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断 [cái duàn]
1. 裁决判断;考虑决定。
例究应如何答复,恳请裁断。
英[consider and decide;]
裁断 引证解释
⒈ 经过考虑作出判断或决定。
引《百喻经·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昔有一人,聘取二妇,若近其一,为一所瞋,不能裁断,便在二妇中间正身仰卧。”
清 林则徐 《通饬交代札》:“即因款目纠缠,前后任各执一説,亦应就近禀请本府持平裁断。”
李大钊 《“今”与“古”》:“他对此争论,于理论的、空想的、实用的各方面,立一透彻的比较,与以公平的裁断。”
⒉ 指材料的剪裁和论断。
引《陈书·文学传·何之元》:“案 臧荣绪 称史无裁断,犹起居注耳,由此而言,寔资详悉。”
⒊ 制止,禁绝。
引《宋史·明帝纪》:“凡诸蠹俗妨民之事,趣末违本之业,雕华靡丽,奇器异技,并严加裁断,务归要实。”
国语词典
裁断 [cái duàn]
⒈ 考虑决定。
引《南史·卷六〇·徐勉传》:「疑事既多,岁时又积,制旨裁断,其数不少。」
裁断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截断释义:⒈切断:高温的火焰能截断钢板。⒉打断;拦住:电话铃声截断了他的话。
- 2.
缝补释义:缝和补:缝补衣服。 这件衬衫缝缝补补穿了好多年。
- 3.
评判释义:判定(是非、胜负或优劣):评判员。评判公允。妄加评判。
- 4.
评定释义:经过评判或审核来决定:评定职称。考试成绩已经评定完毕。
裁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断释义:⒈由非当事人居中裁断:听候众人公断。⒉秉公裁断:执法部门自会公断。
- 2.
决判释义:裁断。
- 3.
制义释义:⒈制宜,裁断适宜。 《易·恒》:“夫子制义,从妇凶也。”《国语·周语上》:“考中度衷以蒞之,昭明物则以训之,制义庶孚以行之。”韦昭 注:“义,宜也。”⒉制定尊卑之义。《左传·桓公二年》:“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史记·五帝本纪》:“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司马贞 索隐:“鬼神聪明正直;当尽心敬事,因制尊卑之义。”⒊即八股文。《明史·选举志二》:“其文略仿 宋 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清 刘大櫆《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惟制义为后学所推奉。”吴晗《朱元璋传》第五章:
- 4.
割制释义:⒈规划建造。⒉裁断,判断。
- 5.
史裁释义:谓史事的裁断能力。
- 6.
听断释义:听取陈述而作裁断。 也指听讼狱而加以裁决。
- 7.
圣裁释义:犹圣断。皇上的裁断。
- 8.
宏裁释义:⒈宏大的体制。⒉请尊者裁断的敬辞。京剧《将相和》第四场:“微言末见,大人宏裁。”
- 9.
敕断释义:亦作“勅断”。犹裁断。
- 10.
断章摘句释义:裁断章节,取缀成文。 亦有割裂全文,取其所需之意。
- 11.
杂纂释义:⒈各类琐杂事物的辑述。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和州志政略>序例》:“是乃摘比之类书,词人之杂纂。”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序》。⒉汇集和编纂。郭沫若《<管子集校>校毕书后》:“纂録既出自数人之手,期日之相悬復在二十年以上,杂纂成书,选择与裁断之标準不一。”
- 12.
武断释义:⒈只凭主观作判断:我对此事知之不详,不敢武断。⒉形容言行主观片面:说话武断。这样作决定,未免太武断了。⒊妄以权势裁断曲直:武断乡曲。
- 13.
清裁释义:⒈清明的裁断。⒉清峻的风操。⒊清新别致。
- 14.
独裁释义:独自裁断,多指独揽政权,实行专制统治:独裁者。 个人独裁。独裁统治。
- 15.
神断释义:⒈神明所裁断。 ⒉英明的决断。
- 16.
裁剖释义:⒈裁断剖析。 ⒉切开。
- 17.
裁可释义:裁断决定。
- 18.
裁察释义:裁断审察。
- 19.
裁断释义:裁决判断;考虑决定:这件事究竟怎样处理,还望领导裁断。
- 20.
裁正释义:⒈裁断订正。 ⒉制止。⒊犹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