,阳事不得,责见於天,日为之食。’则朝日所修,正指地产之阳德。”《后汉书·五行志三》:“安帝 永初 元年,雨雹。二年,雨雹,大如鸡子。三年,雨雹,大如鴈子,伤稼。刘向 以为雹,阴胁阳也。是时 邓太后 以阴专阳政。”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汉 儒集《礼经》,始阳政阴教,分属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