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后胜 后胜的意思
hòushèng

后胜

简体后胜
繁体
拼音hòu shèng
注音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òu,(1) 君主;帝王。【例句】:商之先后(先王)。(2) 帝王的正妻。【组词】:皇后。太后。(3) 诸候。《書•舜典》。【组词】:“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组词】: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组词】:日后。后福。后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组词】:后排。后十名。(7) 子孙。【组词】: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8) 姓。

shèng shēng,(1) 在斗争或竞赛中打败对方或事业达到预定目的。【组词】:胜利。得胜。胜券(指胜利的把握)。胜负。无往不胜。(2) 超过,占优势。【组词】:胜似。优胜。以少胜多。(3) 优美的。【组词】:胜地。胜景。胜境。胜迹。胜状(胜景)。(4) 古代妇女的饰物。【组词】:花胜。彩胜。(5) 能承担,能承受(旧读shēng )。【组词】:胜任。不胜其烦。(6) 尽(旧读shēng )。【组词】:不胜感激。

后胜的意思

后胜 [hòu shèng]

1. 是战国末齐王建之相。


后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国远征军释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2年春进攻缅甸。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要求,于同年2月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前线。在对日作战中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后因日军大量增兵而失利。同年9月主力撤至滇西怒江东岸,后重建司令部;另一部撤至印度东北部,改称驻印军。1945年1月,远征军两支部队在缅北会师,打通中印公路,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奠定基础。
    • 2.
      八路军释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根据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也叫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辖第一一五师、第一二○师、第一二九师三个师。改编后开赴抗日前线,创建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等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进攻和“扫荡”,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多次进攻,消灭了大量敌人。1945年8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一起举行了大反攻,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中国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绩。这时
    • 3.
      决战释义:敌对双方使用主力进行的决定最后胜负的作战。 分为战略决战和战役决战。
    • 4.
      决斗释义:⒈决定最后胜败的你死我活的斗争。⒉过去欧洲流行的一种习俗。两人发生争执,相持不下,约定时间、地点,并邀请证人,彼此用武器格斗。
    • 5.
      决鬭释义:⒈决定最后胜败的战斗。 《后汉书·吕布传》:“布 弯弓顾曰:‘诸君观 布 射﹝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鬭。’”《魏书·侯莫陈悦传》:“黑獭 至,遥望见 悦,欲待明日决鬭。”郭沫若《战声集·诗歌国防》:“如今他要在最前线和猛恶的帝国主义决斗。”⒉泛指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瞿秋白《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他们也就非常之驯服,对着外国大财神总是‘镇静而无抵抗’,想多得几个赏钱。可是,他们还很勇敢--时时刻刻要互相决斗,为的是要抢赏钱。”茅盾《子夜》十九:“这时候,市场里正轰起了从来不曾有过的‘多头’和
    • 6.
      对决释义:彼此进行决定最后胜负的比赛或竞争:两支劲旅将在今晚对决。
    • 7.
      昌蒲菹释义:亦作“昌蒲葅”。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菖”。《吕氏春秋·遇合》:“文王 嗜昌蒲菹,孔子 闻而服之,缩頞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晋 张邈《自然好学论》:“尚何假於食胆蜚,而嗜昌蒲葅也!”
    • 8.
      最后释义:在时间上或次序上在所有别的之后: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这是全书的最后一章。
    • 9.
      榷举释义:专举,特举。《魏书·刑罚志序》:“自 太祖 拨乱,荡涤 华夏,至于 太和,然后吏清政平,断狱省简,所谓百年而后胜残去杀。故榷举行事,以著于篇。”
    • 10.
      缩頞释义:犹蹙额。不愉快、不舒服的样子。《吕氏春秋·遇合》:“文王 嗜昌蒲葅,孔子 闻而服之,缩頞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

后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国远征军释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2年春进攻缅甸。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要求,于同年2月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前线。在对日作战中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后因日军大量增兵而失利。同年9月主力撤至滇西怒江东岸,后重建司令部;另一部撤至印度东北部,改称驻印军。1945年1月,远征军两支部队在缅北会师,打通中印公路,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奠定基础。
    • 2.
      八路军释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根据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也叫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辖第一一五师、第一二○师、第一二九师三个师。改编后开赴抗日前线,创建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等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进攻和“扫荡”,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多次进攻,消灭了大量敌人。1945年8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一起举行了大反攻,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中国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绩。这时
    • 3.
      决战释义:敌对双方使用主力进行的决定最后胜负的作战。 分为战略决战和战役决战。
    • 4.
      决斗释义:⒈决定最后胜败的你死我活的斗争。⒉过去欧洲流行的一种习俗。两人发生争执,相持不下,约定时间、地点,并邀请证人,彼此用武器格斗。
    • 5.
      决鬭释义:⒈决定最后胜败的战斗。 《后汉书·吕布传》:“布 弯弓顾曰:‘诸君观 布 射﹝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鬭。’”《魏书·侯莫陈悦传》:“黑獭 至,遥望见 悦,欲待明日决鬭。”郭沫若《战声集·诗歌国防》:“如今他要在最前线和猛恶的帝国主义决斗。”⒉泛指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瞿秋白《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他们也就非常之驯服,对着外国大财神总是‘镇静而无抵抗’,想多得几个赏钱。可是,他们还很勇敢--时时刻刻要互相决斗,为的是要抢赏钱。”茅盾《子夜》十九:“这时候,市场里正轰起了从来不曾有过的‘多头’和
    • 6.
      对决释义:彼此进行决定最后胜负的比赛或竞争:两支劲旅将在今晚对决。
    • 7.
      昌蒲菹释义:亦作“昌蒲葅”。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菖”。《吕氏春秋·遇合》:“文王 嗜昌蒲菹,孔子 闻而服之,缩頞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晋 张邈《自然好学论》:“尚何假於食胆蜚,而嗜昌蒲葅也!”
    • 8.
      最后释义:在时间上或次序上在所有别的之后: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这是全书的最后一章。
    • 9.
      榷举释义:专举,特举。《魏书·刑罚志序》:“自 太祖 拨乱,荡涤 华夏,至于 太和,然后吏清政平,断狱省简,所谓百年而后胜残去杀。故榷举行事,以著于篇。”
    • 10.
      缩頞释义:犹蹙额。不愉快、不舒服的样子。《吕氏春秋·遇合》:“文王 嗜昌蒲葅,孔子 闻而服之,缩頞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

后胜造句

1.我们要发扬一往无前的精神,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去夺取最后胜利。

2.人民代表大会完成了各项议程以后胜利闭幕。

3.为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军民们从来没有吝惜过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4.哀兵必胜!人们终于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5.哀兵必胜,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后胜(hous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后胜是什么意思 后胜读音 怎么读 后胜,拼音是hòu shèng,后胜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后胜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