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举要 举要的意思
yào

举要

简体举要
繁体舉要
拼音jǔ yào
注音ㄐㄩˇ ㄧ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ǔ,(1) 向上抬,向上托。【组词】: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2) 动作行为。【组词】:举止。轻而易举。(3) 发起,兴办。【组词】:举义。举办。创举。(4) 提出。【组词】:举要。举例。(5) 推选,推荐。【组词】:推举。荐举。(6) 全。【组词】:举国。举世。举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组词】:科举。举人。一举成名。(8) 攻克。【例句】:“一战而举鄢、郢”。

yào yāo,(1) 索取。【组词】:要账。要价。(2) 希望,想。【组词】:要强。要好。(3) 请求。【例句】:她要我给她读报。(4) 重大,值得重视的。【组词】:重要。要人。要领。纲要。要言不烦。(5) 应该,必须。【组词】:须要。(6) 将(jiāng)。【组词】:将要。快要。(7) 如果,倘若。【组词】:要是。(8) 表选择。【组词】:要么。要不。要不然。(1) 求,有所倚仗而强求。【组词】:要求。要挟。(2) 同“腰”。(3) 同“邀”,中途拦截。(4) 同“邀”,约请。(5) 姓。

基本含义

指从众多的事物中挑选出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或内容。

举要的意思

举要 [jǔ yào]

1. 列举主旨、要点;选出主要部分,多用做书名。

唐宋文举要。

[list main points;]

举要 引证解释

⒈ 举其大要;陈其主旨大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铨赋》:“枚乘 《兔园》,举要以会新; 相如 《上林》,繁类以成艳。”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吾见 马周 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搉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
明 高启 《<史要类钞>序》:“举要以省其烦,立类以合其散。”


举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举要释义:列举大要,多用于书名,如《唐宋文举要》。
    • 2.
      合甲释义:用两重犀或兕之皮相合而制成的坚固铠甲。 《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合甲,削革里肉,但取其表,合以为甲。”北周 庾信《奉报寄洛州》诗:“长旍析鸟羽,合甲抱犀鳞。”清 江永《<周礼>疑义举要》卷七:“犀甲兕甲皆单而不合,合甲则一甲有两甲之力,费工多而价重。”
    • 3.
      实封释义:⒈诸侯实际可以占有的土地。清 江永《周礼疑义举要》卷二:“诸侯之地,土田为实封。”⒉古代封建国家名义上封赐给功臣贵戚食邑的户数与实际封赏数往往不符,实际上赐与的封户叫实封。《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年》:“十一月乙未,初令宰相共食实封三百户。”胡三省 注引《唐会要》曰:“旧制,凡有功之臣赐实封者,皆以课户先準户数,州县与国官、邑官执帐,供其租调,各準配租调,远近,州县官司收其脚值,然后付国邑官司。其丁準此,入国邑者收其庸。”宋 高承《事物纪原·官爵封建·实封》:“《通典》曰:唐 封公侯无国土,其加实封者,则
    • 4.
      帖黄释义:贴黄。唐 时敕书用黄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谓之帖黄。后世上奏状札子,摘举要旨,写在另外的纸上,贴附于后,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黄敕既行,下有小异同,曰帖黄。一作押黄。”《新唐书·宦者传上·马存亮》:“枢密使无听事,唯三楹舍藏书而已。今堂状帖黄决事,此 杨復恭 夺宰相权之失也。”清 袁枚《随园随笔·帖黄》:“今人具奏,自摘大旨,用白纸帖之,亦名帖黄。始於 崇禎 元年三月。”
    • 5.
      紫阳书法释义:南宋 朱熹 与其门人据 司马光《资治通鉴》、《举要历》和 胡安国《举要补遗》等书,撰《通鉴纲目》一书。意在用《春秋》笔法“辨名分,正纲常”。《资治通鉴》对 三国 史事,据 曹魏 纪年,朱熹 改据 蜀汉 纪年,以宣扬正统观念。朱熹 别名 紫阳,故称其笔法为“紫阳书法”。书法,指史笔。《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堪嘆 黄权 惜一死,紫阳 书法不轻饶。”
    • 6.
      颓顿释义:衰疲委顿。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焦仲卿诗》有数病:大略繁絮不能举要,病一;粗丑不能出词,病二;頽顿不能整格,病三。”
    • 7.
      馆阁体释义:也叫台阁体。楷书书体名。明清科举要求字体方正、圆润、光洁、整齐。因当时馆阁及翰林院中的人擅写这种字体,故名。

举要(juy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举要是什么意思 举要读音 怎么读 举要,拼音是jǔ yào,举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举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