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五原释义:⒈关塞名。即 汉 五原 郡之 榆柳塞。在今 内蒙古自治区 五原县。《汉书·匈奴传下》:“呼韩邪单于 款 五原塞,愿朝三年正月。”唐 贾至《出塞曲》:“传道 五原 烽火急,单于昨夜寇新 秦。”⒉地名合称。在今 陕西省。唐 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仇兆鳌 注引《长安志》:“长安、万年 二县之外,有 毕原、白鹿原、少陵原、高阳原、细柳原,谓之五原。”⒊地名合称。在今 宁夏 境内。唐 骆宾王《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陈熙晋 注:“五原谓 龙游原、乞
- 2.
井鲋释义:⒈生活在井中的鲋鱼。 喻见识浅陋。语本《易·井》:“井谷射鮒。”唐骆宾王《答员半千书》:“夫鯤之为鱼也,潜碧波,泳沧流,沉腮於渤海之中,掉尾乎风涛之下,而濠鱼井鮒自以为可得而齐焉。”唐欧阳詹《刖卞和述》:“昔宋玉以蕃禽井鮒不测灵凤长鲸,信哉。”⒉喻身处困境。
- 3.
凌犯释义:⒈侵犯;侵扰。晋 葛洪《抱朴子·对俗》:“夫占天文之玄道,步七政之盈缩,论凌犯于既往,审崇替于将来。”《旧唐书·郑畋传》:“朕以狂寇凌犯,且驻蹕 兴元,卿宜坚扼贼衝,勿令滋蔓。”《明史·天文志二》:“纬星出入黄道之内行,凡恒星之近黄道者,皆其必由之道,凌犯皆由于此。”清 戴名世《小学论选序》:“盖其法律极严以密,一毫髮之有差,则遂至于猖狂凌犯,断筋絶臏,而其去题也远矣。”⒉迎着;面对。宋 苏辙《自黄州还江州》诗:“身浮一叶返 湓城,凌犯风涛日夜行。”⒊淩犯:侵犯,欺压。铁郎《二十世纪之湖南》:“欧洲 百
- 4.
天后释义:⒈唐高宗 永徽 六年废 王皇后,立 武宸妃(则天)为后。高宗 称 天皇,武后 称 天后。见《旧唐书·则天皇后纪》。⒉道教神名。唐 陆龟蒙《入林屋洞》诗:“题之为 左神,理之以 天后。”自注:“林屋洞 为 左神 幽虚之天,即 天后真君 之便闕。”⒊即天妃。海神名。清 袁枚《新齐谐·天后》:“林远峯 曰:‘天后 圣母,余二十八世祖姑母也。未字而化,灵显最著,海洋舟中,必虔奉之。遇风涛不测,呼之立应。’”参见“天妃”。
- 5.
安济释义:⒈安抚救济。 宋 洪迈《夷坚乙志·宋固杀人报》:“时 大观 四年,朝廷方行安济法,若有病者,则里正当任责。”⒉完全渡过。宋 何薳《春渚纪闻·龙神需舍利经文》:“指顾之间风涛恬息,即安行,晚与前舟相及,往还皆获安济焉。”
- 6.
崩奔释义:⒈水流冲激堤岸而奔涌。《文选·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洲岛骤迴合,圻岸屡崩奔。”吕向 注:“水激其岸,崩頽奔波也。”唐 李白《大鹏赋》:“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宋 黄庭坚《阻风铜陵》诗:“洪波崩奔去,天地无限隔。”⒉奔波;奔驰。唐 杜甫《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诗:“高贤意不暇,王命久崩奔。”仇兆鳌 注:“山下堕曰崩,水急流曰奔。此比行役之匆遽。”宋 范成大《贺乐丈先生南郭新居》诗:“崩奔风涛里,得此巢龟荷。”元 王逢《题马洲书院》诗:“郊麟初隐遁,野兕遂崩奔。”明 唐顺之《双寿图歌》:“
- 7.
恍恍释义:⒈矇眬不清貌。《老子》“是谓惚恍”汉 河上公 注:“一忽忽恍恍者,若存若亡,不可见之也。”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向来恍恍不知道路,请人示津。”⒉亦作“恍怳”。心神不定貌。唐 王度《古镜记》:“勣 梦中许之。及晓,独居思之,恍恍发悸,即时西首 秦 路。”宋 洪迈《夷坚丁志·淳安民》:“踰三年,方君 为 鄂州 蒲圻 宰。白昼恍恍,於厅事对群吏震悸言曰:‘固知翁必来。’”王闿运《愁霖赋》:“倚高轩而恍怳,竟旦夕而忘言。”⒊晃荡。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吕正惠公 端 使 高丽,遇风涛恍恍,摧檣折舵,舟
- 8.
播荡释义:⒈流离动荡。《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夏氏 之乱,成公 播荡。”杜预 注:“播荡,流移失所。”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二》:“贼臣作乱,朝廷播荡,四方俄然,莫有固志。”《魏书·乐志》:“自中原丧乱,晋 室播荡,永嘉 以后,旧章湮没。”清 黄鷟来《咏怀》之七:“贫贱困理生,播荡越风涛。”⒉摇荡,晃荡。沈从文《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船主照例知道我们受不了什么播荡,抢上船来,把身体故意向左右连续倾侧不已。”⒊飘荡。明 于谦《飞絮》诗:“飘飘随意点轻裘,播盪东风不自由。”⒋迁移流动。梁
- 9.
沙线释义:⒈亦作“沙线”。地图上表明航道上暗滩的虚线。因亦指航线上的暗滩。清 薛福成《代李伯相致徐部郎唐观察朱观察书》:“所用柁水人等更属駑下,并沙线暗礁,亦不諦认,一味省钱,经营日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有一位管带,也不知道他是甚么出身,莫説风涛沙綫一些不懂,只怕连东西南北他还没有分得清楚呢。”梁启超《变法通议·学校总论》:“今之深諳海战,能任水弁者,几何人矣!久歷风涛,熟悉沙线,堪胜船主大副二副者,几何人矣!”⒉见“沙綫”。
- 10.
沧海客释义:指航海者。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我顾沧海客,何畏风涛?”
- 11.
浮玉山释义:⒈亦省称“浮玉”。 传说仙人居住的地方。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初入太湖》:“又云构 浮玉,宛与 崑 閬 匹。”原注:“太湖 乃仙家 浮玉 之北常。”⒉指今 江苏省 镇江市 的 金山、焦山。宋 苏轼《甘露寺弹筝》诗:“白浪翻空动 浮玉,唤取吾家双凤槽。”宋 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记镇江府金山》:“焦山 大江环遶,每风涛四起,势欲飞动,故 南朝 谓之 浮玉山。”清 王士禛《海门歌》:“中流一岛号 浮玉,登高眺远何茫茫。”
- 12.
湛卢释义:⒈古代宝剑名。传为 春秋 时 欧冶子 所铸。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欧冶 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闕。”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古之利器,吴 楚 湛卢,大夏 龙雀,名冠神都。”⒉泛指宝剑。唐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三二:“迢迢望气中原夜,又有湛卢剑倚门。”郑泽《登楼叹》诗:“何当淬我湛卢剑,乘风涛兮斩长鲸。”⒊山名。亦写作“湛炉”。在今 福建省 松溪县
- 13.
由绪释义:来历;来由。 《魏书·李崇传》:“比有一人见过寄宿,夜中共语,疑其有异,便即詰问,迹其由绪,乃云是流兵背役逃走。”《北齐书·唐邕传》:“自督将以还,军吏以上,劳効由绪,无不諳练。”清 龚自珍《重刊<圆觉经略疏>后序》:“道光 四年八月朔,龚自珍 合十,説由绪竟。”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此次风涛,别有由绪,学生之哄,不无可原。”
- 14.
红船释义:⒈彩绘的画船。宋 苏轼《与胡祠部游法华山》诗:“使君年老尚儿戏,緑棹红船舞澎湃。”宋 袁正真《长相思》词:“采芙蓉,赏芙蓉,小小红船西復东,相思无路通。”⒉明 代载囚犯的船。明 杨循吉《吴中故语·三学骂王敬》:“刘 次日召诸生责之曰:‘王敬 家有三条玉带,汝辈小儿何能与之抗?且説 永乐 间秀才駡内使,皆发充军,汝谓无红船载汝辈耶?’”⒊旧时 长江 一带的救生船。凡 江 行遇风涛之险,均由红船任拯救之责。见《清会典·工部三·都水清吏司》。《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定辉 感激不尽,再三称谢。次日,用红船渡 江
- 15.
蛟蜃释义:蛟与蜃。 亦泛指水族。宋 苏辙《齐州闵子祠堂记》:“其舟如蔽天之山,其帆如浮空之云,然后履风涛而不僨,触蛟蜃而不讋。”《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江西 分野,旧属 豫章,其地四百年后,当有蛟蜃为妖,无人降伏,千百里之地,必化成中洋之海也。”
- 16.
訾笮释义:谓勒索敲诈钱财。 訾,通“貲”。宋 沉括《开封府推官金部员外郎刘君墓志铭》:“有迫人之危,以取货于 大江 风涛之间,及挟姦以相訾笮欺罔於市井閭里者,公悉能钩察其情。”
- 17.
逼蹙释义:亦作“逼蹴”。 逼迫;窘迫。晋 葛洪《抱朴子·至理》:“﹝ 张良 ﹞坐 吕后 逼蹴,从求安太子之计,良 不得已,为画致四皓之策。”《魏书·崔延伯传》:“贼以 延伯 众少,开营竞追,众过十倍,临水逼蹙。”《陈书·萧摩诃传》:“然老夫受脤专征,不能战胜攻取,今被围逼蹙,慙寘无地。”《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六年》:“始立 牛埭 之意,非苟逼蹴以取税也;乃以风涛迅险,济急利物耳。”
- 18.
钩察释义:亦作“钩察”。探查察访。宋 沉括《开封府推官金部员外郎刘君墓志铭》:“有迫人之危,以取货于大江风涛之间及挟姦以相訾笮欺罔於市井閭里者,公悉能钩察其情。”
- 19.
风涛释义:⒈风浪。南朝 宋 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唐 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诗:“曲江 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何其芳《树阴下的默想》:“但我却甘愿冒着风涛,带着渴望,独自在无涯的海上航行。”⒉比喻艰险的遭遇。唐 项斯《欲别》诗:“归期无岁月,客路有风涛。”元 刘因《人情》诗:“人情云雨 九疑山,世路风涛 八节滩。”明 唐顺之《与杨虞坡司马书》:“风涛兵戈倥偬中,因差人入京谢恩。”⒊比喻规模大而气势猛烈的事件或现象。鲁迅《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须到
- 20.
飞龙释义:⒈飞的龙。 《庄子·逍遥游》:“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楚辞·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 洞庭。”《史记·赵世家》:“四年,王梦衣偏裻之衣乘飞龙上天。”清 昭槤《啸亭续录·端午龙舟》:“画船簫鼓,飞龙鷁首。”⒉比喻帝王。唐 韩琮《公子行》:“别殿承恩泽,飞龙赐渥洼。”清 李渔《玉搔头·闻警》:“只要在风涛影里慰忠魂,谁想在云霄顶上终日困飞龙。”参见“飞龙在天”。⒊传说中的人名。《吕氏春秋·古乐》:“帝 顓頊 好音,乃令 飞龙 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