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 [yí jì]
1. 前人留下的痕迹。
例瞻顾遗迹。——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英[historical remains; vestige; trace;]
遗迹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遗跡”。亦作“遗蹟”。
⒉ 指留下的脚印。
引《晋书·卫恒传》:“邕(蔡邕 )作《篆势》曰:‘鸟遗跡, 皇頡 循。’”
唐 柳宗元 《禅堂》诗:“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周公 告诫 成王 说:‘整顿你的军队,踏着 禹 的遗迹,走遍天下,直到海外,没有人不降服。’”
⒊ 指古代或旧时代的人和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引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先民遗迹,来世之矩。”
《三国志·吴志·陆胤传》:“胤 天资聪朗,才通行絜,昔歷选曹,遗迹可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洹水》:“今池林絶灭,略无遗跡矣。”
宋 苏轼 《渚宫》诗:“谁能为我访遗迹,草中应有 湘东 碑。”
宋 苏辙 《中秋见月寄子瞻》诗:“黄楼未成 河 已退,空有遗蹟令人看。”
元 虞集 《舒城县学明伦堂记》:“昔贤名人遗蹟,足以风动其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此木殊方不可知,以余所经他处,未有见之者,亦圣贤之遗跡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历法·日圭同异》:“登封县 有观象、测景二臺,乃 周公 营 洛邑 时,手建遗蹟,其土圭表漏尚存。”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乃遍行营垒,周视所开地道,览战争之遗蹟。”
杨朔 《永定河纪行》:“在 翠微峰 下,有一处古代遗迹,题做‘冰川擦痕’。”
⒋ 犹遗墨。
引《北史·崔宏传》:“﹝ 崔宏 ﹞尤善草隶,为世摹楷,行押特尽精巧,而不见遗迹。”
《南史·陈始兴王伯茂传》:“时军人於 丹徒 盗发 晋 郗曇 墓,大获 晋 右军将军 王羲之 书及诸名贤遗跡。”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杜羔 ﹞忽覩屋柱烟煤之下,见字数行,拂而视之,乃其父遗跡。”
宋 王谠 《唐语林·伤逝》作“遗迹”。 宋 苏轼 《墨宝堂记》:“毗陵 人 张君 希元,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跡至多。”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国亡,遗跡悉归上都,流传人间者不过残縑片幅耳。”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唐 李石 《续博物志》:陶隐居 书自奇,世传画板帖及 焦山 《瘞鹤铭》,皆其遗迹。”
⒌ 谓行人遗弃脚印,毫不在意。比喻极端鄙视。
引《国语·楚语下》:“灵 不顾於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韦昭 注:“灵王 不君,罢弊 楚 国,三军叛之,如行人之遗弃其迹。”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不念擕手好,弃我如遗跡。”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捨资财若遗跡。”
《北史·隋宗室诸王传论》:“变本宗如反掌,弃慈母若遗迹。”
⒍ 谓忘乎形迹。一本作“遗迹”。见“遗迹”。
引《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臺之下,遗跡江湖之上。”
李善 注:“《庄子》曰:‘鱼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术。’ 郭象 曰:‘各自足,故相忘也。’今引‘江湖’,唯取‘相忘’之义也。”
张铣 注:“遗跡,谓心相知而跡相忘也。”
国语词典
遗迹 [yí jì]
⒈ 前人所遗留的陈迹。
引《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先民遗迹,来世之矩。」
《红楼梦·第二回》:「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
近古迹
⒉ 心相知而迹相忘。
引《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台之下,遗迹江湖之上。」
⒊ 比喻弃而不顾。
引《国语·楚语下》:「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遗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仙穴释义:传说有仙人遗迹的山洞。
- 2.
仙迹释义:仙人的遗迹或行踪。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山四方周四百餘里,叠鄣之巖万仞,怀灵抱异,苞诸仙迹。”《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 杜僎成 ﹞拜受什袭,辞归,……越数年,乃弃妻子,携仙迹,遨游名山,罕与人接。”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蓬莱仙迹》:“登州 蓬莱阁,颇多仙迹,士人往往有所见闻。”
- 3.
余武释义:犹遗迹。
- 4.
余迹释义:⒈见“餘跡”。⒉亦作“餘蹟”。犹遗迹。死去的人或前代遗留的痕迹。
- 5.
催妆释义:⒈见“催粧”。⒉亦作“催妆”。旧俗新妇出嫁,必多次催促,始梳妆启行。或谓此为古代掠夺婚姻的遗迹。
- 6.
凭吊释义: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凭吊烈士墓。到杭州西湖去的人,总要到岳王坟前凭吊一番。
- 7.
凶迹释义:作恶的遗迹。借指恶人。《宋书·索虏传》:“殄逆鳞於 函关 ,扫凶迹於 秦 土,非仰协 宋 灵,俯允羣愿,焉能若斯者哉?”
- 8.
化石释义: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 9.
华林园释义:⒈宫苑名。 三国 吴 建。故址在今 南京市 鸡鸣山 南古 台城 内。南朝 宋 元嘉 时扩建,筑 华光殿、景阳楼、竹林堂 诸胜。其后 齐 梁 诸帝,常宴集于此。南宋 时尚有残存遗迹。⒉宫苑名。本 东汉 芳林园,魏 正始 初因避 齐王 芳 讳改。故址在今 河南 洛阳 东 洛阳 故城内。有 瑶华宫、景阳山、天渊池 诸胜。东魏 天平 二年(公元535年)毁。⒊宫苑名。后赵 石虎 都 邺 后建。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 西南古 邺城 北。园墙周围数十里,有 凌云城、金花洲、光碧堂 诸胜。北齐 武成帝 扩建后,华丽似神
- 10.
古生物释义:地球上曾生存过而现已大部灭绝的古代生物。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有少数变成化石保存下来,如三叶虫、猛犸、粪化石、恐龙脚印等。
- 11.
古迹释义:古代的遗迹,多指古代留传下来的建筑物或遗址:名胜古迹。
- 12.
史迹释义:历史遗迹:革命史迹。
- 13.
名胜古迹释义: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 14.
土城释义:⒈土筑之城。《汉书·陈汤传》:“土城外有重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宋史·叛臣传下·李全》:“全 走土城,官军躡之,蹂溺甚众。”⒉指以泥土筑城的游戏。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土城竹马,儿童乐也;金翠紈綺,妇人乐也。”⒊地名。汉 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美人宫,周五百九十步,陆门二,水门一,今 北坛 利里丘 土城,句践 所习教美女 西施、郑旦 宫臺也。”张宗祥 校注引《名胜志》:“今 五云门 外有 土城村、西施里,是其遗迹。”《东周列国志》第八一回:“句践 亲送美人别居 土城,使
- 15.
圣迹释义:圣人的遗迹。
- 16.
大相国寺释义:在今 河南 开封 市。本 北齐 大建国寺,天保 六年建,后废。唐 为 歙州 司马 郑审 宅,旋施僧重建寺。唐睿宗 以旧封 相王,赐额改名 相国寺。宋 至道 二年重建,题名 大相国寺。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每月开放五次,为买卖货物之大市场。金章宗、元世祖、明太祖 时相继重修。明 末为河沙淤没。清 顺治 重建,乾隆 重修,题名 古汴名蓝。参阅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宋 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相国寺》、明 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十。
- 17.
孤踪释义:⒈亦作“孤踪”。孤单。明 杨慎《存殁绝句·安公石》:“一疾缘医误,孤踪住世慵。”《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今臣以孤踪,动輙掣肘,将安用之?”《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老和尚见他孤踪,时常煨了茶送在他房里,陪着説话到一二更天。”⒉孤独的踪迹;前人遗迹。明 王世贞《鸣凤记·林遇夏舟》:“黄沙边地,孤踪久淹滞,霜径秋容老。”明 屠隆《綵毫记·汾阳报恩》:“寂寞遥天战玉龙,板扉人不到,掩寒松。路迷樵径断孤踪,修竹里,一缕炊烟浓。”⒊见“孤踪”。
- 18.
尧陵释义:帝尧 陵墓。在今 山西省 临汾县 东北七十公里 郭村 西隅 涝河 北侧。陵前有祠,传为 唐 初所建。自 元 历 清,多次重修,至今完好。按,古籍多载 尧陵 在 山东 菏泽 与 濮县(今属 河南省)交界处。因 河 水泛滥,今遗迹无存。依古史“尧 都 平阳”之说,陵墓宜在 山西。参阅《史记·五帝本纪》、《水经注·河水四》、《嘉庆重修一统志·平阳府》。
- 19.
徐福岛释义:指 秦 代方士 徐福 到 东海 去寻找的三神山。 或谓即指今 日本。在 日本 纪伊新宫山,尚有 徐福 墓的遗迹。
- 20.
文化释义:⒈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⒉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⒊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遗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仙穴释义:传说有仙人遗迹的山洞。
- 2.
仙迹释义:仙人的遗迹或行踪。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山四方周四百餘里,叠鄣之巖万仞,怀灵抱异,苞诸仙迹。”《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 杜僎成 ﹞拜受什袭,辞归,……越数年,乃弃妻子,携仙迹,遨游名山,罕与人接。”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蓬莱仙迹》:“登州 蓬莱阁,颇多仙迹,士人往往有所见闻。”
- 3.
余武释义:犹遗迹。
- 4.
余迹释义:⒈见“餘跡”。⒉亦作“餘蹟”。犹遗迹。死去的人或前代遗留的痕迹。
- 5.
催妆释义:⒈见“催粧”。⒉亦作“催妆”。旧俗新妇出嫁,必多次催促,始梳妆启行。或谓此为古代掠夺婚姻的遗迹。
- 6.
凭吊释义: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凭吊烈士墓。到杭州西湖去的人,总要到岳王坟前凭吊一番。
- 7.
凶迹释义:作恶的遗迹。借指恶人。《宋书·索虏传》:“殄逆鳞於 函关 ,扫凶迹於 秦 土,非仰协 宋 灵,俯允羣愿,焉能若斯者哉?”
- 8.
化石释义: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 9.
华林园释义:⒈宫苑名。 三国 吴 建。故址在今 南京市 鸡鸣山 南古 台城 内。南朝 宋 元嘉 时扩建,筑 华光殿、景阳楼、竹林堂 诸胜。其后 齐 梁 诸帝,常宴集于此。南宋 时尚有残存遗迹。⒉宫苑名。本 东汉 芳林园,魏 正始 初因避 齐王 芳 讳改。故址在今 河南 洛阳 东 洛阳 故城内。有 瑶华宫、景阳山、天渊池 诸胜。东魏 天平 二年(公元535年)毁。⒊宫苑名。后赵 石虎 都 邺 后建。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 西南古 邺城 北。园墙周围数十里,有 凌云城、金花洲、光碧堂 诸胜。北齐 武成帝 扩建后,华丽似神
- 10.
古生物释义:地球上曾生存过而现已大部灭绝的古代生物。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有少数变成化石保存下来,如三叶虫、猛犸、粪化石、恐龙脚印等。
- 11.
古迹释义:古代的遗迹,多指古代留传下来的建筑物或遗址:名胜古迹。
- 12.
史迹释义:历史遗迹:革命史迹。
- 13.
名胜古迹释义: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 14.
土城释义:⒈土筑之城。《汉书·陈汤传》:“土城外有重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宋史·叛臣传下·李全》:“全 走土城,官军躡之,蹂溺甚众。”⒉指以泥土筑城的游戏。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土城竹马,儿童乐也;金翠紈綺,妇人乐也。”⒊地名。汉 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美人宫,周五百九十步,陆门二,水门一,今 北坛 利里丘 土城,句践 所习教美女 西施、郑旦 宫臺也。”张宗祥 校注引《名胜志》:“今 五云门 外有 土城村、西施里,是其遗迹。”《东周列国志》第八一回:“句践 亲送美人别居 土城,使
- 15.
圣迹释义:圣人的遗迹。
- 16.
大相国寺释义:在今 河南 开封 市。本 北齐 大建国寺,天保 六年建,后废。唐 为 歙州 司马 郑审 宅,旋施僧重建寺。唐睿宗 以旧封 相王,赐额改名 相国寺。宋 至道 二年重建,题名 大相国寺。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每月开放五次,为买卖货物之大市场。金章宗、元世祖、明太祖 时相继重修。明 末为河沙淤没。清 顺治 重建,乾隆 重修,题名 古汴名蓝。参阅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宋 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相国寺》、明 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十。
- 17.
孤踪释义:⒈亦作“孤踪”。孤单。明 杨慎《存殁绝句·安公石》:“一疾缘医误,孤踪住世慵。”《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今臣以孤踪,动輙掣肘,将安用之?”《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老和尚见他孤踪,时常煨了茶送在他房里,陪着説话到一二更天。”⒉孤独的踪迹;前人遗迹。明 王世贞《鸣凤记·林遇夏舟》:“黄沙边地,孤踪久淹滞,霜径秋容老。”明 屠隆《綵毫记·汾阳报恩》:“寂寞遥天战玉龙,板扉人不到,掩寒松。路迷樵径断孤踪,修竹里,一缕炊烟浓。”⒊见“孤踪”。
- 18.
尧陵释义:帝尧 陵墓。在今 山西省 临汾县 东北七十公里 郭村 西隅 涝河 北侧。陵前有祠,传为 唐 初所建。自 元 历 清,多次重修,至今完好。按,古籍多载 尧陵 在 山东 菏泽 与 濮县(今属 河南省)交界处。因 河 水泛滥,今遗迹无存。依古史“尧 都 平阳”之说,陵墓宜在 山西。参阅《史记·五帝本纪》、《水经注·河水四》、《嘉庆重修一统志·平阳府》。
- 19.
徐福岛释义:指 秦 代方士 徐福 到 东海 去寻找的三神山。 或谓即指今 日本。在 日本 纪伊新宫山,尚有 徐福 墓的遗迹。
- 20.
文化释义:⒈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⒉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⒊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