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合 [zá hé]
1. 集合;聚集。
杂合 引证解释
⒈ 集合;聚集。
引唐 元稹 《梦游春》诗:“杂合两京春,喧闐众禽护。”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事繁者为二馆,分派诸人,以年月编次,杂合成之。”
杂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子一代释义:由亲代特性不同的所有杂合的成员交配产生的第一代。
- 2.
常体释义:⒈犹通例。 《荀子·荣辱》:“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后汉书·邓张徐张胡传论》:“怀禄以图存者,仕子之恒情;审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体。”《魏书·食货志》:“输京之时,听其即纳,不得杂合,违失常体。”⒉固定的格式。《南史·张邵传》:“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⒊平素的风格。唐 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中 崔颢 诗评语:“顥 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説尽戎旅。”
- 3.
杂合子释义: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
- 4.
杂合面释义:用杂粮制成的面粉。鲁迅《集外集拾遗·<争自由的波浪>小引》:“平民总未必会舍命改革以后,倒给上等人安排鱼翅席,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上等人从来就没有给他们安排过杂合面。”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二章:“近几个月配给的杂合面,根本就说不上是粮食啦。那是 东北 仓库屯积了几年的,因为发了霉,才运到 华北 来。”杨朔《乱人坑》:“这种杂合面蒸成窝窝头,硬得像石头,摔到山沟里也不碎。”
- 5.
杂合释义:集合;聚集。 唐 元稹《梦游春》诗:“杂合两京春,喧闐众禽护。”明 王鏊《震泽长语·官制》:“事繁者为二馆,分派诸人,以年月编次,杂合成之。”
- 6.
罗汉菜释义:杂合各种蔬果烹制的一种什锦素菜。也称罗汉斋。寺庙中常食。
- 7.
郑燮释义: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官范县、潍县知县,因得罪豪门而罢官。为“扬州八怪”之一。创“六分半书”,篆隶杂合行楷,参错纵横。画专长兰竹松石,简洁遒劲。工诗词,抒情志感,痛快淋漓。著有《板桥全集》。
- 8.
隐性基因释义: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在二倍体的生物中,在纯合状态时能在表型上显示出来,但在杂合状态时就不能显示出来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