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吏 [rú lì]
1. 儒生出身的吏员。
儒吏 引证解释
⒈ 儒生出身的吏员。
引《汉书·朱博传》:“文学儒吏时有奏记称説云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旧言食穀者,部吏所致,侵渔百姓,则虫食穀。虫身黑头赤,武吏也;头黑身赤,儒吏也。”
儒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传奉官释义:指因传奉而获任命的官吏。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太监 梁芳 进淫巧以荡上心,收买奇玩,引用方术,以録呈异书为名,夤缘传旨与官,已官者輒加超擢,不择儒吏兵民工贾囚奴,至有脱白除太常卿者,名曰传奉官。”参见“ 传奉 ”。
- 2.
公坐释义:⒈因公务犯罪。晋 葛洪《抱朴子·审举》:“又诸居职其犯公坐者,以法律从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庚子,太常博士 邓餘庆,坐受誓戒不及,在法,私罪当劾举主,詔释之。帝因谓宰相曰:‘连坐举官,诚亦不易;如此公坐,犹或可矜。’”⒉谓公众场合。《宋书·袁湛传》:“重(谢重)子 绚,湛 之甥也,尝於公坐陵 湛。”《元典章·吏部六·儒吏》:“本府州官公坐对众,将犯重刑人某至徒人某,对各人家属同行引审。”
- 3.
奏记释义:⒈汉 时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 《汉书·朱博传》:“文学儒吏,时有奏记称説云云。”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迄至 后汉,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奏牋。”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奏之为言进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书,於公府曰奏记,於郡将曰奏牋,其他为白事。”⒉用书面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汉书·丙吉传》:“贺 即位,以行淫乱废,光 与车骑将军 张安世 诸大臣议所立,未定。吉 奏记 光。”汉 王充《论衡·对作》:“《论衡》之人,奏记郡守,宜禁奢侈,以备困乏。”唐 刘禹锡《上杜司徒启》:
- 4.
抄白释义:⒈公文的抄本或副本。《水浒传》第二二回:“宋太公 三年前出了 宋江 的籍,告了执凭文帖。见有抄白在此,难以勾捉。”⒉抄录。《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宣敕委官办验得别无冒伪,将抄白对读无差的本,分付该犯家属收掌听候去讫。”《西游补》第四回:“又早有人抄白第一名文字,在酒楼上摇头诵念。”《苦社会》第四三回:“﹝ 子丰 ﹞就在袋里取出张抄白的公文。”
- 5.
收禁释义:拘押监禁。《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将某人依旧收禁,听候配役去讫。”清 蒋士铨《临川梦·宦成》:“去年除夕,将狱中各犯释放回家度岁三日,约於今午仍来收禁。”
- 6.
笃疾释义:⒈重病。 《后汉书·张楷传》:“建和 三年,下詔安车备礼聘之,﹝ 张楷 ﹞辞以篤疾不行。”《太平广记》卷七引 晋 葛洪《神仙传·李八百》:“卿为吾家使者,勤苦歷年,常得篤疾,吾取医欲令卿愈。”⒉不治之病。晋 葛洪《抱朴子·道意》:“况年寿难获於令名,篤疾难除於愆责。”《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勒医工某,验得某人两手脉证,元因风邪传入心经,致使精神恍惚,喜怒悲乐不常,言语讹乱,不别亲疎,已成篤疾,久远不堪医治。”
- 7.
责要释义:强行索要。 《元典章·吏部六·儒吏》:“若无年少餘閒子弟可以读书者,不得桩配责要。本路官朔望拜庙,就加省视,勿令废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