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奏疏 奏疏的意思
zòushū

奏疏

简体奏疏
繁体
拼音zòu shū
注音ㄗㄡˋ ㄕ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òu,(1) 作乐(yuè ㄩㄝˋ),依照曲调吹弹乐器。【组词】:演奏。奏国歌。奏鸣曲。(2)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组词】:启奏。奏议。奏疏。奏折。奏本。奏对。(3) 呈现,取得。【组词】:奏效。奏功。奏捷(取得胜利)。大奏奇功。

shū,(1) 去掉阻塞使通畅。【组词】:疏导。疏通。疏浚。疏解(jiě)。(2) 分散。【组词】:疏散。仗义疏财。(3)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组词】:疏密。疏松。疏朗。疏旷。疏阔。疏落(luò)。稀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4) 不亲密,关系远的。【组词】:亲疏。疏远。(5) 不细密,忽略。【组词】:疏忽。(6) 空虚。【组词】:志大才疏。(7) 不熟悉。【组词】:生疏。(8) 粗劣。【组词】:疏食。疏粝。(9) 古同“蔬”,蔬菜。(10) 分条说明的文字。【例句】:上疏(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奏疏。注疏(对古书的注解和对注解的注释)。(11) 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12) 姓。

基本含义

奏疏是指官员向上级呈报的奏章或疏文。

奏疏的意思

奏疏 [zòu shū]

1. 奏章,递交给皇室或皇帝的备忘录。

向皇帝呈交了一份长长的奏疏。

[memorial to the throne;]

奏疏 引证解释

⒈ 奏章。

《宋史·朱倬传》:“每上疏,輒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奏疏》:“按奏疏者,羣臣论諫之总名也。奏御之文,其名不一,故以奏疏括之也。”
清 龚自珍 《饮少宰王定九丈宅命赋诗》:“公之奏疏祕中禁,海内但见力力持朝纲。”

⒉ 向帝王上书言事。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当时之事,岂无急於沮 延龄 论 陆贄 两事也。谓宜朝拜官而夕奏疏也。”
《宋史·虞策传》:“入为吏部尚书,奏疏 徽宗,请均节财用。”


国语词典

奏疏 [zòu shū]

⒈ 古代臣子向君王进奏的章疏。

《宋史·卷三七二·朱倬传》:「每上疏,辄夙兴露告,若上帝鉴临。奏疏凡数十。」


奏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表释义:⒈一个标志。⒉一根华表。⒊一通奏疏。⒋指人的仪表。⒌谓略为述说。如:这个故事就一表而过。⒍详叙。如:要知端的,听我一表。
    • 2.
      三千牍释义: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
    • 3.
      书疏释义:奏疏;信札。《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且陛下从 代 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輦受其言。”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江 南谚云:‘尺牘书疏,千里面目也。’”唐 杜甫《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诗:“洞庭 无过雁,书疏莫相忘。”宋 叶适《夫人徐氏墓志铭》:“自是十年,必明 书疏不闕,然愈卑下不已。”
    • 4.
      云表释义:⒈云外。⒉借指上天,上苍。⒊奏疏,表章。
    • 5.
      众駴朋疑释义:众人惊恐疑虑。 清 薛福成 《<曾文正公奏疏>序》:“公奋然踔起里閈,众駴朋疑,惎挠笑侮,孑立寡助,进退交困,公前后持一节不少挫。”
    • 6.
      具位释义:⒈具瞻之位。指三公宰相。语本《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南朝 梁 任昉《宣德皇后令》:“宣德皇后 敬问具位。”参见“具瞻”。⒉徒居官位,充数。《新唐书·苏味道传》:“然其为相,特具位,未尝有所发明,脂韦自营而已。”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十一:“臺諫之臣,默默具位而不敢言事,至於规避百为,不敢居是职事。”《辽史·逆臣传中·萧革》:“革 怙宠专权,同僚具位而已。”⒊唐 宋 以后,官吏在奏疏、函牍或其他应酬文字上,常把应写明的官职爵位写作“具位”,表示谦敬。宋 范仲淹《上时相议制举书》:“月
    • 7.
      取进止释义:古代奏疏末所用的套语。犹言听候旨意,以决行止。
    • 8.
      咨呈释义:⒈具文呈报。《元典章·朝纲一·政纪》:“近年以来,行省六部诸衙门,应处决而不处决,往往作疑咨呈都省,以致文繁事弊。”⒉旧时公文的一种。用于下级对上级或平行机关之间。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公牍序》:“公牘之体,曰奏疏,下告上之辞也;曰咨文,平等相告也;其虽平等而稍示不敢与抗者,则曰咨呈。”张天翼《谭九先生的工作》:“至于省里……隶属倒也不隶属,不过我们宁肯客气些,送省里的公事怕要用个呈文才合式,你看呢?极不堪也该搅个咨呈。”
    • 9.
      奏对释义:⒈臣属当面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 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安西 衙将 刘文树,口辩,善奏对,上每嘉之。”《宋史·哲宗纪一》:“﹝ 元祐 五年四月﹞癸丑,詔讲读官御经筵,退留二员奏对邇英阁。”《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圣人﹞问了问他的家世学业,又见他奏对称旨,天颜大悦。”⒉文体名,“奏疏”与“对策”的并称。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盖典生纪传,謨开集议;贡附典而肇记志,范媵謨以启奏对。”
    • 10.
      密揭释义:⒈秘密的奏疏。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亲书奏章》:“近年故相 王锡爵 密揭,亦其幼孙所写,故窃啟者不敢私易,得以初稿达御前。”⒉秘密的文告。清 毛祥麟《三略汇编·小刀会纪略》:“时 蓝守 回郡,统兵将至 上海,先有密揭入城,贼见之狂窘。”
    • 11.
      密疏释义:⒈秘密的奏疏。⒉秘密开列。
    • 12.
      弹文释义:文体名。弹劾官员过错的奏疏。
    • 13.
      拜发释义:誊好奏疏,供在案上,焚香叩拜后发出。
    • 14.
      拟疏释义:奏疏的草稿。
    • 15.
      提头释义:⒈指奏疏或书信中每逢尊称、名讳、恭维语,为表示尊敬而另起一行。 ⒉带头说起。⒊为首。⒋犹目标。
    • 16.
      条议释义:指分条陈述意见的奏疏或文书。
    • 17.
      洋鐝释义:钁头。刨土的工具,类似镐。清 易顺鼎《筹战事六条请代奏疏》:“只须兵勇各带洋鐝,以备开挖之用。”
    • 18.
      特奏释义:直接给皇帝上奏疏。
    • 19.
      疏封释义:⒈分封。帝王把土地或爵位分赐给臣子。⒉奏疏;奏章。
    • 20.
      疏稿释义:亦作“疏稾”。奏疏的草稿。

奏疏(zou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奏疏是什么意思 奏疏读音 怎么读 奏疏,拼音是zòu shū,奏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奏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