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持 [suǒ chí]
1. 所要掌握的。
所持 引证解释
⒈ 所要掌握的。
引唐 杜甫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诗:“干戈未甚息,纪纲正所持。”
所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钵释义:修行者所持之钵。
- 2.
三叉戟释义:⒈古代神话中海神所持的有三尖头的矛枪或节杖。⒉以三叉戟代表海军力量的象征或代表至高权力的象征,如不列颠钱币上的图案。⒊一种飞机的名称。
- 3.
东诸侯释义:东方的诸侯。《左传·成公十六年》:“且为公族大夫以主东诸侯。”《左传·襄公元年》:“於是东诸侯之师次於 鄫,以待 晋 师。”唐 时用为对封疆大员的誉称。唐 刘禹锡《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序:“贫道雅闻东诸侯之工为诗者莫若 武陵,今幸承其话言如得法印,寳山之下,宜有所持。”唐 李商隐《柳枝》诗序:“雪中,让 山 至,且曰:‘为东诸侯取去矣!’”
- 4.
中立主义释义:某些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所持的原则和所执行的政策。 即保持本国政治独立、主权完整,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不把自己的领土作为外国的军事基地,也不对任何国家采取敌对态度。
- 5.
主义释义:⒈对于自然界、社会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理论和主张:马克思列宁主义。达尔文主义。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经济体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⒊表示某种思想、品质、作风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主观主义。
- 6.
云钵释义:僧侣云游各地时所持的食器。
- 7.
仓位释义:⒈仓库、货场等存放货物的地方。 ⒉指投资者所持的证券金额占其资金总量的比例。也叫持仓量。
- 8.
仪仗释义:⒈古代帝王、官员等外出时护卫所持的旗帜、伞、扇、武器等。⒉国家举行大典或迎接外国贵宾时护卫所持的武器,也指游行队伍前列举着的较大的旗帜、标语、图表、模型等。
- 9.
仪剑释义:仪卫所持之剑。亦借指仪卫中之捧剑者。
- 10.
众能释义:各种有才能的人。 《吕氏春秋·君守》:“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三国 魏 应璩《荐和模笺》:“唐尧 因羣士以兴治,齐桓 假众能以定业。”
- 11.
使符释义:天子使者所持的符信。《汉书·文帝纪》:“﹝ 文帝 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又 颜师古 注:“与郡守为符者,谓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宋 曾巩《代宋敏求知绛州谢到任表》:“进闻邦计,出假使符。”
- 12.
信人释义:⒈诚实的人。 《孟子·尽心下》:“浩生不害 问曰:‘乐正子 何人也?’孟子 曰:‘善人也,信人也。’”唐 房千里《杨娼传》:“妻曰:‘中贵人,信人也。果然,於吾无苦耳。可促召婢来。’”欧阳山《三家巷》十七:“看来他们五个人都是信人君子,说得到、做得到的。”⒉使者,传送书信的人。《东观汉记·鲍永传》:“乃收繫 大伯,封所持节於 晋阳 传舍壁中,遣信人驰至 长安。”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七:“给使仰视树上,有一年少人,可十四五,衣青衿袖,青幧头。给使以为信人也,张弩射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元年》:“帝
- 13.
信节释义:⒈使者所持的符节印信。⒉忠贞的节操。
- 14.
党义释义:指一个政党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
- 15.
八戒释义:1、猪八戒,浑名八戒,是吴承恩所作《西游记》中登场的虚拟角色。又名猪刚鬣,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会三十六天罡变,所持武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钯)。2、即八关斋。
- 16.
六瑞释义:王及五等诸侯于朝聘时所持之六种玉制信符。
- 17.
内镇释义:⒈古代王后所持象征权位的瑞玉。⒉境内腹地重镇。
- 18.
吾仗释义:帝王仪卫所持之棒。 始自 汉 代,为执金吾所持。以铜为之,黄金饰其两端。又称金吾、吾棒。仗,也写作“杖”。
- 19.
回售释义:是指公司股票价格在一段时期内连续低于转股价格达到某一幅度时,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按事先约定的价格将所持债券卖给发行人。
- 20.
回旌释义:亦作“廻旌”。指出使返归。旌,古代使者所持旌节。南朝 陈 潘徽《赠北使诗》:“迴旌逗 陇 左,返轴指 河 源。”明 何景明《赠韩亚卿还湖南》诗之二:“送节初临夏,廻旌已逼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