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顿 [bù dùn]
1. 不损坏。谓依然锐利。顿,通“钝”。
不顿 引证解释
⒈ 不损坏。
引《左传·襄公四年》:“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
杜预 注:“顿,坏也。”
⒉ 谓依然锐利。顿,通“钝”。
引汉 贾谊 《治安策》:“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理解也。”
不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卒释义:⒈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一卒。见《周礼·夏官·诸子》郑玄 注。又古以兵车三十乘为一卒。《左传·宣公十二年》:“我曲 楚 直,不可谓老。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杨伯峻 注:“广有一卒者,谓每部之车数有一卒耳。其数为偏之两,即两偏,故又云卒偏之两…… 楚 以三十乘为一卒,以一卒为一广。説详 江永《群经补义》。”《六韬·练士》:“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⒉一个步兵。亦泛指一个兵士。《战国策·赵策三》:“不鬪一卒,不顿一戟,而解二国患者,平原君 之力。”《淮南子·修务训》:
- 2.
不亏释义:⒈不毁坏。《诗·鲁颂·閟宫》:“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毛 传:“亏、崩皆谓毁坏也。”⒉不削;不衰。《韩非子·说疑》:“敬侯 享国数十年,兵不顿於敌国,地不亏於四邻。”汉 扬雄《长杨赋》:“事罔隆而不杀,物靡盛而不亏。”晋 郭璞《江赋》:“保不亏而永固,禀元气於灵和。”⒊不亏得。元 郑光祖《王粲登楼》第四折:“当日不亏学士大恩,岂有今日!”⒋不吃亏。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不亏!不亏!’在 生宝 想象中,王瞎子 会这样说。”
- 3.
不顿释义:⒈不损坏。《左传·襄公四年》:“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 杜预 注:“顿,坏也。”⒉谓依然锐利。顿,通“ 钝 ”。 汉 贾谊 《治安策》:“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理解也。”
- 4.
任臣释义:⒈委用臣下。 《韩非子·说疑》:“故居处饮食如此其不节也,制刑杀戮如此其无度也,然 敬侯 享国数十年,兵不顿於敌国,地不亏於四邻,内无君臣百官之乱,外无诸侯邻国之患,明於所以任臣也。”⒉指忠于职守、堪当重任的大臣。《晋书·刘颂传》:“臣又闻国有任臣则安,有重臣则乱……夫任臣之与重臣,俱执国统而立断者也。然成败相反,邪正相背,其何故也?重臣假所资以树私,任臣因所籍以尽公。”
- 5.
千牛备身释义:官名。掌侍从宿卫。《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一女,适太子千牛备身 临汾 柴绍。”胡三省 注:“《隋志》:东宫左、右内率府有千牛备身八人,掌执千牛刀。以千牛名刀者,取其解千牛而芒刃不顿。”
- 6.
应卒释义:亦作“应猝”。犹应急。《墨子·七患》:“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陈忌问垒》:“用此者,所以应猝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东观汉记·冯衍传》:“备不豫具,难以应卒。”唐 刘禹锡《唐故朝散大夫崔公神道碑》:“处繁应卒,鋩刃不顿。”《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士衡 应卒有材,然事多忽略。”
- 7.
顿舍释义:⒈停留止息。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荆 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 李信 军。”《汉书·李广传》:“而 广 行无部曲行陈,就善水草顿舍,人人自便。”颜师古 注:“顿,止也。舍,息也。”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戎主吹角为号,众即顿舍,环绕穹庐,以近及远。”《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詔诸军就顿”元 胡三省 注:“顿者,军行顿舍之地。”⒉宿舍,住所。《陈书·宣帝纪》:“臺遣镇监一人,共刺史、津主分明检押,给地赋田,各立顿舍。”《宋史·真宗纪一》:“乙未詔:幸 河北,所次顿舍给用,毋泛及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