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声 [yín shēng]
1. 淫邪的乐声。古代以雅乐为正声,以俗乐为淫声。
淫声 引证解释
⒈ 淫邪的乐声。古代以雅乐为正声,以俗乐为淫声。
引《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
郑玄 注:“淫声,若 郑 卫 也。”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夫正乐者,所以屏淫声也,故乐废则淫声作。”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死忠》:“镇日价淫声美色伴红裙,酒盃儿送入迷魂阵。”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殷王 纣 ﹞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悦妇人。”
淫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侵寻释义:亦作“侵潯”。渐进,渐次发展。《史记·孝武本纪》:“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於 泰山 矣。”裴骃 集解引 晋灼 曰:“遂往之意也。”司马贞 索隐:“小颜 云:‘浸淫渐染之义。’盖寻淫声相近,假借用耳。”汉 司马相如《大人赋》:“嬐侵潯而高纵兮,纷鸿涌而上厉。”宋 叶适《胡尚书奏议序》:“自古贤人君子,进常艰,退常易,富贵有节,无侵寻之求。”明 归有光《乞致仕疏》:“见今病势侵寻,不能前迈,伏乞圣恩,容臣休致。”廖仲恺《全民政治论译本序》:“中华民国 成立八年,变乱侵寻,迄无寧岁,中间经改易国体者两次,违宪
- 2.
声服释义:谓淫声异服。
- 3.
大乐释义:⒈古代指典雅庄重的音乐。用于帝王祭祀、朝贺、燕享等典礼。《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汉 徐干《中论·治学》:“大乐之成非取乎一音。”唐 皮日休《忧赋》:“大乐既没,淫声是起。”⒉极大的快乐。《二程语录》卷二:“孟子 言万物皆备於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⒊指共同的快乐。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绪言:“徧观世法,捨大同之道而欲救生人之苦,求其大乐,殆无由也。”⒋官名。秦 汉 奉常(太常)属官有大乐令。东汉 永平三年改大乐为大予乐,凡国祭祀掌其奏乐及大饗之乐舞。历代因之。宋 有大乐令
- 4.
正声释义:⒈纯正的乐声。《荀子·乐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唐 刘肃《大唐新语·极谏》:“百戏散乐,本非正声,此谓淫风,不可不改。”章炳麟《辨诗》:“隋 世 龟兹 乐盛行閭閈,文帝 尚云‘无復正声,不祥之大’。”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⒉谓符合音律的标准乐声。《六韩·五音》:“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三国 魏 嵇康《琴赋》:“尔乃理正声,奏妙曲,扬《白雪》,发《清角》。”《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窃以律吕旋宫之法,既定以管,又制十二鐘準为十二正声。以律计,自
- 5.
淫声释义:淫邪的乐声。古代以雅乐为正声,以俗乐为淫声。
- 6.
烦手释义:古代指民间音乐(俗乐)的一种复杂的弹奏手法。《左传·昭公元年》:“於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孔颖达 疏:“手烦不已,则杂声并奏,记传所谓 郑卫 之声,谓此也。”晋 陆机《鼓吹赋》:“骋逸气而愤壮,绕烦手乎曲折。”
- 7.
烦淫释义:指繁缛而无节制的乐声。儒家以为是淫俗之乐。语本《左传·昭公元年》:“烦手淫声,慆堙心耳。”《南齐书·王僧虔传》:“自顷家竞新哇,人尚謡俗,务在噍杀,不顾音纪,流宕无崖,未知所极,排斥正曲,崇长烦淫。”
- 8.
谄耳释义:谓满足听觉的需要。《管子·五辅》:“淫声諂耳,淫观諂目。”
- 9.
逸声释义:⒈淫声。⒉高声。
- 10.
郑卫之声释义: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 11.
郑卫之曲释义: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