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寞 [míng mò]
1. 谓死亡。
2. 指死者。
3. 指阴间。
4. 犹冥寂,玄默。
5. 幽深貌。
6. 指苍天。
8. 广漠无际貌。
冥寞 引证解释
⒈ 谓死亡。
引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之三:“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
唐 白居易 《过敷水》诗:“秦氏 双蛾久冥寞, 苏臺 五马尚蜘蟵。”
⒉ 指死者。参见“冥漠”。
引《后汉书·张奂传》:“父母朽骨,孤魂相託,若蒙矜怜,壹惠咳唾,则泽流黄泉,施及冥寞,非 奂 生死所能报塞。”
⒊ 指阴间。
引《旧唐书·刘邺传》:“﹝ 李德裕 ﹞倾以微累,窜於遐荒,既迫衰残,竟归冥寞。”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僕射去人寰久矣,何不还生人中,而久处冥寞?”
⒋ 犹冥寂,玄默。
引唐 岑参 《文公讲堂》诗:“丰碑文字灭,冥寞不知年。”
宋 苏辙 《题王生画三蚕蜻蜓》诗之二:“一饱困竹稍,凝然反冥寞。”
金 吴激 《夜泛涡河龙潭》诗:“图经记父老,冥寞年岁多。”
⒌ 幽深貌。
引唐 杜甫 《万丈潭》诗:“青溪含冥寞,神物有显晦。”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下去冥寞穴,上承雨露滋。”
⒍ 指苍天。
引唐 杨巨源 《别鹤》诗:“雄飞戾冥寞,此意何由传。”
⒎ 广漠无际貌。
引明 夏邦谟 《思友赋寄杨用修》:“謇廓落而冥寞兮,阻容与以优游。”
冥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冥寞释义:⒈谓死亡。唐 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之三:“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唐 白居易《过敷水》诗:“秦氏 双蛾久冥寞,苏臺 五马尚蜘蟵。”⒉指死者。《后汉书·张奂传》:“父母朽骨,孤魂相託,若蒙矜怜,壹惠咳唾,则泽流黄泉,施及冥寞,非 奂 生死所能报塞。”参见“冥漠”。⒊指阴间。《旧唐书·刘邺传》:“﹝ 李德裕 ﹞倾以微累,窜於遐荒,既迫衰残,竟归冥寞。”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僕射去人寰久矣,何不还生人中,而久处冥寞?”⒋犹冥寂,玄默。唐 岑参《文公讲堂》诗:“丰碑文字灭,
- 2.
精意释义:⒈专心一意;诚意。《国语·周语上》:“精意以享,禋也;慈保庶民,亲也。”宋 范仲淹《推委臣下论》:“圣帝明王,常精意於求贤。”宋 陆游《书愤》诗:“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⒉精深的意旨。唐 韦应物《石鼓歌》:“一书遗此天地间,精意长存世冥寞。”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荀鹤》:“唐 之晚年,诗人无復 李 杜 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清 方宗诚《<桐城文录>序》:“然务为穷理尽性之学,真知文之精意,而未尝专用力,故简洁涵畜,不及 惜抱。”⒊犹精神。宋 范仲淹《睦州谢上表》:“喘息奔衝,
- 3.
遗字释义:⒈残留的文字。 宋 张耒《上方》诗:“古壁有遗字,昔人嗟寂寥。”《隶续·魏三体石经<左传>遗字》宋 洪适 释:“右 魏 三体石经《左传》遗字古文三百七。”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阎若璩》:“石经残碑遗字见於 洪适《隶释》者五百四十七字。”清 丘逢甲《和平里行》:“里人敬忠宝遗字,未入南中金石志。”⒉死者生前的题字、文稿等。唐 孟郊《李少府厅吊李元宾遗字》诗:“零落三四字,忽成千万年。那知冥寞客,不有补亡篇。”唐 元稹《祭亡友文》:“拜我者曩日之旧童,示我者絶时之遗字。”⒊脱漏文字。元 熊朋来《<钟鼎篆韵>
- 4.
青溪释义:⒈亦作“青谿”。碧绿的溪水。唐 杜甫《万丈潭》诗:“青溪含冥寞,神物有显晦。”唐 卢鸿一《嵩山十志·樾馆》诗:“紫巖隈兮青谿侧,云松烟蔦兮千古色。”⒉古县名。今 浙江省 淳安县。北宋 方腊 起义于此。起义失败后,县名改为 淳安。宋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八:“孙覿《韩世忠墓誌铭》曰:‘宣和 初,妖人 方腊 起 青溪,不旬朝,众万数,破 衢、婺、杭、睦、歙 五州,江 淮 大震。’”⒊古水名。指 三国 吴 在 建业城 东南所凿 东渠。发源于今 江苏省 南京市 锺山 西南,流经 南京 市区入 秦淮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