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ù,(1) 眼睛。【组词】: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2) 看,视。【组词】: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3)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例句】:目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4)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组词】:条目。纲举目张。(5) 名称。【组词】:数目。巧立名目。(6) 标题。【组词】:目录。(7)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例句】: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8) 孔眼。【组词】:网目。(9) 指为首的人。【组词】:头目。
jié,(1) 眼睑边缘的细毛。【组词】:睫毛。目不交睫。迫在眉睫。(2) 眨眼。【例句】:“矢来注眸子而眶不睫。”
zhī,(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组词】:赤子之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组词】: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组词】:置之度外。等闲视之。(5) 代词,这,那。【例句】:“之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组词】:久而久之。(7) 往,到。【例句】:“吾欲之南海”。
lùn lún,(1) 古同“伦”,条理。(2)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3) 古同“抡”,挑选。
1. 比喻肤浅的见解。
⒈ 比喻肤浅的见解。
引宋 陈善 《扪虱新话·扬子<法言><太玄经>》:“雄 作《太玄》以拟《周易》,或者比之 吴 楚 僭王,顾非伪乎,此目睫之论也。”
清 钱谦益 《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学者於 涑水、新安 奉为丹书,独反脣於 河 汾 之元经,则目睫之论也。”
蒋湘南 《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论者谓 弇州(王世贞 )赞 熙甫(归有光 )有‘余岂异趋,久而自伤’之语,遂以 熙甫 上 弇州,此则目睫之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