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蚌壳 蚌壳的意思
bàng

蚌壳

简体蚌壳
繁体蚌殼
拼音bàng ké
注音ㄅㄤˋ ㄎ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àng bèng, ◎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例句】:蚌胎(指珍珠)。 ◎ 〔蚌埠(bù)〕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ké qiào, ◎ 义同(一)。【组词】:甲壳。地壳。金蝉脱壳。

基本含义

比喻自负聪明而被人揭穿后羞愧的样子。

蚌壳的意思

蚌壳 [bàng ké]

1. 蚌的外壳。古代常用来占卜。

蚌壳 引证解释

⒈ 蚌的外壳。古代常用来占卜。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龙蚌》:“隣邸有六家,有客人持一蚌壳求售,其中儼然一蛇身,纍纍若贯珠。”
清 黄宗羲 《万里寻兄记》:“卜之琼茅、蚌壳之閒,茫然不得影响。”
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第一章第二节:“龙山文化遗址中兽骨、鱼骨、蚌壳、螺蛳壳不少。”


国语词典

蚌壳 [bàng ké]

⒈ 称蚌类体外的甲壳。


蚌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剖蚌求珠释义: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 2.
      圣珓释义:指吉兆。珓,杯珓,占卜之具,多以蚌壳或形似蚌壳的竹木为之,共两片。占卜时,投空掷于地,视其俯仰,以定吉凶。
    • 3.
      圣筊释义:吉兆。 筊,即杯筊,一种卜具,形似两蚌壳,投空掷之落地,观其俯仰,以断吉凶。古以玉为之,后来也用竹、木为之。
    • 4.
      明瓦释义:用牡蛎壳、蚌壳等磨制成的半透明薄片,嵌在顶篷或窗户上,用来采光。
    • 5.
      明瓦天棚释义:用蚌壳磨成半透明的薄片,叫明瓦。南方市镇上比较大的店往往当街架个天棚,棚顶盖上明瓦。
    • 6.
      柸珓释义:占卜用具。卜时以两蚌壳投空掷地,观其俯仰,以断休咎。后亦用竹或木,削如蛤形,中分为二代之。
    • 7.
      照柸释义:占卜器具。 用两块蚌壳或竹木片等制成,掷地观其俯仰,以定吉凶。
    • 8.
      环珓释义:迷信者用以占卜的器具。 用玉做成蚌壳状。或以竹木制之。两片可分合,掷于地,观其俯仰,以占吉凶。
    • 9.
      磨沙释义:指沙入蚌壳,与蚌肉相摩擦。
    • 10.
      蚌盘释义:即螺钿。镶嵌蚌壳作为装饰的漆器。《南史·庾易传》:“安西 长史 袁彖 钦其风,赠以鹿角书格、蚌盘、蚌研、白象牙笔。”唐 孙元晏《咏史诗·陈武帝蚌盘》:“金翠丝黄略不舒,蚌盘清宴意何如?”《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三年》:“﹝上﹞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殽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胡三省 注:“蚌盘者,髹器以蚌为饰,今谓之螺鈿。”
    • 11.
      蚌舞释义:俗称蚌灯,秧歌队中常见的舞蹈节目,一般由两个人配合表演,男的扮渔翁,女的身背由竹篾扎成的大蚌壳,扮蚌壳精,表演渔翁捉蚌的故事。
    • 12.
      蚌镰释义:用蚌壳磨制的镰刀。
    • 13.
      蚌鹬争衡释义: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 14.
      鳑鲏释义:鱼名。 鱼纲鲤科。体形跟鲫鱼相似,比鲫鱼小。眼有彩色光泽,背面淡绿色,略带蓝色的闪光,腹面银白色。生活在淡水中,吃水生植物,卵产在蚌壳里。
    • 15.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释义: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壳钳住了嘴,两方面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见于《战国策·燕策二》)。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让第三者得了好处。
    • 16.
      鹬蚌相持释义:《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 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蚌壳(bangk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蚌壳是什么意思 蚌壳读音 怎么读 蚌壳,拼音是bàng ké,蚌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蚌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