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楼 [qiáo lóu]
1. 城门上的望楼。
英[watchtower;]
谯楼 引证解释
⒈ 城门上的瞭望楼。
引《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詔诸郡县治城郭,起譙楼,穿堑发渠,以备盗贼。”
唐 唐彦谦 《叙别》诗:“譙楼夜促莲花漏,树阴摇月蛟螭走。”
《西游记》第六二回:“此时满天星月光辉,譙楼上更鼓齐发。”
郭风 《我与散文诗》:“我忽地想念起故乡县城里的那一座谯楼来。”
国语词典
谯楼 [qiáo lóu]
⒈ 城门上用以望远的高楼。
谯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敌楼释义:城墙上御敌的城楼。也叫谯楼。宋 曾巩《瀛州兴造记》:“迺筑新城,方十五里,高广坚壮,率加於旧,其上为敌楼、战屋。”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西有 黄河 东 华岳,乳口敌楼没与高,仿佛来到云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少时,抵城下,视墙上砖,皆长与人等。敌楼高接云汉。”何垠 注:“敌楼,城上守御之楼,即《唐书·马燧传》所谓譙櫓,俗云譙楼也。”
- 2.
木樵释义:木结构的谯楼。
- 3.
樵门释义:谯楼之门。
- 4.
樵鼓释义:即谯楼之鼓,用以报更。樵、通“譙”。
- 5.
禁鼓释义:设置在宫城谯楼上报时的鼓。 《水浒传》第五六回:“早听得譙楼禁鼓,却转初更。”《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五年》:“权德 因条上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皆復 长安 旧制。”
- 6.
莆田释义:别称荔城。市名。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人口14万(1997年)。以产荔枝、龙眼、枇杷闻名。有木雕、牙雕、叶蜡石雕等工艺品。名胜古迹有三清殿、古谯楼等。
- 7.
莆田市释义:在福建省东部沿海、木兰溪下游。1983年设市。人口332万(1995年)。为福建省东部重要城市,以产木雕、牙雕、叶蜡石雕等工艺品著名。名胜古迹有三清殿、古谯楼等。市郊木兰陂是北宋著名的水利工程。
- 8.
谯阁释义:即谯楼。
- 9.
谯鼓释义:谯楼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