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命 [gōng mìng]
1. 诸侯的命令。
3. 官家使命。
公命 引证解释
⒈ 诸侯的命令。按,此指 鲁隐公 之命。
引《仪礼·聘礼》:“宾即馆,讶将公命。”
《左传·隐公元年》:“夏四月, 费伯 帅师城 郎。不书,非公命也。”
杜预 注:“传曰:君举必书,然则史之策书,皆君命也。”
⒉ 官家使命。
引汉 荀悦 《申鉴·时事》:“弗避而报者无罪,避而报之杀……凡以公命行止者,不为弗避。”
公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余弊释义:残留下来的陋弊之俗。 唐 元稹《唐故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河东薛公神道碑文铭》:“公命市贡之鬻者无所禁,旬月之内,越 俗无餘弊,朝廷宜之,积累岁不迁。”
- 2.
公命释义:⒈诸侯的命令。《仪礼·聘礼》:“宾即馆,讶将公命。”《左传·隐公元年》:“夏四月,费伯 帅师城 郎。不书,非公命也。”杜预 注:“传曰:君举必书,然则史之策书,皆君命也。”按,此指 鲁隐公 之命。⒉官家使命。汉 荀悦《申鉴·时事》:“弗避而报者无罪,避而报之杀……凡以公命行止者,不为弗避。”
- 3.
合瑞释义:对验瑞玉。 《春秋·文公元年》“天王使 毛伯 来锡公命”晋 杜预 注:“诸侯即位,天子锡以命圭,合瑞为信。”宋 米黻《参赋》:“閲符合瑞,至於嚮暮。”
- 4.
和絃释义:⒈同弦音不协调。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余长姑嫁 慈溪 姚 氏……有《自嘲》一联云:‘量浅酒痕先上面,兴高琴曲不和絃。’”⒉音乐术语。称和声的结构单位。在多声部音乐中,按着三度或非三度音程关系排列起来的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叫和弦。祖慰《被礁石划破的水流》:“那象征着主人公命运的音乐主题,终于战胜了一切,走向终止--在几个极度响亮的和弦中戛然而止。”谓与他人的弦音相应和。明 陈子龙《偕熊令君伯甘游》诗:“和絃愧同调,击壤庶齐观。”
- 5.
媵爵释义:古代一种献酒礼节。 燕礼献酬礼毕,命年长的大夫再给诸侯献酒,称“媵爵”。《仪礼·燕礼》:“小臣自阼阶下,请媵爵者,公命长。”胡培翚 正义:“李氏 如圭 云:媵爵者,献酬礼成,更举酒於公,以为旅酬之始。”明 王志坚《表异录·饮食》:“《仪礼》有媵爵,谓先饮一爵,二爵从之也。”
- 6.
左骖释义: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仪礼·觐礼》:“使者降,以左驂出。”郑玄 注:“左驂设在西者,其餘三马侯氏之士遂以出授使者之从者于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公使 阳处父 退之,及诸 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驂以公命赠 孟明。”《史记·管晏列传》:“越石父 贤,在縲紲中。晏子 出,遭之涂,解左驂赎之,载归。”
- 7.
幽障释义:指边塞上的小城堡。 《后汉书·祭肜传论》:“至乃卧鼓边亭,灭烽幽障者将三十年。”唐 张九龄《贺诛奚贼可突干状》:“背恩之贼,既已诛锄,幽障廓清,华夷俱静。”金 元好问《邓州相公命赋喜雨》:“烽零带湿闲幽障,麦陇分清入废田。”
- 8.
横扰释义:犹骚扰,搅扰。《宋书·良吏传论》:“汉 世户口殷盛,刑务简阔,郡县治民,无所横扰。”唐 司空图《唐宣州王公行状》:“又治赋羡银,例皆榷估以优俸。公命即賫月市驛駟,横扰既絶,謡讼溢境。”
- 9.
毋或释义:不可。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毋或如 东门遂 不听公命,杀适立庶。”《韩非子·有度》:“先王之法曰: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从王之指;无或作恶,从王之路。”
- 10.
犒师释义:犒军。《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公使 展喜 犒师。”汉 扬雄《法言·修身》:“如刲羊刺豕,罢宾犒师,恶在犂不犂也。”金 元好问《<东平贾氏千秋录>后记》:“公命老幼妇女乘城,悉兵东下,鉦鼓之声闻数十里,游骑为之宵遁,晋安 献牛酒犒师。”
- 11.
王程释义:奉公命差遣的行程。
- 12.
疏决释义:⒈亦作“踈决”。疏浚;开通。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昔者 大禹 导 河 积石,疏决 梁山,谓斯处也,即经所谓 龙门 矣。”唐 贾岛《郑尚书新开涪江》诗之一:“梓匠防波溢,蓬 仙畏水乾。从今疏决后,任雨滞峯峦。”《旧唐书·玄宗纪下》:“己丑,令 范安及、韩朝宗 就 瀍 洛 水源疏决,置门以节水势。”⒉清理判决。唐 司空图《唐宣州王公行状》:“公命抵法以降,得自疏决。”《旧唐书·玄宗纪下》:“夏四月癸亥,令中书门下分就大理、京兆、万年、长安 等狱疏决囚徒。”宋 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昔时为三司
- 13.
石兄释义:宋 书画家 米芾 好奇石,至呼佳石为“石兄”。事见 宋 费兖《梁溪漫志·米元章拜石》:“米元章 守 濡须,闻有怪石在河壖……公命移至州治,为燕游之玩。石至而惊,遽命设席,拜於庭下,曰:‘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后即用以称佳石、奇石。宋 杨万里《题李季章中书舍人石林堂》诗:“儂与石兄殊不疎,问讯别来安稳无。”参见“石丈”。
- 14.
祀命释义:祭祀的命令。《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卫成公 梦 康叔 曰:‘相 夺予享。’公命祀 相。宁武子 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杞鄫 何事?相 之不享於此久矣,非 卫 之罪也。不可以閒 成王、周公 之命祀,请改祀命。’”杜预 注:“改祀 相 之命。”
- 15.
编菅释义:盖屋的茅苫。《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或取一编菅焉,或取一秉秆焉,国人投之,遂弗爇也。”杜预 注:“编菅,苫也。”孔颖达 疏:“李巡 曰:‘编菅以覆屋曰苫。’郭璞 曰:‘白茅苫也,是编菅为苦也。’”唐 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惟 涇 有防,比岁多决,近县疲於力役,他山匱於度材。公命刮朽壤,坟巨石,办大木,去编菅,其始告劳,乃终有庆。”
- 16.
螽斯振羽释义:语本《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后以“螽斯振羽”谓子孙众多。明 无名氏《鸣凤记·夏公命将》:“願將樛木連枝舉,早見螽斯振羽飛。”参见“螽斯”。
- 17.
资敬释义:语出《孝经·士》:“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谓用尊敬父亲的态度尊敬君王。《宋书·武帝纪上》:“公命世英纵,藏器待时,因心资敬,誓雪国耻,慨愤陵夷,诚发宵寐。”《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义在资敬,情同布衣。” 吕延济 注:“义在用谨敬之心与君相亲。” 唐玄宗 《<孝经>序》:“虽因心之孝已萌,而资敬之礼犹简。”
- 18.
録公释义:⒈录尚书事的敬称。《南齐书·海陵王纪》:“宣城王 辅政,帝起居皆諮而后行。思食蒸鱼菜,太官令答无録公命,竟不与。”《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并録尚书事”元 胡三省 注:“光武 不任三公,事归臺阁,惟録尚书事者权任稍重,自是迄于 齐 梁,谓之録公。”⒉宋 代南方称押司录事。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彭 献诗谢之曰:……‘令尹声声言有过,録公口口道无灾。思量也解开东阁,留取头蹄待秀才。’南方谓押司録事为‘録公’,览者无不絶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