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请 [chén qǐng]
1. 陈述理由以请求。
陈请 引证解释
⒈ 陈述理由以请求。
引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刘赤父 者,梦 蒋侯 召为主簿。期日促,乃往庙陈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表以陈请,议以执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銮仪卫》:“朝制,武臣不乘肩舆, 康熙 六年,鑾仪使 王鹏冲 上疏陈请。”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我求中车府令在皇上面前为我陈请,请皇上召见我,让我早早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
国语词典
陈请 [chén qǐng]
⒈ 请愿,陈述衷情。
引《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皇甫规妻传》:「妻乃轻服诣董卓门,跪自陈请,辞甚酸怆。」
唐·吴融〈授孙储秦州节度使制〉:「既闻陈请,须议改移。」
⒉ 应受惩戒的官吏自请处分。
陈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媮薄释义:浇薄,浮薄。《汉书·刑法志》:“媮薄之政,自是滋矣。”唐 陈子昂《为义兴公陈请终丧第二表》:“臣闻时方媮薄,劝人以孝;时方趋竞,劝人有礼。”宋 司马光《论以公使酒食遗人刑名状》:“臣恐忠厚之俗益衰,媮薄之风遂长,百司庶尹无所措其手足。”章炳麟《五朝学》:“济 江 而东,民有甘节,清劭中伦,无曩时中原媮薄之德。”
- 2.
建陈释义:提议陈请。《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惟 李纲 不以赦徙,盖 黄潜善 建陈,犹欲罪 纲 以谢 金 也。”
- 3.
恳至释义:恳切。《后汉书·儒林传上·杨政》:“政 每共言论,常切磋恳至,不为屈挠。”唐 韩愈《贺册尊号表》:“臣伏闻宰相公卿百官及关辅百姓耆耋等,以陛下功崇德鉅,天成地平,宜加号於殊常,以昭示於来代,陈请恳至,于再于三。”《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二年》:“辛未,魏 以 彭城王 勰 为太师,勰 固辞。魏主 赐詔敦諭,又为家人书,祈请恳至;勰 不得已,受命。”清 王韬《择友说》:“今夫人必先有芬芳悱惻之怀,然后有恳至篤忱之谊,岂可於寻常庸俗中求之哉!”
- 4.
祀典释义:⒈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国语·鲁语上》:“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非是,不在祀典。”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宋 苏轼《奏乞封太白山神状》:“伏见当府 郿县 太白山,雄镇一方,载在祀典。”⒉祭祀的仪礼。南朝 宋 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敬躬祀典,告奠圣灵。”唐 陈羽《明水赋》:“神灵是享,祀典攸传。”清 叶廷琯《吹网录·元氏封龙山颂》:“元氏 在 后汉 为 常山 相治,故相与长史,得为境内之山陈请祀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须知我是
- 5.
赡学释义:⒈博学。南朝 宋 鲍照《河清颂》:“鉅生大年,赡学渊闻。”唐 澄观《<华严经>疏钞悬谈》卷二五:“博文赡学,通诵一亿偈经。”⒉资助办学。宋 洪适《荆门军奏便民五事状》:“缘本军并无承平案牘,即不见得旧管赡学钱粮之数,兼并无寺观絶产可充赡学。”叶德辉《书林清话·元时官刻书由下陈请》:“元 时官刻之书,多由中书省行 江 浙 等路有钱粮学校赡学田款内开支。”
- 6.
轻服释义:⒈质地细软的衣服。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赐 子家子 双琥,一环,一璧,轻服,受之。”杜预 注:“轻服,细好之服。”宋 梅尧臣《吴紫微见过》诗:“近因秋雨来,纤纤有凉风。九陌可以行,轻服可以衣。”⒉轻丧之服。《礼记·曾子问》:“曾子 曰:‘不以轻服而重相为乎。’”《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妻乃轻服诣 卓 门,跪自陈请,辞世酸愴。”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识轻服而不识主人,则不於会所而弔,他日修名诣其家。”⒊指常服;便服。《汉武故事》:“与 霍去病 等十餘人,皆轻服为微行。”《后汉书·
- 7.
边维释义:边隅,边地。《南齐书·刘怀珍传》:“明年,怀珍 启求还,孝武 答曰:‘边维须才,未宜陈请。’”
- 8.
陈托释义:陈请﹐请托。
- 9.
陈讬释义:陈请,请托。
- 10.
陈请释义:向上级或有关部门陈述情况,提出请求:陈请领导审定。
- 11.
风闻言事释义: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五年》:“武后 以法制羣下,諫官、御史得以风闻言事,自御史大夫至监察得互相弹奏,率以险詖相倾覆。”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近有陈请不实,重行黜陟之文。例皆偷安苟简,避罪缄默,甚失设置之意,可仍旧许风闻言事。”《明史·王德完传》:“宫禁严秘,虚实未审。臣即愚昧,决知其不然。第臺諫之官得风闻言事。果中宫不得於陛下以致疾歟?”亦省作“风闻”。《魏书·元澄传》:“又寻御史之体,风闻是司,至於冒勋妄考,皆有处别。”《续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