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漕河 漕河的意思
cáo

漕河

简体漕河
繁体
拼音cáo hé
注音ㄘㄠˊ ㄏ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áo, ◎ 利用水道转运粮食。【例句】: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漕粮。漕河。漕渠。漕船。

hé,(1) 水道的通称。【组词】:河道。河沟。河谷。河流。河滩。河沿。河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河港。河湾。河网。河运。内河。(2) 特指中国黄河。【组词】:河套。河防。(3) 指“银河系”。【组词】:天河。河汉。

基本含义

漕河是指古代运输粮食和物资的水道。它也常用来比喻工作繁忙、忙碌不堪。

漕河的意思

漕河 [cáo hé]

1. 古时专指运漕粮的河道。

[canal for transporting tribute rice;]

漕河 引证解释

⒈ 以供漕运为主的河道。此指 大运河。

宋 梅尧臣 《和刁太博十题·小舫》:“漕河有处通陂水,深入荷花人不知。”
明 胡侍 有《真珠船·漕河》。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镇江府》:“﹝ 丹徒县 ﹞ 漕河。”
原注:“六朝都 建康,凡 三吴 船避 京江 之险,自 云阳 西城凿 运瀆 径至都下…… 隋 平 陈,废 云阳 二渠。 大业 六年,勅穿 江南河,自 京口 至 餘杭 八百餘里,广十餘丈,拟通龙舟,以备东游,即 丹徒 漕渠 矣。”


国语词典

漕河 [cáo hé]

⒈ 以运漕粮为主的河道。


漕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淘释义:⒈疏浚一次。《宋史·苏轼传》:“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三淘,为民大患。”⒉方言。犹一起。《官场现形记》第八回:“一问是 仇老 一淘,就领了进去。”《海上花列传》第三回:“碰着 王老爷 末,同俚一淘来。”茅盾《第一个半天的工作》:“老胖 又和 小李 一淘去吃饭了。”⒊方言。一伙;一群。《海上花列传》第四八回:“陆里来一淘小把戏?”
    • 2.
      冲齧释义:谓水浪侵蚀堤岸。宋 袁褧《枫窗小牍》卷上:“武肃王(钱鏐)以 候潮 通江 二门之外,潮水衝啮,版筑不就,命强弩数百射之,潮水为避。”明 张居正《方氏建水射铭》:“岸受水衝啮,虑殫为河矣。”《明史·吴桂芳传》:“给事中 刘鉉 疏议漕河,语侵 桂芳,桂芳 疏辩曰:‘草湾 之开,以 高 宝 水患衝啮,疏以拯之,非能使上游亦不復涨也。’”
    • 3.
      塞上释义: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 长城 内外。《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 胡。”唐 杜甫《秋兴八首》诗之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宋 曾巩《西湖》诗之一:“塞上马归终反覆,泰山 鴟饱正飞扬。”明 沉德符《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自甲寅至今六十年,更无人谈及,并不晓塞上有此渠可漕矣。”清 龚自珍《夜坐》诗:“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霣少微星。”康有为《过昌平城望居庸关》诗:“永夜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关东。”陕西 民歌《塞上要唱江南乐》:“随着歌声过 黄河,塞上要唱江南
    • 4.
      宏远释义:远大;深远。《北齐书·文宣帝纪》:“军国几策,独决怀抱,规模宏远,有人君大度。”《旧唐书·酷吏传上·吉顼》:“故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吉頊,体识宏远,风规久大。”宋 苏洵《几策·审敌》:“赤壁 之战,惟 周瑜、吕蒙 知其胜;伐 吴 之役,惟 羊祜、张华 以为是。然则宏远深切之谋,固不能合庸人之意。”《明史·陈瑄传》:“凡所规画,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清 林则徐《复龚定盦书》:“惠赠鸿文,不及报谢,出都后,于舆中紬绎大作,责难陈义之高,非谋识宏远者不能言,而非关注深切者不肯言也。”孙
    • 5.
      总河释义:明 清 总理 河 道的官名。明 设总河侍郎。清 初称河道总督,雍正 时改称总河。《明史·河渠志一》:“成化 七年命 王恕 为工部侍郎,奉敕总理 河 道。总河侍郎之设,自 恕 始也。”《明史·河渠志三》:“成化 七年,又因廷议,分漕河 沛县 以南、德州 以北及 山东 为三道,各委曹郎及监司专理,且请简风力大臣总理其事。始命侍郎 王恕 为总河。”《清史稿·河渠志一》:“雍正 元年六月,决 中牟 十里店、娄家庄,由 刘家寨 南入 贾鲁河。会 鹏年 卒,齐苏勒 为总河。”
    • 6.
      泝流释义:⒈亦作“溯流”。 逆着水流方向。《后汉书·列女传·姜诗妻》:“母好饮江水,水去舍六七里,妻常泝流而汲。”《太平广记》卷三二八引 唐 薛用弱《集异记·陈导》:“唐 陈导 者,豫章 人也,以商贾为业。龙朔 中,乃泛舟之 楚,夜泊江浦。见一舟泝流而来,亦宿于此。”明 沉德符《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又自 怀来 运米三十石,溯流而上。”清 黄辅辰《戴经堂日钞·咸丰三年七月初十日》:“前闻逆船千餘,自 南京 泝流西上。”峻青《秋色赋·狮峰月夜》:“我沿着小溪,溯流而上,向着山谷的深处走去。”⒉顺着水势。《警
    • 7.
      漕水释义:⒈即漕河。⒉漕河的水。
    • 8.
      漕浴释义:谓漕河之水忽上忽下。
    • 9.
      濡须释义:⒈水名。今称 运漕河。源出 安徽省 巢湖,东流至今 芜湖市 裕溪口 入 长江。古代当 江 淮 间交通要道,魏 晋 南北朝 时,这里是兵争要地。⒉堡坞名。东汉 末年 孙权 于 濡须口 筑以备 曹操。《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建安 ﹞十八年正月,曹公 攻 濡须,权 与相拒月餘。”南朝 梁元帝《玄览赋》:“顾 濡须 之故巘,每当食而忘饭。”王闿运《哀江南赋》:“濡须 不守,夏口 空防。”参见“濡须坞”。
    • 10.
      疏瀹释义:⒈洗涤;沐浴。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纪艺中》:“知微 凡画圣像,必先斋戒疏瀹,方始援笔。”⒉特指烹茗。唐 颜真卿 等《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流华浄肌骨,疏瀹涤心原。”⒊疏浚,疏通。《宋史·神宗纪二》:“河 决害民田,所属州县疏瀹,仍蠲其税,老幼疾病者振之。”清 袁枚《新齐谐·猫怪》:“屋角有沟,久弗疏瀹。淫雨不止,水溢於堂。”清 魏堃《浚漕河篇》:“一年疏瀹可十年,何必年年事调遣?”⒋犹舒畅。宋 刘跂《述怀》诗:“精神倍疏瀹,激昂登文石。”
    • 11.
      磔尸释义:⒈见“磔尸”。⒉亦作“磔尸”。陈尸。亦指戮尸。《汉书·云敞传》:“章 坐要斩,磔尸 东市门。”《旧唐书·李重福传》:“重福 窘迫,自投 漕河 而死,磔尸三日,时年三十一。”《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有讹言摇众及强取人一钱已上者,存进 皆梟首磔尸於市。”清 王士禛《居易续谈》:“至 崇禎 初年,罪状发露,押往祖陵,潜行自尽,磔尸 河间。”
    • 12.
      穵运释义:明 代差派平民为官府运输粮饷称为穵运。明 焦竑《焦氏笔乘·安南》:“又如西北边粮草,全赖 陕西 小民肩担驴驮,谓之‘穵运’。”明 沉德符《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宣府、大同 二镇,粮餉运道最苦。嘉靖 末年,行穵运之法,山谷崎嶇,率三十石而致一钟,当事者忧之。”《明史·食货志三》:“凡诸仓应输者有定数,其或改拨他镇者,水次应兑漕粮,即令坐派镇军领兑者给价,州县官督车户运至远仓,或给军价就令关支者,通谓之穵运。”
    • 13.
      贪冒释义:⒈贪得;贪图财利。《左传·成公十二年》:“诸侯贪冒,侵欲不忌。”《隋书·炀帝纪下》:“贪冒货贿,不知纪极。”唐 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仁者耻贪冒,受禄量所宜。”明 徐光启《漕河议》:“公忠廉直之官可得见长,贪冒闒茸之伦可得著罪。”⒉指贪图财利的人。《旧唐书·职官志二》:“较之优劣,而定其留放,所以正权衡,明与夺,抑贪冒,进贤能。”

漕河(cao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漕河是什么意思 漕河读音 怎么读 漕河,拼音是cáo hé,漕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漕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