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赖耶 [ā lài yē]
1.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藏”。谓能藏一切。
阿赖耶 引证解释
⒈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藏”。谓能藏一切。
引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末那与阿赖耶互相为因。”
阿赖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识释义: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天地八阳神咒经》:“云何名八识?眼是色识,耳是声识,鼻是香识,舌是味识,身是触识,意是分别识。六根是六识。舍藏识,阿赖耶识,是名曰八识。” 清 龚自珍 《最录八识规矩颂》:“师復念言法相宗大纲在八识,大纬在四分,乃製此颂一十二章,分四大支,初三颂眼等识,次三颂意识,次三末那,次三赖耶。”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 孙卿 又曰:‘心也者,道之工宰也;
- 2.
庵摩罗释义:⒈果名。 即菴摩勒。⒉佛教语。梵语amala的音译。意译为清净识、无垢识。谓经修行,阿赖耶识脱离迷妄,达到清净无漏时,则称此名。《金刚三昧经·本觉利品》:“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菴摩罗。”章炳麟《建立宗教论》:“菴摩罗者,译言无垢,即此阿赖耶识永离垢染而得此名。”
- 3.
心法释义:⒈佛教语。 指经典以外传受之法。以心相印证,故名。⒉对色法而言,即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等八种心法。⒊泛指授受的重要心得和方法。
- 4.
心王释义:佛教语。指法相宗所立五位法中的心法。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与心所有法相对。见《百法明门论》。亦泛指心。心为三界万法之主,故称。
- 5.
藏识释义:佛教语。法相宗“八识”中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意译。谓含藏一切善恶因果种子之识。
- 6.
赖耶释义:佛教语。“阿赖耶识”的略称。意译为“藏识”。大乘唯识宗把内心活动分为八类,阿赖耶识是第八识。佛教认为这第八识是世界一切的精神本原,它含藏着一切现象的“种子”(即潜能)。
- 7.
阿罗耶识释义:即阿赖耶识。
- 8.
阿赖耶释义: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藏”。谓能藏一切。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末那与阿赖耶互相为因。”
- 9.
阿黎耶识释义:见“阿赖耶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