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公券释义:古代官府颁发的一种差旅费证券。 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宝应 二年,大夫 严武 奏,在外新除御史,食宿私舍非宜。自此乃给公券。”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举人给来往公券》:“国朝 王士禛《夫于亭杂録》云:‘宋 开宝 二年,詔 西川、山南、荆湖 等道举人皆给来往公券,自初起程以至还乡费,皆给於公家。’”
- 2.
六部兵释义:东汉 光武帝 兄 刘伯升 所置的军队。《后汉书·安成孝侯刘赐传》:“二年春,赐 就国於 宛,典将六部兵。”李贤 注:“伯升 初起,置六部之兵。”
- 3.
内消释义:⒈中医治疗痈疽的一种方法。即运用消散的药物,使初起尚未化脓的肿疡得到消散。⒉紫荆的别名。
- 4.
初起释义:⒈谓最初起事。《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 者, 下相 人也,字 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⒉起初;开始。《老残游记》第四回:“初起还办着几个强盗,后来强盗摸着他的脾气,这 玉大人 倒反做了强盗的兵器了。”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九章:“ 阿划 初起有点不相信,但是一听见床上的呻吟,他慢慢地跑了过来。”
- 5.
卒中释义:⒈病,多由脑血栓、脑出血等引起。 初起时突然头痛,眩晕,短时间内失去知觉。得病后半身不遂或截瘫,严重时很快死亡。⒉患卒中病。‖通称中风(zhòngfēng),也叫脑卒中。
- 6.
原案释义:当事人之间尚未通过法院的衡平法程序的最初起诉书,包括诉讼案及赔偿要求。
- 7.
发散煎释义:是一种药名,主治小儿疟疾初起,类似感冒者。
- 8.
叱石成羊释义:古代传说故事。《艺文类聚》卷九四引 晋 葛洪《神仙传》:皇初平 牧羊,为一道士引至 金华山 石室中,四十余年未归。其兄 初起 寻访至山,问羊何在,答云,“在山东”。“兄往视,但见白石,不见羊。平 曰:‘羊在耳,兄自不见。’平 乃往,言:‘叱!叱!羊起!’於是白石皆起成羊数万头。”亦省作“叱石”。
- 9.
四七释义:⒈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年。《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光武 先在长安时,同舍生 彊华 自 关中 奉赤伏符,曰:‘刘秀 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鬭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李贤 注:“四七,二十八也,自 高祖 至 光武 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际也;汉 火德,故火为主也。”《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四七之期必尽,百六之数溘屯。”原注:“齐 初践祚计止於二十八年。”⒉二十八。四乘七所得。亦指人年二十八岁。《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四七,筋骨坚,髮长极,身体盛壮。”⒊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
- 10.
坐板疮释义:夏令臀部皮肤所生的一种疮疡。 初起小颗粒,后则蔓延成片。
- 11.
夏税释义:⒈田赋名称。唐 起,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旧唐书·代宗纪》:“﹝ 大历 五年﹞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四升。秋税,上田亩五升,下田三升。”⒉建中 元年行两税法后,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宋 代夏税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纳毕。元 代在江南仿 唐 代两税法征税。明 代规定夏税无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大都征银。清 代分上忙、下忙两期征收。
- 12.
流注释义:⒈流入;贯注。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漾水》:“漾水 出 崑崙 西北隅,而南流注于 丑涂之水。”唐 吕岩《忆江南》词:“丹田流注气交通,耆老反婴童。”梁启超《<变法通议>自序》:“紫血红血,流注体内,呼炭吸养,刻刻相续,一日千变,而成生人。”艾青《双尖山》诗:“鸟儿唱着,唱着,唱着,歌声里流注着热情。”⒉中医外科病名。为多发性深部脓疡。以其流窜无定,随处可生,故名。由于邪毒稽留在肌肉筋骨里面,以致血气不能正常流行而发生。初起漫肿疼痛、无头,皮色不变,日久皮肤透红一点,成脓熟则溃,易敛,但往往一处未愈,他处又
- 13.
湘累释义:⒈亦作“湘累”。指 屈原。元 张鸣善《脱布衫过小梁州》曲:“悼后世追前辈,对五月五日,歌楚些弔 湘纍。”清 孔尚任《桃花扇·沉江》:“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尽 湘纍 怨。”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屈原 是赴 湘水 支流而溺死的,古人称之为 湘累。”⒉借指因罪被贬黜的人。宋 苏轼《次韵张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别》:“玉堂给札气如云,初起 湘纍 后佩银。”王十朋 集注:“舜民 字 芸叟,元丰 辛酉为 环庆 帅属,明年责监 郴州 酒税。郴 属 湖湘,故以 湘纍 称之也。”
- 14.
湘纍释义:⒈指 屈原。元 张鸣善《脱布衫过小梁州》曲:“悼后世追前辈,对五月五日,歌楚些弔 湘纍。”清 孔尚任《桃花扇·沉江》:“那滚滚雪浪拍天,流不尽 湘纍 怨。”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屈原 是赴 湘水 支流而溺死的,古人称之为 湘累。”⒉借指因罪被贬黜的人。宋 苏轼《次韵张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别》:“玉堂给札气如云,初起 湘纍 后佩银。”王十朋 集注:“舜民 字 芸叟,元丰 辛酉为 环庆 帅属,明年责监 郴州 酒税。郴 属 湖湘,故以 湘纍 称之也。”
- 15.
焰焰释义:⒈亦作“燄燄”。火苗初起貌。《书·洛诰》:“无若火始燄燄,厥攸灼叙,弗其絶。”《孔子家语·观周》:“焰焰不灭,炎炎若何!”宋 司马光《上庞副枢论贝州事宜书》:“夫炎炎不絶,焰焰奈何!当事之微,治之易耳;时至不为,祸如发机。”明 方孝孺《过宁陵县学》诗:“滔滔未有艾,燄燄安所从?”⒉火焰炽烈貌。北周 庾信《灯赋》:“辉煇朱烬,焰焰红荣。”唐 元稹《董逃行》:“董 逃 董 逃 董卓 逃,揩鏗戈甲声劳嘈。剜剜深脐脂焰焰,人皆数叹曰: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吓杀员外,慌忙走来时
- 16.
熟视无覩释义:经常看到却像不曾看见一样。形容对眼前的事物不关心或漫不经心。语本 晋 刘伶《酒德颂》:“静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覩 泰山 之形。”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覩也。”梁启超《灭国新法论》:“此事今初起點,論國事者皆熟視無覩焉。”亦作“熟視無睹”。郭沫若《天地玄黄·悼闻一多》:“然而有权责的人却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不仅不依从人民的意愿,反而倒行逆施,变本加厉。”
- 17.
牛录额真释义:清 代八旗基层组织牛录的统领官。清 太宗 天聪 八年改名“牛录章京”。顺治 十七年改称“佐领”。额真,满语“主子”的意思;章京,汉语“将军”的满语译还音。《清史稿·博尔晋传》:“太祖 初起兵,有挟丁口来归者,籍为牛录,即使为牛录额真,领其众。顺治 间,定官名皆汉语,谓之‘世管佐领’。”亦作“牛录额贞”、“牛录厄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牛录额贞、牛录章京皆即今佐领。”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清 营的一个牛录厄真带领四个兵在石碑旁边等候,随即护送他们到三里外的 多铎 营中。”参见“牛录”
- 18.
猖炽释义:谓气焰嚣张。唐 杜牧《罪言》:“国家 天寳 末……未尝五年间不战,生人日顿委,四夷日猖炽,天子因之幸 陕、幸 汉中,焦焦然七十餘年矣。”宋 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一表》:“臣方经制补葺以救边防之闕,而西贼猖炽,枝叶愈大。”《明史·戴德孺传》:“宸濠 变初起,势焰猖炽,人心疑惧退阻。”
- 19.
痲疯释义:又称癞。俗称大麻风。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初起先觉患部麻木不仁,次发红斑,继则肿溃无脓,久可蔓延全身肌肤而出现眉落、目损、鼻崩、唇反,足底穿等严重症候。
- 20.
监官释义:⒈监察或管理地方事务的官吏。汉 荀悦《汉纪·惠帝纪》:“诸侯王,高帝 初置之,金印紫綬,治其监官,掌监郡县,秩比六百石,后为刺史。”《后汉书·百官志五》:“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宋史·职官志七》:“诸镇置於管下人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西湖佳话·钱塘霸迹》:“吾初起兵时,与 钱鏐、刘孟安、阮结、富阳 闻人宇、监官 徐及、新城 杜稜、餘杭 凌文举、临平 曹信,俱为都将,号称‘杭州 八都’。”⒉国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