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下寿释义:古人将寿命的长短分为上中下三等。下寿有二说:一说六十岁为下寿,一说八十岁为下寿。《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唐 孔颖达 疏:“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唐 皇甫湜《伤独孤赋》:“颜冉 不登下寿兮,无百里而愈尊。”明 沉德符《野获编·佞倖·祕方见倖》:“张(张居正)用 谭(谭纶)术不已,后日以枯瘠,亦不及下寿而殁。”丰子恺《米叶艺术颂》:“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日,是近世大画家 米叶 六十周年忌辰。六十是花甲的数目。人生六十称为‘下寿’
- 2.
不止释义:⒈继续不停:大笑不止。 血流不止。⒉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他恐怕不止六十岁了。类似情况不止一次发生。
- 3.
低龄释义:属性词。年龄较小的(就一般标准来说):低龄犯罪案件。低龄老人(指六十岁至七十岁的老人)。
- 4.
元命释义:⒈天之大命。 《书·多士》:“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致罚。”孔 传:“其惟废其天命,下致天罚。”孔颖达 疏:“言天不復助 桀,其惟废其大命,欲絶 夏 祚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朕以不德,肇受元命;夙夜竞竞,不遑假寝。”宋 曾巩《进奉同天节银绢状》:“元命在躬,方启龙兴之运。”⒉长寿。《书·吕刑》:“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孔颖达 疏:“若能断狱平均者,必寿长久大命。”⒊指六十一岁。旧以干支纪年,六十岁为一甲子,至六十一岁,又当生年干支,谓之元命。宋 范成大 有《丙午新年六十一岁俗
- 5.
六十甲子释义:⒈以天干和地支按顺序相配,从“甲子”起,到“癸亥”止,满六十为一周,称为“六十甲子”。 亦称“六十花甲子”。⒉指人满六十岁。⒊道家信奉的六十个星宿神,即六十甲子日值日的六十位神。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作为称呼这些神的名字。
- 6.
六十花甲子释义:将天干和地支依次相配,可得从“甲子”到“癸亥”六十个不同的名称,因是错综组合,故名。常以指代六十岁。
- 7.
六十花甲释义:六十岁以上。
- 8.
六旬释义:旬代表:十年、十岁。 六旬即是:六十岁。
- 9.
制寿释义:古礼,人六十岁始预为制办寿具,称“制寿”。
- 10.
劳动适龄人口释义: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劳动年龄的范围,各国规定不尽相同,多数国家只规定其下限,也有规定上下限的。中国规定的劳动年龄下限,男性及女性都是十六岁;上限男性为六十岁,女性体力劳动者为五十岁,脑力劳动者为五十五岁。该年龄段内丧失劳动力的人口不属劳动适龄人口。
- 11.
存恤耆老释义:恤:救济;存恤:慰问救济;耆:古称六十岁为耆;耆老:指年老的人。慰问救济年老的人。
- 12.
寿夭释义:⒈长命与夭折。 《庄子·应帝王》:“郑 有神巫曰 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楚辞·九歌·大司命》:“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唐 黄滔《祭林先辈》:“诚寿夭靡移于夙契,且鬼神何害于善人。”明 沉采《千金记·讹传》:“听伤悲可怜恩情已断,人生寿夭天之限,劝不须泪涟。”《红楼梦》第九八回:“林姑娘 是老太太最疼的,但只寿夭有定,如今已经死了。”⒉寿命短促。《楚辞·七谏·怨世》:“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王逸 注:“寿命夭也。”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老身年六十岁,不为寿夭;奈
- 13.
岁制释义:⒈谓制棺。《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孔颖达 疏:“‘六十岁制’者,明老而预为送终之具也……岁制,谓棺也,不易可成,故岁制。”⒉称年及六十为岁制。明 李东阳《味泉钱处士墓表》:“处士年及岁制,乃自治寿藏於 艮山 之原。”
- 14.
年登花甲释义:花甲:用干支纪年,指六十岁。年纪已到六十岁。
- 15.
年逾花甲释义:花甲,指人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意为年龄超过六十岁的老人。 ?
- 16.
日制释义:古人年老预制送终之具;六十岁时,在一年内预制棺木;七十岁时,预制一季可做成的送终衣物;八十岁时,预制一月可做成的送终衣物;到九十岁,棺木衣物都已预制完毕,就日日修整以作送终之用。见《礼记·王制》。后以“日制”指死亡就在旦夕。《晋书·刘寔传》:“惠帝 崩,寔 赴山陵…… 寔 年踰九十,命在日制,遂自扶舆,冒险而至,展哀山陵,致敬闕庭,大臣之节备矣。”
- 17.
月制释义:《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 ”孔颖达 疏:“月制,谓一月可办衣物易得者也,转老弥切也。”后用以指耄耋之年。隋 江总《让尚书令表》:“陛下听览餘辰,曲垂昭纳,遂斯反汗,高选具瞻,则敝盖敝帷,使臣暮齿,岁制月制,赊臣皓髮,不以一怠。”
- 18.
杖乡释义:⒈《礼记·王制》:“六十杖於乡。”谓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南朝 梁 沉约《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南朝 梁 沉约《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南朝 梁 任昉《答到建安饷杖》诗:“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 陈长生 ﹞《闻家大人旋里》云:‘去郡定多遮道吏,还山已是杖乡人。’”⒉代指六旬老人。唐玄宗《千秋节宴》诗:“月衔花綬镜,露缀綵丝囊。处处祠四祖,年年宴杖乡。”参见“杖家”。
- 19.
桑榆暮释义:谓年近垂老。清 孔尚任《桃花扇·馀韵》:“六十岁,花甲週,桑榆暮矣!”
- 20.
比舍释义:⒈邻舍,邻居。 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五:“李娥,年六十岁,病卒,埋於城外,已十四日。娥 比舍有 蔡仲 闻 娥 富,谓殯当有金寳,乃盗发冢求金。”明 何景明《师问》:“又告之曰:某未有高官也,未有高第也,其道德则可师也。於是,虽比舍弗从之矣。”⒉指所住屋舍相邻。⒊犹言家家户户。明 宋濂《礲硿子碣》:“大疫起,比舍駢首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