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宜春 宜春的意思
chūn

宜春

简体宜春
繁体
拼音yí chūn
注音一ˊ ㄔㄨ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í,(1) 适合,适当。【组词】:宜人。宜于。合宜。权宜。适宜。相宜。(2) 应该,应当。【组词】:事不宜迟。(3) 当然,无怪。【例句】:宜其无往而不利也。(4) 姓。

chūn,(1) 一年的第一季。【例句】:春季(农历正月至三月)。春节。春色。春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春秋(➊春季和秋季;➋指年月;➌指人的年岁,如“春春正富”;➍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➎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两性相求的欲望。【组词】:春心。怀春。(3) 生机。【组词】:大地回春。(4) 姓。

基本含义

适合春天的景象或事物

宜春的意思

宜春 [yí chūn]

1. 适宜于春天;适应春天。指宜春宫。旧时立春及春节所剪或书写的字样。民间与宫中将其贴于窗户、器物、彩胜等之上,以示迎春。指宜春院。

宜春 引证解释

⒈ 适宜于春天;适应春天。

唐 施肩吾 《春日餐霞阁》诗:“洒水初晴物候新, 餐霞阁 上最宜春。”
后蜀 阎选 《八拍蛮》词:“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郁达夫 《将之日本别海裳》诗之三:“知儂棹向 吴江 过,托买宜春半幅裳。”

⒉ 指 宜春宫。参见“宜春宫”。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蹷 石闕,歷 封峦,过 鳷鹊,望 露寒,下 棠棃,息 宜春。”
郭璞 注:“宜春,宫名,在 渭 南 杜县 东。”
《汉书·东方朔传》:“北至 池阳,西至 黄山 ;南猎长 杨,东游 宜春。”
颜师古 注:“宜春,宫也,在 长安 城东南。”
唐 王维 《登楼歌》:“却瞻兮 龙首,前眺兮 宜春。”

⒊ 旧时立春及春节所剪或书写的字样。民间与宫中将其贴于窗户、器物、彩胜等之上,以示迎春。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綵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唐 崔道融 《春闺》诗之二:“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
《辽史·礼志六》:“立春,妇人进春书,刻青繒为帜,像龙御之,或蟾蜍,书帜曰‘宜春’。”
清 陈维崧 《齐天乐·早春寿魏塘柯素培先生》词:“小楼人倚,梅花天气,正院贴‘宜春’,釵摇燕子。”
《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过了祀灶之期,不久又是除夕,家家贴起‘宜春’。”
郁达夫 《立春日》诗:“闲来剪个‘宜春’字,贴上兰花小瓦盆。”

⒋ 指 宜春院。参见“宜春院”。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序》:“自高头 宜春 梨园 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晓是舞者, 圣文神武皇帝 初, 公孙 一人而已。”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序》:“余生也晚,不及见南部之烟花, 宜春 之子弟。”


国语词典

宜春 [yí chūn]

⒈ 适应春天、适合春天。

宋·欧阳修〈江神子·碧阑干外小中亭〉词:「每到花时,长是 不宜春。」

⒉ 秦汉时的宜春宫。

《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下棠梨,息宜春。」


宜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林释义:⒈古宫苑名。 秦 旧苑,汉 初荒废,至 汉武帝 时重新扩建。故址在今 西安市 西及 周至、户县 界。《三辅黄图·苑囿》:“汉 上林苑,即 秦 之旧苑也。《汉书》云:‘武帝 建元 三年,开 上林苑,东南至 蓝田 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 南山 而西,至 长杨、五柞,北绕 黄山,濒 渭水 而东,周袤三百果。’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⒉古宫苑名。东汉 光武帝 时建造。故址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汉 魏 洛阳 故城西。东汉 永平 十五年冬,车骑校猎 上林苑,即此。⒊古宫苑名。南朝 宋 大明 三年建造。故址
    • 2.
      下苑释义:指 汉 代的 宜春下苑。 唐 时称 曲江池。《汉书·元帝纪》:“詔罢黄门乘舆狗马,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飞外池、严籞池田假与贫民。”颜师古 注:“宜春下苑 即今京城东南隅 曲江池 是。”唐 韦应物《叹杨花》诗:“空蒙不自定,况值暄风度。旧赏逐流年,新愁忽盈素。纔縈 下苑 曲,稍满东城路。”
    • 3.
      两用衫释义:一种适宜春秋两季穿着的便服。如:穿一件薄花呢两用衫,露出雪白的衬衫领。
    • 4.
      中和节释义:唐德宗 贞元 五年,下诏废除正月晦日之节,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 是日民间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互相赠送,称为献生子。里闾酿宜春酒,以祭 勾芒神,祈求丰年。百官进农书,表示务本。见《新唐书·李泌传》。宋 杨万里《二月一日郡圃寻春》诗:“中和节里半春天,一拂清寒半点暄。”
    • 5.
      乐游苑释义:⒈古苑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南郊。本为 秦 时的 宜春苑,汉宣帝 时改建 乐游苑。唐 时,为 长安 士女游赏的胜地。《西京杂记》卷一:“乐游苑 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唐 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 上清秋节,咸阳 古道音尘絶。”唐 李白《登乐游园望》诗:“独上 乐游园,四望天日曛。东北何靄靄,宫闕入烟云。”清 吴伟业《画兰曲》诗:“何似 杜陵 春禊饮,乐游原 上采兰人。”⒉古苑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江宁县 境。南朝 宋武帝 所建。南朝 梁 沉约 有《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参见“乐游”。
    • 6.
      云韶院释义:唐 代宫中教习流行歌舞的场所之一。 时宫中设教坊,有宜春院、云韶院。宜春院歌舞艺伎常在皇帝前承欢。凡演习大型歌舞人数不足时,则由云韶院的歌舞艺伎补充。
    • 7.
      仰山释义:山名。在今 江西 宜春 南。
    • 8.
      作纠释义:江西宜春方言,形容很得意、矫情等。
    • 9.
      分宜释义:⒈县名。属 江西省。宋 雍熙 年,分 宜春 等十一乡置县,故名“分宜”。参阅《太平寰宇记·袁州》。⒉明 奸相 严嵩,江西 分宜 人。世多以“分宜”代称之。明 姚士粦《见只编》卷上:“郑端简公 为大司寇时,知 分宜 必败,不欲以一名刺留其记室。”清 吴学濂《杨椒山公祠》:“阶前请铸 分宜 像,斫地行人共激昂。”
    • 10.
      前头人释义:亦称“内人”。 唐 代应征入宫内 宜春院 的教坊歌妓。她们常在皇帝面前表演,故称。
    • 11.
      堤障释义:⒈堤。宋 苏辙《寄孔武仲》诗:“官吏困堤障,麻鞋污泥滓。”参见“堤”。⒉隄障:堤坝。唐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朝过 宜春口,极北缺隄障。”《宋史·滕元发传》:“瘞死食饥,除田租,修隄障。”《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盐官州 海水溢,屡坏隄障,浸城郭,遣使祀海神,仍与有司视形势所便。”
    • 12.
      宜春下苑释义:即 宜春苑。 《汉书·元帝纪》:“﹝ 初元 二年﹞詔罢黄门乘舆狗马,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飞外池、严籞池田假与贫民。”颜师古 注:“宜春下苑,即今京城东南隅 曲江池 是。”《三辅黄图·宜春下苑》:“宣帝 神爵 三年春,起 宜春下苑,在京城东南隅。”唐 唐彦谦《曲江春望》诗:“汉 朝冠盖皆陵墓,十里 宜春下苑 花。”参见“宜春苑”。
    • 13.
      宜春苑释义:⒈古代苑囿名。 秦 时在 宜春宫 之东,汉 称 宜春下苑。即后所称 曲江池 者。故址在今 陕西 长安县 南。《史记·秦始皇本纪》:“以黔首葬 二世 杜 南 宜春苑 中。”《艺文类聚》卷三引 北周 庾信《春赋》:“宜春苑 中春已归,披香殿 里作春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还过 宜春宫”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等《括地志》:“秦 宜春宫 在 雍州 万年县 西南三十里,宜春苑 在宫之东,杜 之南。”唐 马怀素《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诗:“仙舆暂下 宜春苑,御醴行开荐寿觴。”参见“曲江池”。⒉古代苑囿名。宋
    • 14.
      宜春酒释义:唐 代中和节用以祭神的酒。 《新唐书·李泌传》:“废正月晦,以二月朔为中和节……里閭酿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丰年。”
    • 15.
      宜春院释义:唐 长安 宫内官妓居住的院名。开元 二年置,在京城东面东宫内,东京(洛阳)也有 宜春院,宝应 元年毁于兵火。唐 崔令钦《教坊记》:“妓女入 宜春院,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皇帝)前头也。”唐 崔令钦《教坊记》:“楼下戏出队,宜春院 人少,即以 云韶 添之。云韶 谓之宫人,盖贱隶也。”参阅 宋 程大昌《雍录》卷三。
    • 16.
      宜春面释义:梳有宜春髻的脸容。常以借指少女的青春容貌。
    • 17.
      宜春髻释义:旧时春日妇女所梳的髻。因将“宜春”字样贴在彩胜上,故名。
    • 18.
      宜春释义:⒈适宜于春天;适应春天。⒉指宜春宫。⒊旧时立春及春节所剪或书写的字样。民间与宫中将其贴于窗户、器物、彩胜等之上,以示迎春。⒋指宜春院。
    • 19.
      曲江池释义: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秦 为 宜春苑,汉 为 乐游原,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称。隋文帝 以曲名不正,更名 芙蓉园。唐 复名 曲江。开元 中更加疏凿,为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参阅 唐 康骈《剧谈录·曲江》、宋 乐史《太平寰宇记·关西道一·雍州》。
    • 20.
      曲燕释义:同“曲宴”。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帝德》:“后曲燕 宜春殿,出牧丹百餘盘。”

宜春(yich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宜春是什么意思 宜春读音 怎么读 宜春,拼音是yí chūn,宜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宜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