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sì yì,(1) 吃。【组词】:食肉。食欲。(2) 吃的东西。【组词】: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3) 俸禄。【例句】:“君子谋道不谋食”。(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组词】:日食。月食。 ◎ 拿东西给人吃。【例句】:食母(乳母)。 ◎ 用于人名。【例句】: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máo,(1)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组词】: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2)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组词】:不毛之地。(3) 衣物上的霉菌。【例句】: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4) 粗糙,没有加工的。【组词】: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5) 不是纯净的。【组词】:毛利。毛重。(6) 行动急躁。【组词】:毛躁。(7)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例句】:把他吓毛了。(8) 小。【组词】:毛病。毛孩子。毛毛雨。(9) 货币贬值。【组词】:钱毛了。(10)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组词】:两毛钱。(11) 姓。
jiàn,(1) 踩,踏。【组词】:践踏。践履。作践。(2) 履行,实行。【组词】:践行。实践。(3) 陈列整齐。(4) 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组词】:践祚。践极(皇帝即位)。(5) 古同“剪”,灭除。(6) 古同“浅”,浅陋。
tǔ,(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组词】:土壤。黄土。(2) 疆域。【组词】:国土。领土。(3) 本地的,地方性的。【组词】:故土。(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例句】: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组词】:土气。(6) 未熬制的鸦片。【组词】:烟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组词】:土族。(9) 姓。
1. 居其地而食其土之所产。毛,指可食植物。谓一切生活所需,均属国君所有。旧时常用作感戴君恩之辞。语本《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⒈ 居其地而食其土之所产。毛,指可食植物。谓一切生活所需,均属国君所有。旧时常用作感戴君恩之辞。
引语本《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食毛践土,已三十餘年。”
郑观应 《盛世危言·传教》:“况入教之民,犹是 中国 食毛践土之民也。”
章炳麟 《訄书·原人》:“自 秦 汉 以后,井田废,约剂在民间,民归德於君,文饰其辞,则亦曰食毛践土,此非事实也。”
⒈ 语本居住的地方,饮食的东西皆为国君所有。为古代帝王君临天下,臣民感戴君恩的话。
引《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甲食毛践土,已三十余年,当吴三桂拒命之时,彼已手戮桂玉,断不得称楚之三户。」
《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做百姓的食毛践土,连国课都要欠起来不还,这还了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