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组词】:西面。西晒。西域。西方。西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西宫(借指妃嫔)。(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组词】:西学。西画。西餐。西医。(3) 姓。
líng,(1) 清凉。【组词】:泠风。泠泠(a.形容清凉;b.形容声音清越)。(2) 姓。(3) 古同“零”,凋零。
shí,(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组词】:十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组词】:十足。十成。
zǐ,(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组词】: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组词】:菜子。瓜子儿。子实。(3) 动物的卵。【组词】:鱼子。蚕子。(4) 幼小的,小的。【组词】:子鸡。子畜。子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例句】:子弹(dàn )。棋子儿。(6) 与“母”相对。【例句】: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组词】: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组词】:孔子。先秦诸子。(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例句】: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例句】: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组词】:子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组词】:旗子。乱子。胖子。(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例句】:敲了两下子门。(14) 姓。
1. 清康熙间杭州诗人陆圻、丁澎、柴绍炳、毛先舒、孙治、张纲孙、吴百朋、沈谦、虞黄昊、陈廷会等十人结社于西泠,时称“西泠十子”,亦称“西泠派”。
⒈ 清 康熙 间 杭州 诗人 陆圻、丁澎、柴绍炳、毛先舒、孙治、张纲孙、吴百朋、沉谦、虞黄昊、陈廷会 等十人结社于 西泠,时称“西泠十子”,亦称“西泠派”。
引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西泠 十子,所作诗文,淹通藻密,符采烂然,世谓之‘西泠派’。”
⒈ 清代杭州陆圻、丁澎、毛先舒、柴绍柄、孙治、陈廷会、张纲、吴百朋、虞黄昊、沈谦等十位名诗人的合称。西泠为西湖上的一座桥名,而十子在西湖上集结诗社,故时人称为「西泠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