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通帛 通帛的意思
tōng

通帛

简体通帛
繁体
拼音tōng bó
注音ㄊㄨㄥ ㄅ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bó, ◎ 丝织品的总称。【组词】:布帛。帛书。帛画。化干戈为玉帛(喻变争斗为友善)。竹帛(指书籍)。简蠹帛裂(书坏了)。

基本含义

指交往、联络的密切和广泛。

通帛的意思

通帛 [tōng bó]

1. 用纯色丝帛制作的旗帜。

通帛 引证解释

⒈ 用纯色丝帛制作的旗帜。

《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
郑玄 注:“通帛为大赤,从 周 正色,无饰。”
孙诒让 正义:“通帛者,谓縿斿通以一色之帛为之。”
《文选·张衡<东京赋>》:“鸞旗皮轩,通帛綪斾。”
李善 注:“通帛曰旗。”


通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旃冕释义:旃冕,汉语词语,意思是通帛制的冕冠
    • 2.
      旃旌释义:泛指赤色旗帜。《左传·定公四年》:“分 康叔 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孔颖达 疏:“盖王以通帛、杂帛并赐 卫 也。然则大赤即是旃也。於綪茷之下更言旃者,茷言旂尾,旃言旂身,圆其文,故具言耳。若其不然,旌是干之所建,旗皆有旌,少帛、旃斾之后何须更復言旌,明是圆其文故重言之。”汉 班固《南巡颂》:“运天官之法驾,建日月之旃旌。”北周 庾信《郑常墓志铭》:“文轨既同,旃旌已偃;司勋行赏,军吏举功。”
    • 3.
      杂帛释义:⒈用色丝织就的丝织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赐告治病,牛酒杂帛。”《汉书·孔光传》:“光 年七十,元始 五年薨。莽 白太后,使九卿策赠以太师 博山侯 印綬,赐乘舆秘器,金钱杂帛。”⒉古代旗帜上杂色的装饰物。《周礼·春官·司常》:“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孙诒让 正义:“杂帛者,縿斿异色,犹《士冠礼》之杂裳,皆取不专属一色之义。”
    • 4.
      通白释义:⒈犹通帛。 ⒉通报;传达。

通帛(tongb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通帛是什么意思 通帛读音 怎么读 通帛,拼音是tōng bó,通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通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