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幼 [bēi yòu]
1. 指晚辈年龄幼小者。
卑幼 引证解释
⒈ 指晚辈年龄幼小者。
引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此子眉目疏秀,进退不慑,惜其卑幼,可以劝学乎?”
宋 苏辙 《论禁宫酒札子》:“兼逐位尊长,爵齿并崇,多连宗字,而卑幼犯酒,不免取旨,若取旨而不行,则虽取何益?”
卑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卑幼释义:指晚辈年龄幼小者。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此子眉目疏秀,进退不慑,惜其卑幼,可以劝学乎?”宋 苏辙《论禁宫酒札子》:“兼逐位尊长,爵齿并崇,多连宗字,而卑幼犯酒,不免取旨,若取旨而不行,则虽取何益?”
- 2.
反服释义:⒈旧指对已脱离隶属关系的臣下,为旧君服丧。《礼记·檀弓下》:“穆公 问於 子思 曰:‘为旧君反服,古与?’子思 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礼记·杂记上》:“违诸侯,之大夫,不反服;违大夫,之诸侯,之反服。”⒉指尊长为卑幼亲属服丧。⒊脱戎装而穿常服。《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元年》:“﹝ 刘裕 ﹞曰:‘将军以劲卒数万,望风降服,彼新得志,威震天下,朝野人情皆已去矣,广陵 岂可得至邪!裕 当反服还 京口 耳。’”胡三省 注:“反服,谓反初服也。《离骚》曰:‘退将脩吾初服。’此
- 3.
吮疮释义:⒈以口嘬吸疮疽之毒。 谓将帅体恤士卒。⒉以口嘬吸疮疽之毒。谓卑幼者侍尊长之疾。
- 4.
吾生释义:⒈谓己之生命。⒉对同辈或卑幼者的敬爱之称。
- 5.
委质释义:⒈亦作“委挚”。亦作“委贄”。放下礼物。古代卑幼往见尊长,不敢行宾主授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出。《礼记·曲礼下》:“卿羔,大夫鴈,士雉,庶人之挚匹,童子委挚而退。”孔颖达 疏:“童子见先生或朋友,既未成人,不敢与主人相授受拜伉之仪,但奠委其挚於地而自退辟之。”汉 班固《白虎通·瑞贽》引《曲礼》作“童子委贄而退”。⒉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国语·晋语九》:“臣委质於 狄 之鼓,未委质於 晋 之鼓也。臣闻之:委质为臣,无有二心,委质而策死,古之法也。”韦昭 注:“言委贄於君,书名於册,示必死也。”一说
- 6.
拜见钱释义:⒈向初次来参见的下属所索取的钱财。 元 代官吏勒索钱财的一种名目。明 叶子奇《草木子·杂俎》:“元 朝末年官贪吏污……其问人讨钱,各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曰‘生日钱’。”⒉初次见面时尊长给卑幼者的钱物。《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俺们都拿着拜见钱在这里,不白教他出来见。”
- 7.
收赎释义:⒈收购。宋 王明清《挥麈前录》卷四:“﹝ 郭思 ﹞广以金帛收赎 熙 之遗笔,以藏於家。”⒉用银钱将抵押品赎回。宋 苏轼《应诏论四事状》:“除已有人承买交业外,并特给还。未足者,许贴纳收赎,仍不限年。”《元典章·户部五·典卖》:“如业主虚抬高价不相由问成交者,听亲邻典主百日内收赎。”⒊旧时法律凡老幼、废疾、笃疾、妇人犯徒流等刑者,准其以银赎罪,谓之收赎。《元典章·刑部四·杀卑幼》:“同法司拟合徒四年,决杖九十。缘本人年七十八岁,依旧例合行收赎,合徵钞三十二贯。”《天雨花》第二九回:“妇女之罪,收赎者多,决
- 8.
期丧释义:亦作“朞丧”。犹期服。为期一年的丧服。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四:“旧制,朞丧百日内妨试,尊卑长幼同。”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四:“大凡人家尊长朞丧,多年高者;卑幼朞丧,多年幼者。”
- 9.
盗赃释义:⒈亦作“盗臧”。 抢劫或偷窃财物。汉 王符《潜夫论·断讼》:“高祖 制三章之约,孝文 除克肤之刑,是故自非杀伤盗臧,文罪之法轻重无常,各随时宜,要取足用,劝善消恶而已。”《晋书·刑法志》:“贼燔人庐舍积聚,盗赃五匹以上弃市。”⒉指抢劫或偷窃得来的财物。《汉书·高帝纪上》“伤人及盗抵罪”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宋史·食货志下一》:“索盗赃则不偿失主,检财产则不及卑幼。”清 秦鑅《归州纪事诗》:“釵环在首身衣裳,徵媒过聘皆盗赃。”
- 10.
跪起释义:跪下和起立。 古代卑幼对尊长表示敬意的一种礼仪。
- 11.
远窜释义:⒈逃窜远处。 三国 魏 曹植《王仲宣诔》:“翕然凤举,远窜 荆蛮。”《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 邀 羽 相见”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吴书》:“豫州 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⒉流放边土。宋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因论 高居简 姦邪,乞加远窜。”《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公孙楚 卑幼,擅动干戈,律当远窜。当时定了罪名,贬在 吴国 安置。”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高忠宪》:“少年以气节自许,以此一念,受谴亦不畏。及得罪远窜,值风雨,困卧舟中数日。”
- 12.
阿奴释义:尊长对卑幼者以及夫妻间的昵称。(1)兄称弟。《晋书·周顗传》:“顗 性宽裕而友爱过人,弟 嵩 尝因酒瞋目谓 顗 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所燃蜡烛投之。顗 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奕 作 剡 令。有一老翁犯法,谢 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絝,在兄膝边坐,諫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 於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清 梁章鉅《称谓录·兄称弟》:“盖 晋 世人通称弟为阿奴尔。”(2)父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