閤门使 [hé mén shǐ]
1. 官名。唐 末、五代 有閤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五代 以来,多以处武臣。宋 置东、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多以处外戚勋贵。绍兴 五年,诏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閤门事,官未至者称同知閤门事,在知閤门之下。参阅《宋史·职官志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閤门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合门使释义:官名。 唐 末、五代 有閤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五代 以来,多以处武臣。宋 置东、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多以处外戚勋贵。绍兴 五年,诏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閤门事,官未至者称同知閤门事,在知閤门之下。参阅《宋史·职官志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 2.
复书释义:答复来信;亦指回复的信。《孔丛子·杂训》:“子思 在 鲁,使以书如 衞 问 子上。子上 北面再拜,受书伏读,然后与使者宴,遂为復书。”《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詔以右正言 富弼 为回谢国信使,西上閤门使 符惟忠 副之,復书曰……”
- 3.
沈晦释义:亦作“沉晦”。隐而不露。《朱子语类》卷二九:“邦无道能沉晦以免患。”明 夏言《诚意伯次子閤门使刘仲璟长史传》:“其忠声义闻泯没沉晦者百六十年。”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其实 梦窗 才情超逸,何尝沉晦?”苏曼殊《幽光录》:“古德幽光,寧容沉晦。”
- 4.
签事释义:即佥事。官名。宋 代为各州府的幕僚。金、元、明 仍沿用,唯职掌有别。至 清 渐废。《金史·百官志二》:“西上閤门使二员,正五品。副使二员,正六品。签事一员,从六品,掌赞导殿庭礼仪。”《金史·百官志三》:“承安 四年罢 咸平 分司,使在 上京,副在 东京,各设签事一员。”
- 5.
锁院释义:亦作“鏁院”。亦作“鎻院”。指 宋 代翰林院处理如起草诏书等重大事机时,锁闭院门,断绝往来,以防泄密。《宋史·职官志二》:“凡拜宰相及事重者,晚漏上,天子御内东门小殿,宣召面諭,给笔札书所得旨。禀奏归院,内侍锁院门,禁止出入。夜漏尽,具词进入;迟明,白麻出,閤门使引授中书,中书授舍人宣读。其餘除授并御札,但用寳封,遣内侍送学士院锁门而已。至於赦书、德音,则中书遣吏持送本院,内侍锁院如除授焉。”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六:“自正月九日鏁院,方定二十八日奏号。”宋 吴自牧《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诸路举人
- 6.
閤子释义:⒈指閤门使的官署。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执政甫归,閤子弹章副本已至矣。”⒉小屋;屋里(包括船屋)的一间。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阔三四丈,头尾鳞鬣,皆雕鏤金饰,楻版皆退光,两边列十閤子,充閤分歇泊。”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项脊轩,旧南閤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 7.
閤门使释义:官名。唐 末、五代 有閤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五代 以来,多以处武臣。宋 置东、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多以处外戚勋贵。绍兴 五年,诏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閤门事,官未至者称同知閤门事,在知閤门之下。参阅《宋史·职官志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