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请见 请见的意思
qǐngjiàn

请见

简体请见
繁体請見
拼音qǐng jiàn
注音ㄑㄧㄥˇ ㄐㄧ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ǐng,(1) 求。【组词】:请求。请示。请假(jiǎ )。请命。请战。请教(jiào )。请愿。请君入瓮。请缨(喻请战杀敌)。(2) 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组词】:请进。请坐。请安。请便。(3) 延聘、邀、约人来。【组词】:请客。请柬。邀请。(4) 谒见、会见。【例句】:“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jiàn xiàn,(1) 古同“现”,出现,显露。(2) 古同“现”,现存。

基本含义

请求见面,表示恳切希望见到对方。

请见的意思

请见 [qǐng jiàn]

1. 请求接见。

2. 宋代士人的一种礼节。

3. 相见。请,敬辞。

5. 邀请会见。

请见 引证解释

⒈ 请求接见。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吕却 畏偪,将焚公宫,而弑 晋侯。寺人 披 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
《论语·八佾》:“仪 封人请见,曰:‘君子之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

⒉ 宋 代士人的一种礼节。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杂录》:“国初袭 唐 末士风,举子见先达,先通牋刺,谓之请见。既与之见,他日再投启事,谓之谢见。”

⒊ 相见。请,敬辞。

《左传·成公二年》:“齐侯 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於敝邑,不腆敝赋,詰朝请见。’”

⒋ 邀请会见。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忽有外交部部员传信给我们,说总理请见。当天晚上,我们到他家里--就在外交部。”


国语词典

请见 [qǐng jiàn]

⒈ 求见。

《左传·庄公十年》:「公将战,曹刿请见。」
《论语·八佾》:「仪封人请见。」


请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获命释义:⒈婉辞。 得不到同意。《礼记·杂记上》:“寡君命使臣某,毋敢视宾客,是以固辞。固辞不获命,敢不敬从。”《孔子家语·弟子行》:“赐 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唐 刘禹锡《代京兆李尹答于襄州书》之二:“既一辞不获命,又学浅不堪往復,敢不敬从。”⒉不得已。《左传·昭公二十年》:“主人曰:‘君若惠顾先君之好,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有宗祧在。’乃止。卫侯 固请见之。不获命,以其良马见,为未致使故也。”杨伯峻 注:“公孙青 不得已,以己之良马为见 卫侯 之礼。”
    • 2.
      传信释义:⒈谓把确信的事实传告于人。 《穀梁传·桓公五年》:“《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唐 元稹《唐故越州刺史……河东薛公神道碑文铭》:“公殁矣,非我传信,孰当传焉?”清 张惠言《丁小疋<郑氏易注(后定)>序》:“从而为之校者以十数,惟以传信为务,而不以臆断。”⒉传递消息。《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又有人传信道:是随 赵指挥 粮船上京,被 黄河 水决,已覆没矣。”《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吴氏 正要传信,太清 也来了。”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一:“方是新年,忽有外交部部员传信给我们,说总理请见。”⒊
    • 3.
      入谒释义:进见,请见。一般用于臣对君、下对上、幼对长。
    • 4.
      典谒释义:⒈掌管宾客请见的传达和接待事务。《礼记·曲礼下》:“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孔颖达 疏:“謁,请也。士之子,年数长,则言能主宾客告请之事;幼,则言未能也。”明 梅鼎祚《昆仑奴》第一折:“这几日病起入朝,方纔归府。牙门官,有客见访,好生典謁。”⒉掌管宾客请见事务的小官。《韩非子·亡徵》:“后妻贱而婢妾贵,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轻而典謁重,如此则内外乖,内外乖者,可亡也。”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典謁,主宾客请謁之事者。”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刘鲁风,江西 投謁所知,颇
    • 5.
      弩影释义:汉 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父 郴,为 汲 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 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虵。
    • 6.
      拜帛释义:⒈新媳妇请见公婆时所献的素绢。前蜀 冯鉴《续事始·拜帛》:“妇见后故要参舅姑,即令人持香缨諮白,许见则出,不许即收之…… 隋 大业 五年,宰相 牛弘 建议,古礼妇执香缨以为请讯,未为允当,自今后请以素绢八尺中擗,名曰‘拜帛’,以代香缨。詔从之。”⒉跪拜接受赐与之帛。唐 李庾《西都赋》:“御阶昼阴,帝座春深。繽纷宦闥,窈窕嬪林。既受赐於逮昏,尽拜帛而怀金。”
    • 7.
      旗牌释义:⒈亦作“旂牌”。 写有“令”的旗和牌,封建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作为准其便宜行事的凭据。元 白朴《梧桐雨》楔子:“须知生杀有旗牌,只为军中惜将才,不然斩一胡儿首,何用亲烦圣断来。”明 唐顺之《祭刀文》:“某钦承朝命,给有旗牌。”清 秦朝釪《消寒诗话》:“国家设旂牌,原使封疆得便宜从事,则既服吾以旂牌斩之而后奏;有不合,吾任之。”⒉旗牌官的简称。《清史稿·兵志二》:“﹝ 乾隆 ﹞五十三年諭提、镇不得私立旗牌、伴当等名,致侵兵额。”郭孝成《议和始末》:“刘承恩、蔡廷干 请见 民国 鄂 军都督 黎元洪。先由
    • 8.
      款关释义:⒈叩关。《史记·商君列传》:“由余 闻之,款关请见。”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款,叩也。”⒉犹款塞。《南齐书·高帝纪上》:“遐方款关而慕义,荒服重译而来庭。”明 张居正《辽东大捷辞免加恩疏》:“西虏惊心,益谨款关之约。”⒊叩门。唐 元稹《春日》诗:“款关一问讯,为我披衣裳。”清 乐钧《耳食录·李齐娘》:“桃源 罗敬之,弱冠客 岳州,夜有女子款关而入,年可十八九。”
    • 9.
      玉舃释义:⒈传说中玉制的鞋。 汉 刘向《列仙传·安期生》:“安期先生 者,瑯琊阜乡 人也。卖药於 东海,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 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去,留书以赤玉舃一双为报,曰:后数年求我於 蓬莱山。”晋 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上:“番禺 东有涧、涧生菖蒲,皆一寸九节。安期生 采服,仙去,但留玉舃焉。”后喻得道者的遗物。唐 陆龟蒙《寄茅山何道士》诗:“终身持玉舃,丹诀未应传。”清 金农《重游王屋访唐开元时御爱松》诗:“芝囷纳流霞,蒲涧委玉舃。”⒉见“玉磶”。
    • 10.
      私请释义:为私事有所干求而请见。《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紇 非能害也,知不足也,非敢私请。”《荀子·成相》:“君教出,行有律,吏谨将之无鈹滑,下不私请,各以宜,舍巧拙。”杨倞 注:“请,謁。羣下不私謁。”
    • 11.
      访谒释义:访问请见。
    • 12.
      请见释义:⒈请求接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吕却 畏偪,将焚公宫,而弑 晋侯。寺人 披 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论语·八佾》:“仪 封人请见,曰:‘君子之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⒉宋 代士人的一种礼节。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杂录》:“国初袭 唐 末士风,举子见先达,先通牋刺,谓之请见。既与之见,他日再投启事,谓之谢见。”⒊相见。请,敬辞。《左传·成公二年》:“齐侯 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於敝邑,不腆敝赋,詰朝请见。’”⒋邀请会见。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一:“忽有外交部部员传信给我们,说总
    • 13.
      请退释义:⒈告辞。 《仪礼·士相见礼》:“凡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问日之早晏,以食具告;改居,则请退可也。”《礼记·少仪》:“请见不请退。”⒉愿意撤退。《左传·哀公十年》:“吴 延州来季子 救 陈,谓 子期 曰:‘二君不务德,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以为子名,务德而安民。’”
    • 14.
      赤玉舄释义:古代传说中赤玉做成的鞋子。汉 刘向《列仙传·安期先生》:“安期先生 者,琅琊 阜乡 人也,卖药於 东海 边,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 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出於 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双为报,曰:‘后数年,求我於 蓬莱山。’”唐 李白《古风》之二十:“终留赤玉舄,东上 蓬莱 路。”
    • 15.
      钟离春释义:传为 战国 时 齐国 无盐 邑之女。貌极丑,四十岁不得出嫁,自请见 齐宣王,陈述 齐国 危难四点,为 宣王 采纳,立为王后。于是拆 渐台、罢女乐、退谄谀,进直言,选兵马,实府库,齐国 大安。事见 汉 刘向《列女传·辩通》、《新序·杂事》。
    • 16.
      食枣约释义:汉 刘向《列仙传·安期先生》:“安期生 者 琅耶 阜乡 人也,卖药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 秦始皇 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数千万。出於 阜乡 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量为报曰:‘后数年来求我於 蓬莱山’”《史记·封禅书》:“少君(李少君)言上(汉武帝)曰:‘臣常游海上,见 安期生。安期生 吃巨枣,大如瓜。’”后遂以“食枣约”指仙人的约会。明 高启《赠李外史》诗:“何当共赴食枣约,三花醉折春濛濛。”

请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获命释义:⒈婉辞。 得不到同意。《礼记·杂记上》:“寡君命使臣某,毋敢视宾客,是以固辞。固辞不获命,敢不敬从。”《孔子家语·弟子行》:“赐 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唐 刘禹锡《代京兆李尹答于襄州书》之二:“既一辞不获命,又学浅不堪往復,敢不敬从。”⒉不得已。《左传·昭公二十年》:“主人曰:‘君若惠顾先君之好,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有宗祧在。’乃止。卫侯 固请见之。不获命,以其良马见,为未致使故也。”杨伯峻 注:“公孙青 不得已,以己之良马为见 卫侯 之礼。”
    • 2.
      传信释义:⒈谓把确信的事实传告于人。 《穀梁传·桓公五年》:“《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唐 元稹《唐故越州刺史……河东薛公神道碑文铭》:“公殁矣,非我传信,孰当传焉?”清 张惠言《丁小疋<郑氏易注(后定)>序》:“从而为之校者以十数,惟以传信为务,而不以臆断。”⒉传递消息。《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又有人传信道:是随 赵指挥 粮船上京,被 黄河 水决,已覆没矣。”《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吴氏 正要传信,太清 也来了。”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一:“方是新年,忽有外交部部员传信给我们,说总理请见。”⒊
    • 3.
      入谒释义:进见,请见。一般用于臣对君、下对上、幼对长。
    • 4.
      典谒释义:⒈掌管宾客请见的传达和接待事务。《礼记·曲礼下》:“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孔颖达 疏:“謁,请也。士之子,年数长,则言能主宾客告请之事;幼,则言未能也。”明 梅鼎祚《昆仑奴》第一折:“这几日病起入朝,方纔归府。牙门官,有客见访,好生典謁。”⒉掌管宾客请见事务的小官。《韩非子·亡徵》:“后妻贱而婢妾贵,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轻而典謁重,如此则内外乖,内外乖者,可亡也。”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典謁,主宾客请謁之事者。”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刘鲁风,江西 投謁所知,颇
    • 5.
      弩影释义:汉 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父 郴,为 汲 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 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虵。
    • 6.
      拜帛释义:⒈新媳妇请见公婆时所献的素绢。前蜀 冯鉴《续事始·拜帛》:“妇见后故要参舅姑,即令人持香缨諮白,许见则出,不许即收之…… 隋 大业 五年,宰相 牛弘 建议,古礼妇执香缨以为请讯,未为允当,自今后请以素绢八尺中擗,名曰‘拜帛’,以代香缨。詔从之。”⒉跪拜接受赐与之帛。唐 李庾《西都赋》:“御阶昼阴,帝座春深。繽纷宦闥,窈窕嬪林。既受赐於逮昏,尽拜帛而怀金。”
    • 7.
      旗牌释义:⒈亦作“旂牌”。 写有“令”的旗和牌,封建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作为准其便宜行事的凭据。元 白朴《梧桐雨》楔子:“须知生杀有旗牌,只为军中惜将才,不然斩一胡儿首,何用亲烦圣断来。”明 唐顺之《祭刀文》:“某钦承朝命,给有旗牌。”清 秦朝釪《消寒诗话》:“国家设旂牌,原使封疆得便宜从事,则既服吾以旂牌斩之而后奏;有不合,吾任之。”⒉旗牌官的简称。《清史稿·兵志二》:“﹝ 乾隆 ﹞五十三年諭提、镇不得私立旗牌、伴当等名,致侵兵额。”郭孝成《议和始末》:“刘承恩、蔡廷干 请见 民国 鄂 军都督 黎元洪。先由
    • 8.
      款关释义:⒈叩关。《史记·商君列传》:“由余 闻之,款关请见。”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款,叩也。”⒉犹款塞。《南齐书·高帝纪上》:“遐方款关而慕义,荒服重译而来庭。”明 张居正《辽东大捷辞免加恩疏》:“西虏惊心,益谨款关之约。”⒊叩门。唐 元稹《春日》诗:“款关一问讯,为我披衣裳。”清 乐钧《耳食录·李齐娘》:“桃源 罗敬之,弱冠客 岳州,夜有女子款关而入,年可十八九。”
    • 9.
      玉舃释义:⒈传说中玉制的鞋。 汉 刘向《列仙传·安期生》:“安期先生 者,瑯琊阜乡 人也。卖药於 东海,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 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去,留书以赤玉舃一双为报,曰:后数年求我於 蓬莱山。”晋 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上:“番禺 东有涧、涧生菖蒲,皆一寸九节。安期生 采服,仙去,但留玉舃焉。”后喻得道者的遗物。唐 陆龟蒙《寄茅山何道士》诗:“终身持玉舃,丹诀未应传。”清 金农《重游王屋访唐开元时御爱松》诗:“芝囷纳流霞,蒲涧委玉舃。”⒉见“玉磶”。
    • 10.
      私请释义:为私事有所干求而请见。《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紇 非能害也,知不足也,非敢私请。”《荀子·成相》:“君教出,行有律,吏谨将之无鈹滑,下不私请,各以宜,舍巧拙。”杨倞 注:“请,謁。羣下不私謁。”
    • 11.
      访谒释义:访问请见。
    • 12.
      请见释义:⒈请求接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吕却 畏偪,将焚公宫,而弑 晋侯。寺人 披 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论语·八佾》:“仪 封人请见,曰:‘君子之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⒉宋 代士人的一种礼节。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杂录》:“国初袭 唐 末士风,举子见先达,先通牋刺,谓之请见。既与之见,他日再投启事,谓之谢见。”⒊相见。请,敬辞。《左传·成公二年》:“齐侯 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於敝邑,不腆敝赋,詰朝请见。’”⒋邀请会见。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一:“忽有外交部部员传信给我们,说总
    • 13.
      请退释义:⒈告辞。 《仪礼·士相见礼》:“凡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问日之早晏,以食具告;改居,则请退可也。”《礼记·少仪》:“请见不请退。”⒉愿意撤退。《左传·哀公十年》:“吴 延州来季子 救 陈,谓 子期 曰:‘二君不务德,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以为子名,务德而安民。’”
    • 14.
      赤玉舄释义:古代传说中赤玉做成的鞋子。汉 刘向《列仙传·安期先生》:“安期先生 者,琅琊 阜乡 人也,卖药於 东海 边,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 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出於 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双为报,曰:‘后数年,求我於 蓬莱山。’”唐 李白《古风》之二十:“终留赤玉舄,东上 蓬莱 路。”
    • 15.
      钟离春释义:传为 战国 时 齐国 无盐 邑之女。貌极丑,四十岁不得出嫁,自请见 齐宣王,陈述 齐国 危难四点,为 宣王 采纳,立为王后。于是拆 渐台、罢女乐、退谄谀,进直言,选兵马,实府库,齐国 大安。事见 汉 刘向《列女传·辩通》、《新序·杂事》。
    • 16.
      食枣约释义:汉 刘向《列仙传·安期先生》:“安期生 者 琅耶 阜乡 人也,卖药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 秦始皇 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数千万。出於 阜乡 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量为报曰:‘后数年来求我於 蓬莱山’”《史记·封禅书》:“少君(李少君)言上(汉武帝)曰:‘臣常游海上,见 安期生。安期生 吃巨枣,大如瓜。’”后遂以“食枣约”指仙人的约会。明 高启《赠李外史》诗:“何当共赴食枣约,三花醉折春濛濛。”

请见造句

1.断齑画粥,有慢贵客,尚请见谅。

2.当你匆匆走过,不再羞涩,仍会把你好好放在心坎里,回味珍藏。接的不好,请见谅。

3.我近来公私猬集,无暇常来问候您,请见谅!

4.有关学校的详情请见招生简章。

5.其实我好害怕和好朋友发生斗嘴,只是一时冲动没控制住,不好意思得罪了请见谅。

6.另,关于游戏攻略的个人问题一概无法回答,请见谅。

请见(qingj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请见是什么意思 请见读音 怎么读 请见,拼音是qǐng jiàn,请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请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