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烧制 烧制的意思
shāozhì

烧制

简体烧制
繁体燒制
拼音shāo zhì
注音ㄕㄠ ㄓ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āo,(1) 使东西着火。【组词】:焚烧。燃烧。烧灼。烧毁。(2) 用火或发热的东西使物品受热起变化。【组词】:烧水。烧饭。烧砖。烧焊。烧蓝。烧料。(3) 一种烹饪方法。【组词】:烧茄子。烧鸡。(4) 体温增高。【组词】:发烧。退烧。(5) 经烘烤制成的饼。【组词】:烧饼。火烧。(6) 一种烈性白酒。【组词】:烧酒。高粱烧。(7) 过多的肥料使植物枯萎、死亡。

zhì,(1) 规定。【组词】: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2) 限定,约束,管束。【组词】: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3) 法规,制度。【例句】:民主集中制。公有制。(4) 造,作。【组词】: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例句】: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组词】:制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制。

基本含义

指用火烧或烤制,使物品变得坚固或成型。

烧制的意思

烧制 [shāo zhì]

1. 以火烧的方法制造(如陶器):在窑里烧。

烧制陶器。

[fire;]


烧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釉释义:上釉,就是所谓在烧制陶、瓷器时,首先应该烧制毛胚,烧好后拿出来上釉,然后再烧的一种方式。釉有很多种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烧制成有玻璃光泽可分为结晶釉,裂纹釉等。在烧制好的毛坯上涂覆上一层玻璃质的釉层,主要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
    • 2.
      伯埙仲箎释义:是中国的成语,解释: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 3.
      伯埙仲篪释义: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 4.
      土俑释义:古代用泥土烧制的殉葬的偶人。
    • 5.
      土定瓶释义:宋 代 定窑(在今 河北 曲阳)烧制的一种瓶子。“土定”为定窑瓷的品种之一,质地较粗。
    • 6.
      土窑释义:⒈窑洞。⒉烧制陶器的窑。⒊手工开采的煤窑。
    • 7.
      坯体释义:陶土,制陶工艺中未经烧制前的器件物件。
    • 8.
      大理石释义:也叫大理岩。一 种变质岩。因云南大理所产品质最好而得名。由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重结晶而形成,主要 成分是碳酸钙。广泛用作建筑材料和石雕材料。可用于制隔电板,烧制石灰、水泥,也可用作冶金工业 等的助熔剂。
    • 9.
      孔雀蓝释义:瓷器釉色之一,“孔雀蓝釉”又称“法蓝”,瓷器釉色名。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
    • 10.
      宋瓷释义:亦作“宋磁”。宋 代烧制的瓷器,后世视为瓷器中的珍品。
    • 11.
      定器释义:宋 代 定州 瓷窑烧制的瓷器。
    • 12.
      定窑释义:宋代名窑。位于今河北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山村。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所烧白瓷为宋代之冠。一度烧制宫廷专用 瓷器。
    • 13.
      宝烧释义:用红宝石末烧制的瓷器。
    • 14.
      山库释义:五代 时一种用胶泥烧制而成的劣质钱。
    • 15.
      成窑释义:明成化年间官窑烧制的一种瓷器。
    • 16.
      数砖头释义:数砖头一词,是民间用语,“砖”是建筑墙体的主要材料,用泥土制成立体的长方形毛坯,再经过烧制。
    • 17.
      景泰蓝释义:也叫铜胎嵌丝珐琅。中国独特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用铜胎嵌丝后填以珐琅彩釉,经烧制、磨光、镀金或银而成。有各种器皿造型。明代景泰年间开始大量制造,当时多以蓝色彩釉作地,故名。
    • 18.
      柴瓷释义:柴窑 烧制的瓷器。
    • 19.
      沙盆释义:用陶土和沙子烧制的盆子。
    • 20.
      沙罐释义:用陶土和沙烧制的罐子。《恨海》第四回:“灶上安放着一口铁锅,旁边放着一个沙罐。”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四:“一位中年妇女一手提一沙罐子温茶,一手拿几个粗碗,放到谈话的人们跟前的一张朱漆墩椅上。”

烧制(shao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烧制是什么意思 烧制读音 怎么读 烧制,拼音是shāo zhì,烧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烧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