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誓 [tāng shì]
1. 为了一举消灭夏桀,临战之前,商汤发出了隆重的动员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汤誓”。
汤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众言释义:犹群言。亦指一般人的言论。《书·汤誓》:“予惟闻汝众言。”《左传·定公十年》:“駟赤 谓 侯犯 曰:‘众言异矣。’”汉 扬雄《法言·吾子》:“万物纷错则悬诸天,众言淆乱则折诸圣。”
- 2.
余一人释义: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天子曰﹞:‘余一人无日忘之,閔閔焉如农夫之望岁。’”《国语·周语上》:“在《汤誓》曰:‘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韦昭 注:“天子自称曰余一人。”
- 3.
六誓释义:《尚书》中六篇誓文的总称。《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 五帝”晋 范宁 注:“誥誓,《尚书》六誓七誥是其遗文。”杨士勋 疏:“六誓者,即《尚书》《甘誓》、《汤誓》、《牧誓》、《泰誓》、《费誓》、《秦誓》也。”
- 4.
典誓释义:《尚书》中《尧典》、《汤誓》等篇的并称。 泛指其中典谟训诰誓命一类的文章。
- 5.
升陑释义:《书·汤誓序》:“伊尹 相 汤 伐 桀,升自 陑。”孔 传:“桀 都 安邑,汤 升道从 陑,出其不意。”陑,古山名,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境。后因以“陞陑”为创业之始的典故。
- 6.
汤誓释义:为了一举消灭夏桀,临战之前,商汤发出了隆重的动员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汤誓”。
- 7.
衆庶释义:众民;百姓。《书·汤誓》:“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韩非子·问田》:“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宋 文天祥《提刑节制司与安抚司平寇循环历》:“今续得广牒,以 义丁 越界深入,肆行刼杀,大不可令众庶见。”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教权庞大,则復之假手于帝王,比大权尽集一人,则又颠之以众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