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计偕 计偕的意思
xié

计偕

简体计偕
繁体計偕
拼音jì xié
注音ㄐㄧˋ ㄒㄧ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1) 核算。【组词】:计时。计量(liàng )。计日程功。(2)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组词】:晴雨计。湿度计。(3) 主意,策略。【组词】:计策。计谋。(4) 谋划,打算。【组词】:计划。计议。(5) 姓。

xié,(1) 共同,在一起。【例句】:偕老(夫妇同居到老,如“白头偕偕”)。偕行(xíng)。偕同。偕乐(lè)。(2) 和谐。【例句】:“五字诗成卷,清诗少得偕”。

计偕的意思

计偕 [jì xié]

1. 《史记·儒林列传序》:“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司马贞索隐:“计,计吏也。偕,俱也。谓令与计吏俱诣太常也。”后遂用“计偕”称举人赴京会试。

计偕 引证解释

⒈ 参阅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计偕》。参阅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计偕》。

《史记·儒林列传序》:“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
司马贞 索隐:“计,计吏也。偕,俱也。谓令与计吏俱诣太常也。”
后遂用“计偕”称举人赴京会试。 唐 柳宗元 《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开元 中,举 汝州 进士,计偕百数,公为之冠。礼部侍郎 韦陟 异而目之,一举上第。”
元 余阙 《李克复总管赴赣州诗序》:“元统 初,余忝论荐,计偕如京师。”
清 方苞 《杨千木墓志铭》:“余以 戴名世 《南山集》牵连,始识君於刑部狱中。君, 名世 友也,以计偕抵京,会狱起,即止不去。”


国语词典

计偕 [jì xié]

⒈ 汉时被征召的士人皆与计吏相偕同上京城,故称为「计偕」。后世举人入京会试,也称为「计偕」。

《汉书·卷六·武帝纪》:「征吏民有明当时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计偕。」


计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场籍释义:科场的考生名册。 场,科场;籍,名册。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遭遇》:“二子久屈场籍,其年计偕来,主文颇以耕凿为急,无何并驰人事,因迴避朝客。”《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又以 龟从 久在场籍,善於训子,召试中书,授校书郎。”
    • 2.
      杯炙释义:谓酒菜。清 陈维崧《念奴娇·延令季沧苇席上送周子俶计偕京师》词:“愧我牢骚,借人杯炙,送汝登华轴。”清 陈维崧《念奴娇·百字令·赠程令彰》词:“四十功名年未晚,且溷朱门杯炙。”
    • 3.
      计偕释义:《史记·儒林列传序》:“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 ”司马贞 索隐:“计,计吏也。偕,俱也。谓令与计吏俱诣太常也。”后遂用“计偕”称举人赴京会试。
    • 4.
      计偕物释义:指年终上计时附载于计车的贡物。《礼记·射义》“诸侯岁献贡士於天子”汉 郑玄 注:“岁献,献国事之书及计偕物也。”孔颖达 疏:“汉 时,谓郡国送文书之使谓之为计吏。其贡献之物与计吏俱来,故谓之计偕物也。”
    • 5.
      计考释义:指古代州郡官员每年考察地方贤才,随上计吏贡举太常。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今之计考,古之贡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 吕尚、周晋 不显於前世也。”参见“计偕”。
    • 6.
      计贡释义:⒈指州郡的年终上计和贡献方物。《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传 渊 首 洛阳”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载中领军 夏侯献 表曰:“公孙渊 昔年敢违王命,废絶计贡者,实挟两端。既恃阻险,又怙 孙权。故敢跋扈,恣睢海外。”⒉指州郡随年终上计贡举的人材。唐 薛登《请选举择贤才疏》:“故计贡之贤愚,即州将之荣辱;秽行之彰露,亦乡人之厚颜。”参见“计偕”。
    • 7.
      鼎元释义:科举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明 沉德符《敝帚轩剩语·师弟相得》:“弱侯(焦循)与 宣城 沉少林 懋学 同乡榜,同计偕。途次梦骑牛头入京城,回顾则 焦 尾其后,因自负必得鼎元,而戏谓 焦 且迟吾十二年。”清 袁枚《新齐谐·秀民册》:“荆 生平以鼎元自负,首请鼎甲册,遍閲无名。”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本朝 陕西 人得鼎元,自公始。”

计偕(jix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计偕是什么意思 计偕读音 怎么读 计偕,拼音是jì xié,计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计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