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铸刑书 铸刑书的意思
zhùxíngshū

铸刑书

简体铸刑书
繁体鑄刑書
拼音zhù xíng shū
注音ㄓㄨˋ ㄒㄧㄥˊ ㄕㄨ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ù,(1) 把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制成器物。【组词】:铸铁。铸造。铸件。熔铸。铸币。

xíng,(1) 对犯罪的处罚。【组词】:刑罚。刑法。刑律。刑事。执刑。服刑。(2) 特指对犯人的体罚。【组词】:刑讯。受刑。刑具。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基本含义

指以文字记录犯罪事实,作为依据进行判决的刑法书籍。

铸刑书的意思

铸刑书 [zhù xíng shū]

1. 春秋时代郑晋等国实行法治,把刑法条文铸刻在鼎上,因称。

3. 借指公开颁布重刑。

铸刑书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时代 郑 晋 等国实行法治,把刑法条文铸刻在鼎上,因称。

《左传·昭公六年》:“三月, 郑 人铸刑书。”
杜预 注:“铸刑书於鼎,以为国之常法。”

⒉ 借指公开颁布重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俺正要省约法,画狱牢;那知他铸刑书,加炮烙。”


铸刑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刑书释义:⒈刑法的条文。 《书·吕刑》:“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汉书·刑法志》:“子产 相 郑 而铸刑书。”清 恽敬《上座主戴莲士先生书》:“嘉庆 五年前之计议,如军籍之赏罚,计簿之裒益,刑书之轻重,吏职之进退,均有可意得其符验者。”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五节:“晋国 旧势力的代表人物 叔向,听到 子产‘铸刑书’,就去信攻击他背叛‘先王’的制度。”⒉刑部尚书的简称。清 褚人穫《坚瓠十集·兵刑侍郎谑》:“景泰 中,兵刑二部僚佐会坐,时 于谦 为兵书,俞士悦 为刑书。”⒊掌管文书的狱吏。清
    • 2.
      刑器释义:⒈即刑鼎。古时铸刑书于鼎,因称刑鼎为刑器。《左传·昭公六年》:“火未出而作火以铸刑器。”《汉书·五行志上》:“火未出而作火以铸刑器,臧争辟焉。”颜师古 注:“铸刑於鼎,故称刑器。”⒉刑具。《仪礼·乡射礼》“司射去扑”汉 郑玄 注:“去扑乃升,不敢佩刑器即尊者之侧。”
    • 3.
      刑鼎释义:铸有刑法条文的鼎。 《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 人铸刑书”晋 杜预 注:“铸刑书於鼎以为国之常法。”唐 沉亚之《省试策三道》:“郑 产 以刑鼎兴讥,是称叔代,昭然薄厚,岂俟敷陈。”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四节:“与此联系,就出现法律上的改革,如‘刑书’、‘刑鼎’、‘竹刑’等等。”
    • 4.
      参辟释义:三辟。指 夏、商、周 三代的刑法。《左传·昭公六年》:“夏 有乱政,而作 禹 刑,商 有乱政,而作 汤 刑,周 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今吾子相 郑 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杜预 注:“制参辟,谓用三代之末法。”
    • 5.
      谤政释义:受到指责的政事。《左传·昭公六年》:“今吾子相 郑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唐 张九龄《大唐金紫光禄大夫行侍中兼吏部尚书弘文馆学士赠太师正平忠宪公裴公碑铭》:“且媚于人者,必好其威福;贤於事者,必羞其谤政。”
    • 6.
      铸刑书释义:⒈春秋 时代 郑 晋 等国实行法治,把刑法条文铸刻在鼎上,因称。 《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 人铸刑书。”杜预 注:“铸刑书於鼎,以为国之常法。”⒉借指公开颁布重刑。清 孔尚任《桃花扇·归山》:“俺正要省约法,画狱牢;那知他铸刑书,加炮烙。”
铸刑书是什么意思 铸刑书读音 怎么读 铸刑书,拼音是zhù xíng shū,铸刑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铸刑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