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 [wáng wū]
1. 王者所居之屋。
2. 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垣曲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
4. 相传黄帝曾访道于王屋山,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王屋 引证解释
⒈ 王者所居之屋。
引《史记·周本纪》:“﹝ 武王 ﹞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
⒉ 山名。在 山西省 阳城、垣曲 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
引《书·禹贡》:“厎柱、析城,至于 王屋。”
唐 卢照邻 《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王屋,汾川 帝歌。”
清 孔广森 《转连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愚公 之山或移。”
⒊ 相传 黄帝 曾访道于 王屋山,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引唐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诗:“先生何处去? 王屋 访 茅君。”
清 宋琬 《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 王屋,终老营菟裘。”
王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乌瑞释义:指赤乌之瑞。相传 武王 伐 纣,观兵于 孟津,有火流于王屋,化为三足赤乌。见《尚书大传·大誓》。
- 2.
十大洞天释义:道教谓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地。即 王屋山洞、委羽山洞、西城山洞、西玄山洞、青城山洞、赤城山洞、罗浮山洞、句曲山洞、林屋山洞、括苍山洞。
- 3.
厎柱释义:砥柱。 古山名。即 河南省 三门峡市 黄河 中的 三门山,今因修水库而山已不见。《书·禹贡》:“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孔 传:“此三山在 冀州 南,河 之北,东行。”《书·禹贡》:“东至于 厎柱。”孔 传:“厎柱,山名,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在西 虢 之界。”参见“砥柱”。
- 4.
小有天释义:⒈道家所传洞府名。在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⒉泛喻名胜地方。
- 5.
尧年释义:⒈古史传说 尧 时天下太平,因以“尧年”比喻盛世。南朝 梁 沉约《四时白紵歌·春白紵》:“佩服瑶草驻容色,舜 日 尧 年欢无极。”唐 元稹《赋得数蓂》诗:“尧 年始今岁,方欲瑞千龄。”前蜀 韦庄《题颍源庙》诗:“临川试问 尧 年事,犹被封人劝濯缨。”⒉相传 帝尧 寿一百十六岁,因以“尧年”指长寿。清 金农《憩王屋山后十方院》诗之一:“大椿灵饵话 尧 年,鍊液升烟日驭前。”
- 6.
峣屼释义:形容高而险。唐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赤城 渐微没,孤屿前嶢屼。”清 黄景仁《夹石》诗:“承平既有年,空此镇嶢屼。”
- 7.
志心释义:⒈心气。《素问·阴阳类论》:“伏鼓不浮,上空志心。”王冰 注:“脉伏鼓击而不上浮者,是心气不足。”参见“心气”。⒉专心;诚心。《坛经·般若品》:“志心諦听,吾为汝説。”《太平广记》卷四四引 唐 薛渔思《河东记·萧洞玄》:“王屋 灵都观 道士 萧洞玄,志心学鍊神丹,积数年,卒无所就。”《西游记》第四九回:“行者 见了,忍不住厉声叫道:‘菩萨,弟子 孙悟空 志心朝礼。’”
- 8.
日驭释义:⒈太阳。 日形如轮,周行不息,故称。隋 卢思道《从驾经大慈照寺》诗:“日驭非难假,云师本易凭。”前蜀 韦庄《立春》诗:“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清 金农《憩王屋山后十方院》诗之二:“大椿灵饵话 尧 年,鍊液升烟日驭前。”⒉指古代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黄澜《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星精倚马忧天坠,日驭挥戈上地平。”⒊指帝王的车驾。宋 苏轼《赐安神宗御容押班冯宗道等银合茶药敕书》:“属祠宫之告具,驂日驭以遄征,往復之间,忠劳亦至。特加存问。”
- 9.
昌黎释义:⒈唐 韩愈 世居 颍川,常据先世郡望自称 昌黎(今 河北省 昌黎县)人;宋 熙宁 七年诏封 昌黎伯,后世因尊称他为 昌黎先生。唐 韩愈《送陆歙州》诗序:“於是 昌黎 韩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明 陈汝元《金莲记·构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清 周亮工《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志,文则力追 昌黎、柳州。”马其昶《<古文辞类纂标注>序》:“昌黎 论文,务去陈言。”⒉借指 韩 姓。宋 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按,
- 10.
朅来释义:⒈犹言去。 《后汉书·张衡传》:“回志朅来从玄諆,获我所求夫何思!”李贤 注:“朅,去也。”唐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朅来游 嵩 峯,羽客何双双。”唐 李涉《春山三朅来》诗之一:“钓鱼朅来春日暖,沿溪不厌舟行缓。”宋 苏轼《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求之五十年得之蜀中》诗:“长陵 朅来见大姊,仲孺 岂意逢将军?”清 顾炎武《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诗:“朅来未得从 黄石,老至先思伴 赤松。”⒉犹言来。归来;来到。《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咏归涂以反旆,登 崤 澠 而朅来。”吕延济
- 11.
松烟释义:⒈亦作“松烟”。松木燃烧后所凝之黑灰,是制松烟墨的原料。晋 卫铄《笔阵图》:“其墨取 庐山 之松烟、代郡 之鹿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明 陶宗仪《辍耕录·墨》:“至 唐 末…… 廷珪 父子之墨始集大成,然亦尚用松烟。”宛敏灏《黄山纪游》:“制墨要配合牛皮胶和冰片等香料,但最主要的成分是松烟制成的墨灰。”⒉指墨。唐 安鸿渐《题杨少卿书后》诗:“端溪 石砚 宣城 管,王屋 松烟紫兔毫。”宋 黄庭坚《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诗:“往逢醉许在 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文房四
- 12.
柏谷山释义:在今 山西省 长治市 北,与 太行山、王屋山 相接。因山多柏树,故称。相传为 神农 尝百谷处。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山西四·潞安府》:“柏谷山:府东北十三里,山多柏树,一名 百穀山。俗传 神农 尝穀处。”
- 13.
樟亭释义:古地名。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为观潮胜地。唐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挥手 杭越 间,樟亭 望潮还。”明 高濂《玉簪记·命试》:“樟亭 风露不惯游,河桥车马当先后。”
- 14.
火乌释义:周武王 伐 纣 前二年曾东观兵于 盟津。 相传其渡 河 后,“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事见《史记·周本纪》。后因以“火乌”代指 周 朝的国祚。唐 李贺《白虎行》:“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王 虎视苍生羣。”
- 15.
玉舃释义:⒈传说中玉制的鞋。 汉 刘向《列仙传·安期生》:“安期先生 者,瑯琊阜乡 人也。卖药於 东海,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 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去,留书以赤玉舃一双为报,曰:后数年求我於 蓬莱山。”晋 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上:“番禺 东有涧、涧生菖蒲,皆一寸九节。安期生 采服,仙去,但留玉舃焉。”后喻得道者的遗物。唐 陆龟蒙《寄茅山何道士》诗:“终身持玉舃,丹诀未应传。”清 金农《重游王屋访唐开元时御爱松》诗:“芝囷纳流霞,蒲涧委玉舃。”⒉见“玉磶”。
- 16.
王屋释义:⒈王者所居之屋。⒉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垣曲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⒊相传黄帝曾访道于王屋山,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 17.
矫举释义:⒈诈称;谎说。《左传·桓公六年》:“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杜预 注:“诈称功德,以欺鬼神也。”唐 颜真卿《谢兼御史大夫表》:“况列曹尚书,古之常伯,如天之有斗,岂易其人?昨以表辞,非敢矫举。”《明史·丘禾嘉传》:“廷议 大凌 荒远不当城,撤班军赴 蓟,责抚镇矫举,令回奏。”⒉谓展翅高飞。清 黄鷟来《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矫举鸿已冥,凝寒龙渐蛰。”
- 18.
移山释义:移动山岳。典出《列子·汤问》所载 北山 愚公 举家移 太行、王屋 二山的寓言。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
- 19.
萎黄释义:⒈蔫枯变黄⒉树叶萎黄⒊瘦弱、疲惫、脸色发黄⒋面色萎黄⒌枯黄。《楚辞·九辩》:“颜淫溢而将罢兮,柯彷彿而萎黄。” 明 王屋 《陌上桑》诗:“可怜陌上桑,朝看沃若暮萎黄,餵蚕不了餵牛羊。” 朱自清 《小草》诗:“萎黄的小草,如今绿色了。”⒍憔悴。《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次日,﹝ 蒋生 ﹞将镜一照,那些萎黄之色,一毫也无了。” 叶圣陶 《在民间》:“﹝两个女工﹞都没有处女的腴润的肤色,那较低的一个尤其萎黄得利害。”
- 20.
角冠释义:⒈道冠。唐 王建《赠王屋道士赴诏》诗:“玉皇符到下天坛,玳瑁头簪白角冠。”唐 张萧远《送宫人入道》诗:“师主与收珠翠后,君王看戴角冠时。”⒉宋 代时行的一种白角制的女冠。宋 沉括《梦溪笔谈·器用》:“济州 金乡县 发一古冢,乃 汉 大司徒 朱鮪 墓……妇人亦有如今之垂肩冠者,如近年所服角冠,两翼抱面,下垂及肩,略无小异。”参阅 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