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柴桑 柴桑的意思
cháisāng

柴桑

简体柴桑
繁体
拼音chái sāng
注音ㄔㄞˊ ㄙ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ái,(1) 烧火用的草木。【组词】:柴草。柴火。柴门。火柴。木柴。(2) 烧柴祭天。【例句】:“柴于上帝”。(3) 瘦,不松软。【组词】:柴鸡。柴心。(4) 姓。

sāng,(1)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组词】:桑葚。桑农。桑梓(喻乡里,故乡)。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桑榆暮景。(2) 姓。

基本含义

指人们生活贫困、艰苦的地方。

柴桑的意思

柴桑 [chái sāng]

1. 古县名。西汉置,因县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东汉末,诸葛亮见孙权于此,共图抗曹。晋以后历为浔阳郡和江州治所。隋废。

2. 借指晋陶潜。因其故里在柴桑,故称。

4. 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潜晩年隐居故里柴桑,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柴桑 引证解释

⒈ 古县名。 西汉 置,因县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东汉 末, 诸葛亮 见 孙权 于此,共图抗 曹。晋 以后历为 浔阳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废。

晋 郭璞 《江赋》:“鼓洪涛於 赤岸,沦餘波乎 柴桑。”

⒉ 借指 晋 陶潜。因其故里在 柴桑,故称。

清 钱谦益 《吴封君七十序》:“指 娄水 为 潯阳,即家园为 庐 阜,饮 柴桑 之酒,一觴独进;鼓 少文 之琴,众山皆响。”
陈三立 《次韵黄知县苦雨》:“陆沉共有神州痛,休问 柴桑 漉酒巾。”

⒊ 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 潜 晚年隐居故里 柴桑,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清 赵翼 《哭亡儿耆瑞》诗之五:“葬留 嬴 博 空题墓,归到 柴桑 孰舁舆?”


国语词典

柴桑 [chái sāng]

⒈ 地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县西南。汉置,属豫章郡。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取荆州,刘备派诸葛亮见孙权于此。晋陶潜故里。

⒉ 借指故里。

唐·杜甫〈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诗:「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


柴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司聪释义:⒈谓司听察。指弹劾纠察。《左传·昭公九年》:“女为君耳,将司聪也。”晋 陶潜《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逯钦立 校注:“司聪,为皇帝听察民隐。”唐 元稹《杨汝士授右补阙制》:“我国家设司諫署,以神明其耳目……方我倾听之始,命尔司聪之荣。”⒉官名。新莽 设置。负责听察臣下过失。参阅《汉书·王莽传中》。
    • 2.
      庾楼释义:⒈楼名。一名 庾公楼,在 江西 九江。传说为 晋 庾亮 镇 江州 时所建,不足信。宋 陆游《入蜀记》卷四:“楼正对 庐山 之 双剑峯,北临 大江,气象雄丽…… 庾亮 尝为 江 荆 豫 州刺史,其实则治 武昌。若 武昌 南楼 名 庾楼,犹有理,今 江州 治所,在 晋 特 柴桑县 之 湓口关 耳,此楼附会甚明。”唐 白居易《庾楼晓望》诗:“三百年来 庾楼 上,曾经多少望乡人。”⒉泛指楼阁。明 高明《琵琶记·中秋望月》:“真珠帘捲,庾楼 无限佳兴。”
    • 3.
      心期释义:⒈心中相许。 晋 陶潜《酬丁柴桑》诗:“实欣心期,方从我游。”唐 王勃《山亭兴序》:“百年奇表,开壮志於高明;千里心期,得神交於下走。”⒉引申为相思。宋 晏几道《采桑子》词:“心期昨夜寻思徧,犹负殷勤,齐斗堆金,难买丹诚一寸真。”明 陆采《怀香记·赴约惊回》:“悲命,今宵良会未成,还要把心期再整。”⒊深交。南朝 梁 任昉《赠郭桐庐出溪口见候》诗:“客心幸自弭,中道遇心期。”《南史·向柳传》:“我与 士逊 心期久矣,岂可一旦以势利处之。”⒋期望。《南齐书·豫章王嶷传》:“居今之地,非心期所及。”唐 袁郊
    • 4.
      慰情聊胜无释义:晋 陶潜《和刘柴桑》:“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原为宽慰 柴桑 令 刘程元 有女无男之语,后因以“慰情聊胜无”为典,亦谓聊以自慰。
    • 5.
      来岁释义:来年。 《周礼·春官·肆师》:“社之日,涖卜来岁之稼。”郑玄 注:“社祭土为取财焉,卜者问后岁稼所宜。”晋 陶潜《酬刘柴桑》诗:“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印卖状元赋》:“梦神授以《来岁状元赋》。”
    • 6.
      柴城释义:指 柴桑。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唐 贾岛《寄李存穆》诗:“信来从水路,身去到 柴城。”
    • 7.
      柴桑释义:⒈古县名。 西汉 置,因县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东汉 末,诸葛亮 见 孙权 于此,共图抗 曹。晋 以后历为 浔阳郡 和 江州 治所。隋 废。晋 郭璞《江赋》:“鼓洪涛於 赤岸,沦餘波乎 柴桑。”⒉借指 晋 陶潜。因其故里在 柴桑,故称。清 钱谦益《吴封君七十序》:“指 娄水 为 潯阳,即家园为 庐 阜,饮 柴桑 之酒,一觴独进;鼓 少文 之琴,众山皆响。”陈三立《次韵黄知县苦雨》:“陆沉共有神州痛,休问 柴桑 漉酒巾。”⒊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潜 晚年隐居故里 柴桑
    • 8.
      柴桑主释义:《南史·隐逸传上·陶潜》载,潜 在 彭泽 令任上,曾派一佣工助其子耕于 柴桑,诒书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后因以“柴桑主”指善待佣工的 陶潜。
    • 9.
      柴桑令释义:指 东晋 末隐寓 庐山 西林寺 的 刘遗民。因其曾为 柴桑 令,故称。
    • 10.
      柴桑伦释义:晋 陶潜 隐居 浔阳 柴桑,一生酷爱菊,后因谓爱菊的高雅之人为“柴桑伦”。
    • 11.
      柴桑翁释义:⒈指 晋 陶潜。因其晚年隐居 柴桑,故称。宋 朱熹《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结客载酒过伯休新居分韵得中字》:“愿书今日怀,远寄 柴桑翁。”⒉指 晋 刘遗民。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六:“近见士子多使 柴桑翁 为 陶渊明,不知 刘遗民 曾作 柴桑 令也。”参见“柴桑令”。
    • 12.
      柴桑门释义:晋 陶潜 弃官归隐故里 柴桑,作《归去来兮辞》云:“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僕欢迎,稚子候门。 ”后因以“柴桑门”泛指故里的家门。
    • 13.
      栗里释义:地名。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晋 陶潜 曾居于此。南朝 梁 萧统《陶靖节传》:“渊明 尝往 庐山,弘 命 渊明 故人 庞通之 齎酒具於半道 栗里 之间。”唐 白居易《访陶公旧宅》诗:“柴桑 古村落,栗里 旧山川。”李光《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之二:“浮家泛宅 梨川 梦,寻壑经邱 栗里 情。”
    • 14.
      翳如释义:⒈湮灭无闻。 晋 陶潜《和刘柴桑》:“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清 黄丕烈《<嵇康集>跋》:“数十百年后,名字翳如,不更转悲为喜乎?”⒉茂密貌。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院中花木翳如,莓苔緑縟。”
    • 15.
      聊胜于无释义:比完全没有稍好一点。晋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 16.
      苦爱释义:⒈酷爱,极爱。唐 韦绚《刘宾客嘉话录》:“刘希夷 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 宋之问 苦爱此两句,恳乞。”宋 苏轼《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后赋诗寄之》:“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明 高启《菊邻》诗:“幽人苦爱菊,自是 柴桑 伦。闲园谁与语?丛栽四为隣。”⒉佛教语。烦恼与爱欲。唐 卢照邻《益州长史胡树礼为亡女造画赞》:“龟组相辉,不难泡幻之域;熊车结辙,尚迷苦爱之津。”
    • 17.
      诸郎释义:⒈指郎官。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 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 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 魏其,跪起如子姓。”按《汉书》作“诸曹郎”。⒉年轻子弟。唐 元稹《连昌宫词》:“力士传呼觅 念奴,念奴 潜伴诸郎宿。”宋 辛弃疾《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词:“若教 王 谢 诸郎在,未抵 柴桑 陌上尘。”
    • 18.
      陶渊明释义:(约365—427)东晋诗人。 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做过参军、彭泽令等小官,后隐退躬耕。写了大量田园诗,描写田园风光,表现不愿同流合污、向往太平社会的情思。其诗朴素自然而又含蓄淳厚。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有《陶渊明集》。
    • 19.
      龙文释义:⒈龙身上的纹理,龙鳞纹。 ⒉龙形的花纹。⒊指如龙鳞纹的东西。(1)微波。⒋喻雄健的文笔。语出唐韩愈《病中赠张十八》诗:“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明夏完淳《题王叔明<柴桑图>》诗:“祇今江左成龙文,卜历重光启中叶。”⒌喻指书法,书体。⒍骏马名。⒎指龙文剑。⒏《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高诱注:“龙舟,大舟也,刻为龙文。”因借“龙文”指刻有龙形花纹的大舟。
柴桑是什么意思 柴桑读音 怎么读 柴桑,拼音是chái sāng,柴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柴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