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蒸民 蒸民的意思
zhēngmín

蒸民

简体蒸民
繁体
拼音zhēng mín
注音ㄓㄥ ㄇㄧ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ēng,(1) 热气上升。【组词】:蒸汽。蒸腾。蒸发。蒸气(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蒸馏。云蒸霞蔚。蒸蒸日上。(2) 用水蒸气的热力把东西加热或使熟。【组词】:蒸饼。蒸饺。蒸笼。(3) 古代以麻秸、竹木制成的火炬。【组词】:蒸烛。(4) 细小的木柴。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基本含义

指统治者对百姓进行残酷压迫和剥削。

蒸民的意思

蒸民 [zhēng mín]

1. 众民;百姓。

蒸民 引证解释

⒈ 众民;百姓。

《孟子·告子上》:“《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变大风于五礼,驱蒸民于昌辰。”
宋 司马光 《进士策问》之二:“使不善之人任事九年,蒸民汎滥。”
清 惜秋旅生 《维新梦·训农》:“示吾儕要术重编,降康年粒我蒸民外。”


国语词典

蒸民 [zhēng mín]

⒈ 众民、百姓。也作「烝民」。

《国语·周语上》:「立我蒸民,莫匪尔极。」


蒸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养治释义:治理。 《史记·孝文本纪》:“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南唐 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上赋长韵诗送 鉉,其落句云:‘今遣股肱亲养治,一方狱市获来苏。’”
    • 2.
      司牧释义:⒈管理,统治。 《左传·襄公十四年》:“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古之建官,所以济育羣生,统理民物也,故为之君长以司牧之。”宋 王禹偁《贺南郡大赦表》:“伏惟尊号皇帝陛下,司牧黎元,敦崇孝治,言有父也。”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庶政·总论》:“夫州县司牧一方。”⒉君主;官吏。南朝 齐 萧道成《即位告天文》:“肇自生民,树以司牧。”宋 王禹偁《端拱箴》:“天生蒸民,树之司牧。”清 唐甄《潜书·任相》:“百姓困穷,司牧不知,知而不为之所,国亡。”⒊主管畜牧的官员。清
    • 3.
      康衢谣释义:《列子·仲尼》:“尧 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歟,不治歟;不知亿兆之愿戴己歟,不愿戴己歟…… 尧 乃微服游於康衢,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尧 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言?’童儿曰:‘我闻之大夫。’问大夫,大夫曰:‘古诗也。’”后因称歌颂盛世之歌为“康衢謡”。王闿运《丁文诚诔》:“始为藏垢之藪,令有康衢之謡。”
    • 4.
      歌思释义:歌颂思慕。 典出《列子·仲尼》:“尧 乃微服游於康衢,闻儿童謡曰:‘立我蒸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南朝 宋 鲍照《从过旧宫》诗:“宫陛留前制,歌思溢今衢。”
    • 5.
      牲刍释义:牲畜。语本《孟子·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芻豢之悦我口。”赵岐 注:“草牲曰芻。”南朝 梁 萧子云《雅乐歌·需雅》:“蒸民乃粒有牲芻,自 卫 反 鲁 删《诗》《书》。”
    • 6.
      福厘释义:幸福。 南朝 梁 沉约《梁三朝雅乐歌·需雅》:“其德不爽受福釐,於焉逸豫永无期。”宋 王安石《尚书户部郎中张瓌知制诰》:“而均福釐於在位,疏远微贱无遗者矣。”《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四年》:“此所以通精诚,逆福釐,生蒸民,阜万物,百王不易之礼也。”
    • 7.
      蒸民释义:众民;百姓。《孟子·告子上》:“《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南朝 陈 徐陵《报尹义尚书》:“变大风于五礼,驱蒸民于昌辰。”宋 司马光《进士策问》之二:“使不善之人任事九年,蒸民汎滥。”清 惜秋旅生《维新梦·训农》:“示吾儕要术重编,降康年粒我蒸民外。”

蒸民(zhengm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蒸民是什么意思 蒸民读音 怎么读 蒸民,拼音是zhēng mín,蒸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蒸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