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卒 [zǒu zú]
1. 差役,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被利用来为他人目的效劳的人。
例与走卒起居。——《汉书·胡健传》
走卒类士服。(类,类似,像。)——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
英[pawn; cat’s paw; lackey;]
走卒 引证解释
⒈ 供使唤奔走的隶卒、差役。
引《汉书·胡建传》:“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荐走卒,甚得其心。”
《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师范 遣走卒齎书至 大梁,迪 问以东方事,走卒色动。”
胡三省 注:“走卒,谓卒之备趋走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只因得罪罢职,补粮 昌平。幸遇军门 侯恂,拔於走卒,命为战将。”
老舍 《四世同堂》八:“净凭耳熏目染,也可以得到许多见识。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
⒉ 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
引陈荒煤 《<蒋子龙短篇小说集>序》:“他的大刀必然会遇到‘四人帮’那一伙走卒制造的派性干扰,也未必能处理得那末干净。”
国语词典
走卒 [zǒu zú]
⒈ 供人差遣奔走的奴仆。
引《汉书·卷六七·胡建传》:「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
《醒世姻缘传·第三九回》:「只说你自家一个人,顾了这头顾不得那头,好叫他添手垫脚的与你做个走卒。」
近走狗
走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走释义:⒈走卒;供奔走役使的人。⒉自称的谦词。
- 2.
乞子释义:⒈求子嗣。《三国志·魏志·曹爽传》“著述凡数十篇”裴松之 注引 晋 皇甫谧《列女传》:“爽 从弟 文叔,妻 譙郡 夏侯文寧 之女,名 令女。文叔 早死,服闋,自以年少无子,恐家必嫁己,乃断髮以为信…… 司马宣王 闻而嘉之,听使乞子字养,为 曹氏 后,名显于世。”晋 周处《风土记》:“便拜而乞愿:乞富、乞寿、乞子。惟得乞一,不得兼求。”⒉求乞的人。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明 之末世,五遭倾覆。一命之士,文学之儒,无不建义旗以抗仇敌者。下至贩夫乞子,儿童走卒,执志不屈,而仰药剚刃以死者,不可胜计也。”@
- 3.
保丁释义:⒈宋代保甲制中的乡兵。⒉旧时保里的差役,保长的走卒。
- 4.
儿童走卒释义:比喻见闻最浅陋的人。《宋史·司马光传》:“光 居 洛 十五年,兒童走卒皆知 司馬君實。”
- 5.
小楼罗释义:⒈亦作“小娄罗”。亦作“小嘍囉”。指短小而精悍伶俐的人。⒉指绿林的兵卒。⒊今多指坏人的走卒。
- 6.
戏语释义:⒈犹戏言。开玩笑的话。《后汉书·五行志五》:“永康 元年八月,巴郡 言黄龙见。时吏 傅坚 以郡欲上言,内白事以为走卒戏语,不可。太守不听。”宋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其於仁义礼乐忠信孝悌,盖如飢渴之於饮食……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於此。”⒉指开玩笑。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卢抱经 学士 文弨 精於攷索,每朋辈小集谈艺,学士仰而沉思,以手频摩其面。同人戏语:‘此省皂脂钱耳。’”
- 7.
执志释义:坚持素志,不改变其操守。 《后汉书·逸民传·高凤》:“凤 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唐 张九龄《敕勃律国王书》:“知卿忠赤,输诚国家,外贼相诱,执志无二。”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明 之末世,五遭倾覆,一命之士,文学之儒,无不建义旗以抗仇敌者,下至贩夫乞子儿童走卒,执志不屈而仰药剚刃以死者,不可胜计也。”
- 8.
拽剌释义:契丹语。 走卒,健儿。
- 9.
曳剌释义:走卒;衙役。
- 10.
群众演员释义:群众演员或称 临时演员,香港俗称:茄哩啡、临记或路人甲,是指饰演闲角如贩夫走卒、餐厅内食客和路人等的演员。由于他们的性质与传统戏曲中的跑龙套类似,所以有时也会称为跑龙套。
- 11.
贩夫释义:旧时指小贩:贩夫走卒(旧时泛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 12.
走俗释义:⒈指为世俗名利奔走忙碌。语出 南朝 宋 孔稚珪《北山移文》:“焚芰製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宋 范成大《次韵林子章阻浅留滞》:“我从走俗言无味,君已鸣文笔有神。”清 赵文哲《乞画一百二十四韵寄赠王犍为明府》诗:“抗尘復走俗,顾影中自憮。”清 董元度《夜雨读朱太史次筠李上舍蟠木联句》诗:“强踏京华尘,抗颜还走俗。”⒉追逐时尚。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五·巾诗》:“正德 中年,京都士人忽焉以巾易帽,四方效之。然巾本古冠服也,一时变更,自觉骇异。况贩夫走卒,亦有戴之者,以其价廉易办耳,殊可恶也。於时予有俚语
- 13.
跟丁释义:旧时跟随在主人身边供使唤的人。亦喻指走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