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 [qīng tóng]
1. 铜和锡以及有时有少量其他元素(如锌和磷)的合金,青灰色或灰黄色,比黄铜硬而强度大,用来制造多种工业零部件。
英[bronze;]
青铜 引证解释
⒈ 铜锡合金。呈青灰色或灰黄色;硬度大,耐磨,抗蚀性好。我国 商 周 时用为铸造器物的主要材料。
引唐 杜甫 《岁晏行》:“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铁和青铜。”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铜》:“凡铜世用,出山与出炉,止有赤铜……矾、硝等药製炼为青铜。”
《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张姑娘 又送过来一个拴彩绸的青铜圆镜子来交公子右手向新娘照着。”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西周也是奴隶社会》:“《国语·齐语》载 管仲 的话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所谓‘美金’是指青铜……所谓‘恶金’便当是铁。”
⒉ 指青铜制品。(1)铜钱。
引宋 苏轼 《清远舟中寄耘老》诗:“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虚。”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法聪 不忍,借与五千贯青铜。”
清 周亮工 《重阳后一日写群鸦寒话歌卖钱沽酒》诗之一:“欲换青铜沽雪酒,八分小字写寒鸦。”
(2)青铜镜。 唐 罗隐 《伤华发》诗:“青铜不自见,只拟老他人。”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逼娼》:“顾影自悲怜,严亲丧家道颠连,青铜怯照芙蓉面。”
清 孙枝蔚 《久不得徐州五兄大宗书》诗:“怯对青铜髮满梳,喜凭宵梦入 淮 徐。”
(3)护心镜。 《水浒传》第五二回:“掩心鎧甲,前后竪两面青铜。”
⒊ 喻如镜清水。
引宋 毛滂 《清平乐·绛河清》词:“絳河 千岁,一照昇平事。万里青铜开碧霽,俯见南山晚翠。”
清 阮元 《登州杂诗》:“捲环皆碧玉,磨镜出青铜。”
⒋ 宝剑。
引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抡才弘铁网,挍艺试青铜。”
⒌ 指青铜色。
引宋 梅尧臣 《和资政侍郎湖亭杂咏绝句·采菱》:“紫角菱实肥,青铜菱叶老。”
清 厉鹗 《五月二日集小玲珑山馆观李遵古道古木幽篁图》诗:“因依青铜柯,挺挺絶吾党。”
国语词典
青铜 [qīng tóng]
⒈ 以铜及锡为主要成分的合金。青灰色或灰黄色,硬度大,耐磨,抗蚀性良好,可制武器、饰品、铜像及各种机械零件等。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成分比例因不同的需要而异。此外可在合金中加入其他金属成分,如铝青铜、锰青铜、磷青铜、铍青铜、矽青铜等。
⒉ 古代镜子多用青铜磨制而成,故以青铜借指镜子。
引唐·罗隐·伤华发诗:「青铜不自见,只拟老他人。」
青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选钱释义:《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 员半千 数为公卿称‘鷟 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 鷟‘青钱学士’。 ”后因以“万选钱”比喻精美的文辞。
- 2.
三百钱释义:三百青铜钱。
- 3.
三角云纹释义:青铜器纹饰之一。
- 4.
三辰仪释义:即古观象台上清朝铸造的最后一件大型实测青铜仪器,玑衡抚辰仪的五分之一大小的模型。
- 5.
上齐释义:⒈指青铜(铜锡合金)中含锡量少于四分之一者。⒉上等饮料。⒊向上升。齐,通“躋”。
- 6.
中国酒器释义:在中国的南方,用木胎涂漆工艺制作的漆制酒具逐渐流行,其形制也基本上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制。
- 7.
举贯耳卣释义:中国古代青铜酒器中的盛酒器。
- 8.
云雷纹释义:殷 周 青铜器上的纹饰之一。 大都是连续的回旋状线条。一般称圆形的为云纹,方形的为雷纹。多用作地纹,以衬托主题纹饰。
- 9.
亚形释义:指古青铜器上的“亚”字形饰纹。
- 10.
交虬盦释义:周 代铸造的一种盛水用的青铜器。
- 11.
人面形纹释义:青铜器纹饰。
- 12.
仓琅根释义:⒈装置在大门上的青铜铺首及铜环。 仓,通“苍”。《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木门仓琅根。”颜师古 注:“门之铺首及铜鍰也。铜色青,故曰仓琅。铺首衔环,故谓之根。”亦省称“仓琅”。宋 司马光《二月中旬虑问过景灵宫门始见花卉呈君倚》诗:“窈窕清宫深,仓琅朱门闭。”清 钱谦益《宝应舟次寄李素臣年侄》诗:“容貌恐君难识我,且凭音响撼仓琅。”⒉用作门之代称。清 唐孙华《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欲从文庙看古柏,沉沉牡钥扃仓琅。”
- 13.
令方彝释义:中国古代西周早期的青铜酒器中的盛酒器,传1929年河南洛阳马坡出土,通高1厘米,口长3厘米。
- 14.
传杯弄斝释义:传:传递,传送;弄:酒宴中戏弄;斝:古代青铜制的圆口三足酒器。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 15.
凤鸟纹镜释义:战国后期青铜器,现藏故宫博物院,呈铜镜圆形外缘为素面低卷沿弦钮。
- 16.
刁骚释义:⒈头发稀落貌。宋 欧阳修《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尝有<闻莺诗>寄原父因而有感》诗之三:“休把青铜照双鬢,君謨 今已白刁骚。”金 元好问《麋鹿图》诗:“白髮刁骚一秃翁,尘埃无处避西风。”元 无名氏《鸳鸯被》楔子:“白髮刁骚两鬢侵,老来灰尽少年心。”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沉去矜卷子》:“江山餘战伐,髮鬢剩刁骚。”⒉形容説话断断续续。明 陈所闻《川拔棹·六十新春述怀》曲:“看俺这曲脊虾腰,手颤头摇,言语刁骚。”
- 17.
力能扛鼎释义: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 18.
南公鼎释义:西周 初期青铜器。清 道光 年间在 陕西省 岐山 礼村 出土,为 南公 之孙 盂 所造,故称。或称“盂鼎”。
- 19.
卿事寮释义:指 周 朝政府中的大小官吏,见于令尊、令彝铭文。 在 周 王及其师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职是卿士。他们经常在王的左右,青铜器铭文中简称为“三左三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协助 周 王执掌政务。
- 20.
司母戊方鼎释义:商代 晚期王室的祭器。1939年出土于 河南 安阳 武官村。方形,四足,立耳,饰饕餮纹。通耳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公斤,为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古代世界青铜文化中仅见的。方鼎结构复杂,鼎身和四足是整体铸造,耳则是在鼎身铸成后再在其上安模、翻范、浇铸而成的。它集中反映了 商 晚期青铜器冶铸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鼎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三字,是 商王 为祭祀其母 戊 而作。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青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选钱释义:《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 员半千 数为公卿称‘鷟 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 鷟‘青钱学士’。 ”后因以“万选钱”比喻精美的文辞。
- 2.
三百钱释义:三百青铜钱。
- 3.
三角云纹释义:青铜器纹饰之一。
- 4.
三辰仪释义:即古观象台上清朝铸造的最后一件大型实测青铜仪器,玑衡抚辰仪的五分之一大小的模型。
- 5.
上齐释义:⒈指青铜(铜锡合金)中含锡量少于四分之一者。⒉上等饮料。⒊向上升。齐,通“躋”。
- 6.
中国酒器释义:在中国的南方,用木胎涂漆工艺制作的漆制酒具逐渐流行,其形制也基本上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制。
- 7.
举贯耳卣释义:中国古代青铜酒器中的盛酒器。
- 8.
云雷纹释义:殷 周 青铜器上的纹饰之一。 大都是连续的回旋状线条。一般称圆形的为云纹,方形的为雷纹。多用作地纹,以衬托主题纹饰。
- 9.
亚形释义:指古青铜器上的“亚”字形饰纹。
- 10.
交虬盦释义:周 代铸造的一种盛水用的青铜器。
- 11.
人面形纹释义:青铜器纹饰。
- 12.
仓琅根释义:⒈装置在大门上的青铜铺首及铜环。 仓,通“苍”。《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木门仓琅根。”颜师古 注:“门之铺首及铜鍰也。铜色青,故曰仓琅。铺首衔环,故谓之根。”亦省称“仓琅”。宋 司马光《二月中旬虑问过景灵宫门始见花卉呈君倚》诗:“窈窕清宫深,仓琅朱门闭。”清 钱谦益《宝应舟次寄李素臣年侄》诗:“容貌恐君难识我,且凭音响撼仓琅。”⒉用作门之代称。清 唐孙华《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欲从文庙看古柏,沉沉牡钥扃仓琅。”
- 13.
令方彝释义:中国古代西周早期的青铜酒器中的盛酒器,传1929年河南洛阳马坡出土,通高1厘米,口长3厘米。
- 14.
传杯弄斝释义:传:传递,传送;弄:酒宴中戏弄;斝:古代青铜制的圆口三足酒器。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 15.
凤鸟纹镜释义:战国后期青铜器,现藏故宫博物院,呈铜镜圆形外缘为素面低卷沿弦钮。
- 16.
刁骚释义:⒈头发稀落貌。宋 欧阳修《斋宫尚有残雪思作学士时摄事于此尝有<闻莺诗>寄原父因而有感》诗之三:“休把青铜照双鬢,君謨 今已白刁骚。”金 元好问《麋鹿图》诗:“白髮刁骚一秃翁,尘埃无处避西风。”元 无名氏《鸳鸯被》楔子:“白髮刁骚两鬢侵,老来灰尽少年心。”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沉去矜卷子》:“江山餘战伐,髮鬢剩刁骚。”⒉形容説话断断续续。明 陈所闻《川拔棹·六十新春述怀》曲:“看俺这曲脊虾腰,手颤头摇,言语刁骚。”
- 17.
力能扛鼎释义: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 18.
南公鼎释义:西周 初期青铜器。清 道光 年间在 陕西省 岐山 礼村 出土,为 南公 之孙 盂 所造,故称。或称“盂鼎”。
- 19.
卿事寮释义:指 周 朝政府中的大小官吏,见于令尊、令彝铭文。 在 周 王及其师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职是卿士。他们经常在王的左右,青铜器铭文中简称为“三左三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协助 周 王执掌政务。
- 20.
司母戊方鼎释义:商代 晚期王室的祭器。1939年出土于 河南 安阳 武官村。方形,四足,立耳,饰饕餮纹。通耳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公斤,为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古代世界青铜文化中仅见的。方鼎结构复杂,鼎身和四足是整体铸造,耳则是在鼎身铸成后再在其上安模、翻范、浇铸而成的。它集中反映了 商 晚期青铜器冶铸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鼎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三字,是 商王 为祭祀其母 戊 而作。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