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声阻释义:提出抗议。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革命方面消息》:“十八日电,遵向外务部声阻,答言报纸不足信,语极含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革命方面消息》:“近又欲将招商局押借巨款,徒恃口舌声阻,定无济事。”
- 2.
寤生释义:逆生。 谓产儿足先出。《左传·隐公元年》:“庄公 寤生,惊 姜氏,故名 寤生,遂恶之。”杜预 注:“寐寤而 庄公 已生,故惊而恶之。”杨伯峻 注:“杜 注以为寤寐而生,误。寤字当属 庄公 言,乃牾之借字,寤生犹言逆生,现代谓之足先出。明 焦竑《笔乘》早已言之,即《史记·郑世家》所谓‘生之难’。应劭 谓生而开目能视曰寤生。则读寤为悟,亦误。其他异説尚多,皆不足信。”
- 3.
庾楼释义:⒈楼名。一名 庾公楼,在 江西 九江。传说为 晋 庾亮 镇 江州 时所建,不足信。宋 陆游《入蜀记》卷四:“楼正对 庐山 之 双剑峯,北临 大江,气象雄丽…… 庾亮 尝为 江 荆 豫 州刺史,其实则治 武昌。若 武昌 南楼 名 庾楼,犹有理,今 江州 治所,在 晋 特 柴桑县 之 湓口关 耳,此楼附会甚明。”唐 白居易《庾楼晓望》诗:“三百年来 庾楼 上,曾经多少望乡人。”⒉泛指楼阁。明 高明《琵琶记·中秋望月》:“真珠帘捲,庾楼 无限佳兴。”
- 4.
沈湎释义:⒈亦作“沉沔”。亦作“沉湎”。犹沉溺。多指嗜酒。《书·泰誓上》:“沉湎冒色,敢行暴虐。”孔颖达 疏:“人被酒困,若沉於水,酒变其色,湎然齐同,故沉湎为嗜酒之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八大王》:“老夫为令尹时,沉湎尤过于今日。”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的意思是,天地神仙都是无意义,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觉得世上的道理不必争,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虚无,所以他便沉湎于酒了。”⒉犹沉浸。比喻潜心于某种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唐 陆龟蒙《村夜》诗之二:“上诵 周 孔 书,沉湎至
- 5.
沮劝释义:谓阻止恶行,勉励善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赏罚无章,何以沮劝?”唐 元结《辩惑上》:“若法令不行,则无以沮劝;苟失沮劝,则赏罚何为?”《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三年》:“累年以来,制敕纔下,未踰月而輒更,奏语方行,又随时而追改。民知命令之不足信,则赏罚何以沮劝!”
- 6.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释义: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 7.
耳听是虚,眼见是实释义: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 8.
躗言释义:亦作“躛言”。 虚妄不足信的话。《左传·哀公二十四年》:“君卑政暴,往岁克敌,今又胜都,天奉多矣,又焉能进?是躗言也。役将班矣!”洪亮吉 诂引 服虔 曰:“躗,伪。不信言也。”清 全祖望《经史问答·三礼》:“今世 文昌 之祭何所始?盖始於 元 之 袁清容 ……於是躗言四起,谓其为 梓潼 人,而又有十七世轮廻之説。”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则执己律人,以他人有信仰为大怪,举丧师辱国之罪,悉以归之。造作躗言,必尽颠其隐依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