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 [zì shì]
1. 自我舒适。
英[self-ease;]
自适 引证解释
⒈ 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
引《庄子·骈拇》:“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 盗跖 与 伯夷,是同为淫僻也。”
唐 薛戎 《游烂柯山》诗:“二仙行自适,日月徒迁徙。”
《宋史·洪芹传》:“退寓 永嘉,怡然自适。”
《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或据案观书,或箕踞自适,各随其便。”
国语词典
自适 [zì shì]
⒈ 自我调适,有自我排遣、自我娱悦的意思。
引《楚辞·屈原·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文选·江淹·杂体诗·陶征君》:「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自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云中释义:⒈云霄之中,高空。常用指传说中的仙境。《楚辞·九歌·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王逸 注:“云中,云神所居也。”《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四·王子乔》:“王子乔,参驾白鹿云中遨。”宋 柳永《玉蝴蝶》词:“云中鼓吹,游徧 蓬莱。”⒉高耸入云的山上。喻尘世外。宋 严参《沁园春·自适》词:“吾应有,云中旧隐,竹里柴扉。”⒊比喻朝廷。明 高启《寓感》诗之十六:“蜀 琴有奇纹,本是枯桐枝……曾持荐 黄帝,云中奏《咸池》。”⒋古郡名。原为 战国 赵 地,秦 时置郡,治所在 云中县(今 内蒙古 托克托 东北
- 2.
傥傥释义:舒闲自适貌。
- 3.
吟讽释义:⒈作诗。 亦谓作诗讽刺。《宋书·袁粲传》:“好饮酒,善吟讽,独酌园庭,以此自适。”唐 韩偓《<香奁集>序》:“大道入关,緗帙都坠,迁徙不常厥居,求生草莽之中,岂復以吟讽为意?”宋 刘克庄《和南塘食荔叹》:“在昔 唐 家充岁贡,吟讽何止 杜陵翁。”⒉谓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南史·王筠传》:“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元 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二》:“此皆流丽有情致,可吟讽也。”清 陈裴之《香畹楼忆语》:“姬独举《雪
- 4.
咏歌释义:⒈亦作“咏謌”。 吟咏歌颂。唐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搢绅先生,以求咏謌其所志。”謌,一本作“歌”。唐 柳宗元《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碣》:“﹝君﹞以疾居家三年,復登于朝,遐邇咏歌,仍遇痼疾。”⒉吟咏歌唱。《国语·周语下》:“五曰夷则,所咏歌九则,平民无贰也。”唐 刘知几《史通·叙事》:“夫读古史者,明其章句,皆可咏歌。”明 陈懋仁《泉南杂志》卷上:“如 渊明 于下潠田舍穫,释鑱咏歌,翛然自适。”⒊诗歌。《文选·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不忍一辰意,千龄万恨生。已矣本生事
- 5.
季鹰鱼释义:指鲈鱼。后人亦用为隐居不仕、闲适安居的典故。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张翰),辟 齐王 东曹掾,在 洛。见秋风起,因思 吴 中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唐 杜牧《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冻醪 元亮 秫,寒鱠 季鹰 鱼。”前蜀 韦庄《桐庐县作》诗:“白羽鸟飞 严子 瀨,緑蓑人钓 季鹰鱼。”
- 6.
岩居川观释义:居于岩穴而观赏川流。形容隐居生活悠闲自适,超然世外。
- 7.
恬淡无为释义: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
- 8.
懒拙释义:⒈怠惰笨拙。多表示不汲汲于功名富贵,藏拙自适。⒉嬾拙:疏懒笨拙。
- 9.
拘拘释义:⒈拘挛不伸貌。一说美好貌。⒉拘泥貌。⒊自适貌。⒋跳动貌。⒌勤劳貌。
- 10.
浮蚁释义:⒈亦作“浮螘”。酒面上的浮沫。汉 张衡《南都赋》:“醪敷径寸,浮蚁若蓱。”唐 刘禹锡《酬乐天衫酒见寄》诗:“动摇浮蚁香浓甚,装束轻鸿意态生。”⒉指浊水。⒊借指酒。唐 郑谷《自适》诗:“浮蚁满杯难暂捨,贯珠一曲莫辞听。”宋 黄公度《好事近》词:“还家应有荔枝天,浮蚁要人酌。”元 仇远《题溧阳市》诗:“欲是旗亭浮蚁美,杖头能费几青蚨。”
- 11.
烟簑雨笠释义:⒈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红楼梦》第二二回:“那里讨烟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鉢随缘化!”⒉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宋 苏轼《书晁说之<考牧图>后》诗:“烟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宋 陆游《溪上小雨》诗:“扫空紫陌红尘梦,收得烟簑雨笠身。”
- 12.
烟策释义:⒈传说仙人巡天时驱使坐骑的鞭子。唐鲍溶《途中旅思》诗之一:“心期 周太子,下马拜虚碧,鹤驾如可从,他年执烟策。”唐 顾云《华清词》:“九色真龙上汉时,愿把霓幢引烟策。”⒉登山用的竹杖。唐 苏子华《竹如意赋》:“众媚彩而求益,我求真而自适;点珠翠之华筵,宜幽栖之烟策。”
- 13.
烟蓑雨笠释义:⒈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⒉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
- 14.
由由然释义:自然,自适,愉悦的样子。
- 15.
疏惰释义:疏懒;懒散。 《宋书·孔觊传》:“覬 学不综贯,性又疏惰,何可以属知祕记,秉笔文闈?”《北史·序传·李仲举》:“吾性本疏惰,少无宦情,岂以垂老之年,求一阶半级?”清 梅曾亮《答吴子序书》:“疏惰之性,自适其适,故所见如是。”章炳麟《訄书·学变》:“其作《体论》,自谓疏惰饱食,父忧行丧,在礼多愆,孝声不闻。”
- 16.
诗酒释义:做诗与饮酒;诗与酒。 《南史·袁粲传》:“粲 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务经怀,独步园林,诗酒自适。”宋 苏轼《寄黎眉州》诗:“且待 渊明 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清 秋瑾《清明怀友》诗:“诗酒襟怀憎我独,牢骚情绪似君痴。”
- 17.
逃名释义:⒈逃避声名而不居。《后汉书·逸民传·法真》:“法真 名可得而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唐 司空图《归王官次年作》诗:“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庞树柏《寄怀俞养浩先生》诗:“逃名儻悔才为累,畏俗无如酒最宜。”⒉逃脱罪名。唐 刘知几《史通·惑经》:“自夫子之修《春秋》也,盖他邦之篡贼其君者有三,本国之弑逐其君者有七,莫不缺而靡録,使其有逃名者。”
- 18.
野思释义:⒈鄙陋的情思。谦称。⒉闲散自适的心思。
- 19.
鞿靮释义:犹鞿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克威招抚当阳详记》:“又如马脱鞿靮,自适於丰草长林,得纵其驰骋之能事,而罔所牵制也。”
- 20.
饭牛释义:⒈喂牛,饲养牛。 ⒉寓不慕爵禄,过劳动自适的生活之意。⒊比喻贤才屈身于卑贱之事。语本《管子·小问》:“百里徯,秦国之饭牛者也,穆公举而相之,遂霸诸侯。”又《吕氏春秋·举难》:“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於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於郭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