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生 [suì shēng]
1. 犹养生。
遂生 引证解释
⒈ 犹养生。
引《黄庭外景经·下部经》:“恬惔无欲养华茎,服食玄气可遂生。”
务成子 注:“外为太玄,内为大渊,若如流俗,合四海源,审能服食,可得遂生。”
遂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任遇释义:⒈指地位和待遇。《晋书·缪播传》:“以 播 为给事黄门侍郎。俄转侍中,徙中书令,任遇日隆,专管詔命。”《宋书·范晔传》:“比年以来,意态转见,倾动险忌,富贵情深,自谓任遇未高,遂生怨望。”⒉信任重用。《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元年》:“徐爰 便僻善事人,颇涉书传,自 元嘉 初,入侍左右,豫参顾问:既长於附会,又饰以典文,故为 太祖 所任遇,大明之世,委寄尤重。”清 侯方域《于谦论》:“谦 之任遇深,而羣臣所恃也。”⒊指际遇。唐 柳宗元《惩咎赋》:“哀吾党之不淑兮,遭任遇之卒迫。”
- 2.
嘉莲释义:一茎多花之莲。古代以之为祥瑞的象征。《宋书·符瑞志下》:“泰始 五年六月甲子,嘉莲生 湖熟,南臺侍御史 竺曾度 以闻。”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瑞莲池二女》:“元 末 施州 向氏 谭氏 二女相与濯手于仙女池,遂生嘉莲。”
- 3.
得眼释义:原谓盲人复明。晋 法显《佛国记》:“精舍西北四里有榛,名曰得眼木。有五百盲人,依精舍住此,佛为説法,尽还得眼。盲人欢喜,刺杖著面,头面作礼,杖遂生长丈,世人重之,无敢伐者,遂成为榛。是故以得眼为名。”后用以比喻人由迷昧而得醒悟。宋 黄庭坚《渔家傲·江宁江口阻风戏效宝宁勇禅师》词之二:“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
- 4.
改絃更张释义:同“改弦更张”。 孙中山《北伐进行中之三帅令》:“盖前此大病……政府与人民之间,遂生隔膜,今者革命政府不恤改絃更张,以求与人民合作。”
- 5.
曳瑟知林释义:义译“杖林”。 曳瑟知,梵语音译,义云“杖”。佛教故事,传说有婆罗门不信 释迦 身长丈六,乃以丈六竹杖量佛身。婆罗门将杖端增长,佛身亦随长,不可穷究,乃投杖而去,后遂生根成林。见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按,唐 慧立 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称此林为“杖林”,即今之Jeshtiban。
- 6.
然顶释义:用艾灸头顶,以表示虔诚或祈福。多为佛教徒所用。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 龚慎仪 ﹞尝奉使 岭 表,刘主 囚之,踰年不遣。慎仪 忧悸,不知所出,乃然顶祷佛,愿捨宅建寺,庶遂生还。”《宋史·叛臣传上·刘豫》:“昔 赵氏 少帝 出京,百姓然顶炼臂,号泣之声闻於远邇。”
- 7.
疽肿释义:局部皮肤肿胀坚硬的毒疮。《左传·襄公十九年》“荀偃 癉疽,生疡於头”唐 孔颖达 疏:“荀偃 病此疽肿,肿溃,遂生创於头。”
- 8.
翫寇释义:⒈轻视敌寇。语本《左传·僖公五年》:“晋 不可启,寇不可翫。”宋 欧阳修《论盗贼事宜札子》:“今之谋臣,不识已形之祸,以患为乐,以危为安,见盗贼虽多而时有败者,遂生翫寇之意。”《明史·孙传庭传》:“士大夫厌苦 传庭 所为,用法严,不乐其在 秦。相与譁於朝曰:‘秦 督翫寇矣。’”《清史稿·高宗纪二》:“﹝ 乾隆 十一年三月﹞戊寅,庆復 至 打箭鑪,劾 李质粹 等老师翫寇,请续调官兵进勦,允之。”⒉引申为助长寇势。《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废帝 怒曰:‘德钧 父子握彊兵,求大镇,苟能败 契丹 而破 太原,虽
- 9.
舍身饲虎释义:佛教故事。传说 释迦牟尼 过去世曾经是国王 摩诃罗陀 的幼子 摩诃萨埵,在竹林中看见七只小虎围着一只饥渴羸弱的母虎。王子遂生大悲心,舍身以饲饿虎。见《金光明经·舍身品》、《贤愚经·摩诃萨埵以身施虎》。
- 10.
角鲤释义:汉 刘向《列仙传·子英》:“子英 者,舒 乡人也,善入水捕鱼。 得赤鲤,爱其色好,持归,著池中。数以米穀食之,一年长丈餘,遂生角,有翅翼。子英 怪异,拜谢之,鱼言:‘我来迎汝。汝上背,与汝俱昇天。’即大雨。子英 上其背,鱼腾昇而去。”后以“角鲤”指化为龙形的神鱼。清 王式丹《南中书事》诗:“欲披角鲤池边草,旋搅都鵞洞里云。”
- 11.
语儿亭释义:亭名。唐 陆广微《吴地记》:“县(嘉兴县)南一百里,有 语儿亭。勾践 令 范蠡 取 西施 以献 夫差,西施 於路与 范蠡 潜通。三年,始达於 吴,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岁,能言,因名 语儿亭。”清 钱谦益《为范郎戏题妓馆》诗之一:“吴 越 山川谁管得,此中先筑 语儿亭。”清 陈维崧《忆旧游·寄嘉禾俞右吉朱子葆子蓉》词:“长望 语儿亭,故人为我且加餐。”
- 12.
龙鹄释义: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四:“古 徐国 宫人,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有犬名‘鵠苍’,衔卵以归,遂生儿。为 徐 嗣君。后鵠苍临死,生角而九尾,实黄龙也。”后因以“龙鵠”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