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五部 五部的意思

五部

简体五部
繁体
拼音wǔ bù
注音ㄨˇ ㄅ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ǔ,(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组词】: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bù,(1) 全体中的一份。【例句】:部分(“分”读轻声)。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2)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组词】:外交部。编辑部。部队(军队)。(3) 具有统属关系。【例句】:所部五十人。部下。部将。部属。部首。部落(luò)。(4) 安置安排。【组词】:部署。(5) 量词。【组词】:一部小说。三部汽车。

基本含义

五个部分或者五个方面的合集。

五部的意思

五部 [wǔ bù]

1. 谓金、木、水、火、土五行。指古代高句骊国·消奴、绝奴、顺奴、灌奴、桂娄五个部族。见《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亦泛指高句骊国。中医指额、颏、鼻、左腮、右腮。指鼓吹五部。按,唐制,职事四品以上,应给卤簿。五部为用于官员出行之卤簿,即仪仗队。

五部 引证解释

⒈ 谓金、木、水、火、土五行。

《史记·历书》:“盖闻昔者 黄帝 合而不死,名察度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
裴骃 集解引 应劭 曰:“五部,金、木、水、火、土也。”
《隋书·律历志中》:“洎乎 炎帝 分八节, 轩辕 建五部。”

⒉ 指古代 高句骊国 消奴、绝奴、顺奴、灌奴、桂娄 五个部族。见《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亦泛指 高句骊国。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威振六官,风扬五部。”

⒊ 中医指额、頦、鼻、左腮、右腮。

《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四诊总括》:“欲识小儿百病原,先从面部色详观,五部五色应五臟,诚中形外理昭然。”
注:“五部者,额属心,頦属肾,鼻属脾,左腮属肝,右腮属肺也。”


五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典释义:⒈古代的五种伦理道德。《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孔 传:“五典,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蔡沉 集传:“五典,五常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⒉传说中的上古五部典籍。《左传·昭公十二年》:“﹝ 倚相 ﹞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 注:“皆古书名。”《书序》:“少吴、顓頊、高辛、唐、虞 之书,谓之五典。”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皇世《三坟》,帝代《五典》。”⒊泛指古代典籍。南朝 梁 萧纲《南郊颂》:“《五典》三
    • 2.
      五印度释义:即 印度。古 印度 区划为东、西、南、北、中五部,故称。此种划分起源甚早,《往世书》中即已有之。
    • 3.
      五经释义:指《诗》《书》《易》《礼》《春秋》等五部儒家著作。汉以后称为五经。
    • 4.
      五部律释义:佛灭后百年间,付法藏第五祖优婆桠多之下有五弟子,于戒律上各抱异见,一大律藏便生五部之派别,即昙无德部、萨婆多部、弥沙塞部、迦叶遗部、婆粗富罗部。
    • 5.
      使効释义:南宋 时民兵名称。宋 叶适 《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议者以 濠 、 楚 使効多代名,自今逃死,须言上乃得收。既有旨,公言:‘ 乾道 初,招 魏胜 、 郭昇 、 张荣义 ,从人给田,勿课役,勒五部月一至州,习射犒激,名曰使効,盖 陕西 弓箭手法也,纔三百餘人耳。州县恶其獷鋭难制,死亡不復补,甚者抑不令赴州,失本意矣。’”
    • 6.
      六诏释义:唐 代位于今 云南 及 四川 西南的 乌蛮 六个部落的总称,即 蒙隽诏、越析诏、浪穹诏、邆睒诏、施浪诏、蒙舍诏。“诏”义为王或首领。其帅有六,因号“六詔”。唐 开元 二十六年后,蒙舍诏 并吞其他五部,因其在五部南(今 巍山县 南境),史称 南诏。其地在今 云南 及 四川 西部。唐 元稹《蛮子朝》诗:“西南 六詔 有遗种,僻在荒陬路寻壅。”后用以称 云南。宋 陆游《晚登横溪阁》诗:“瘴雾不开连 六詔,俚歌相答带 三巴。”清 陆元辅《送文介石学博归滇南》诗:“三江 日月孤臣老,六詔 风烟万里归。”吕志尹《过黔
    • 7.
      分了释义:犹明了。 《孔丛子·与从弟书》:“其餘错乱,文字摩灭,不可分了,欲垂待后贤,诚合先君闕疑之义。”《隋书·经籍志二》:“帝命中书监 荀勗、令 和嶠,撰次为十五部,八十七卷。多杂碎怪妄,不可训知,唯《周易》、《纪年》,最为分了。”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冢中古书》:“观 后晋 太康 中,汲郡 发 魏襄王 冢,大得古书,《周易》上下篇最为分了。”
    • 8.
      升引释义:⒈提拔;引用。《宋书·雷次宗传》:“宜加升引,以旌退素。”《南史·张裕传》:“建元 元年,中詔序朝臣,欲以右僕射拟 岱。褚彦回 谓得此过优,若别有忠诚,特宜升引者,别是一理。”⒉登上。《红楼梦》第八五回:“幸亏 观音 点化,他就未嫁而逝。此时升引月宫。”⒊逐渐升高延伸。王西彦《古屋》第五部之五:“一道石级向上升引,可以从柳荫隙缝之中,窥见一个小小村落的房屋。”
    • 9.
      南国社释义:文学艺术团体。成立于1927年。田汉 创办。社内分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五部,但以戏剧活动为主。1930年因参加左翼戏剧活动被国民党查封。
    • 10.
      发敛释义:⒈散发、积聚(财物)。 南朝 宋 颜延之《庭诰》:“量时发敛,视岁穰俭,省赡以奉己,损散以及人。”唐 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敬时穷发敛,卜代盈千亿。”《新唐书·韩洄传》:“復罢省胥吏冗食二千人,积米 长安、万年 二县各数十万石,视年丰耗而发敛焉,故人不艰食。”⒉犹往还,进退。古历谓日道发南敛北之细数。《周髀算经》卷上:“冬至夏至者,日道发敛之所生也,至昼夜长短之所极。”赵婴 注:“发,犹往也。敛,犹还也。”《汉书·律历志上》:“盖闻古者 黄帝 合而不死,名察发敛,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颜师古
    • 11.
      呲牙释义:咧嘴露出牙齿。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一章:“他扭过大脑袋,瞧着 江华 呲牙一笑。”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八章:“小杨春 呲牙一笑说:‘我要防空,还到哪儿去找这个好机会呀!’”《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大公鹿狰狞地呲牙。”
    • 12.
      咣啷释义:象声词。 物体碰撞声。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挂在壁上用弹箱作的碗柜,咣啷一声落在地上。”《1957年曲艺选·第三件棉袄》:“猛不提防,咣啷一声,担子前头落了地。”
    • 13.
      唐僧取经释义:唐 代高僧 玄奘 赴 天竺(印度)求经,历时十七年,回国后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宋 元 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 元 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曾演义其事。自 明 吴承恩《西游记》小说行世,“唐僧取经”遂成为 中国 民间妇孺皆知的故事。
    • 14.
      嘀哒释义:同“嘀嗒”。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只有那只马蹄表在嘀哒嘀哒地走着。”
    • 15.
      四律五论释义:佛教重要经典。 四律:一、《十诵律》,六十一卷,后秦 弗若多罗 译;二、《四分律》,六十卷,后秦 佛陀耶舍 译;三、《僧祇律》,四十卷,东晋 佛陀跋陀罗 等译;四、《五部律》,三十卷,南朝 宋 佛陀什 等译。五论:一、《毘尼母论》,八卷,本名,《毘尼母经》,失译;二、《摩得勒伽论》,十卷,南朝 宋 伽跋摩 译;三、《善见论》,十八卷,南朝 齐 伽跋陀罗 译;四、《萨婆多论》,九卷,失译;五、《明了论》,一卷,南朝 陈 真谛 译。
    • 16.
      四辈释义:⒈主持四时助祭的诸侯之长。 《公羊传·桓公元年》“诸侯时朝乎天子”汉 何休 注:“王者亦贵得天下之欢心,以事其先王,因助祭以述其职,故分四方诸侯为五部,部有四辈,辈主一时。”⒉众人,四方之人。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僧竺昙盖》:“汉 沙门 竺曇盖,秦郡 人也。真确有苦行,持鉢振锡,取给四辈。”唐 刘禹锡《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十方四辈,瞻礼於斯。”元 范梈《奉寄翰林邓侍讲》诗:“闭门读书古都市,四辈冠盖方隆隆。”⒊佛教语。指佛、菩萨、圆觉、声闻。《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夫佛以谦卑自牧
    • 17.
      坦涂释义:⒈亦作“坦途”。 平坦的道路。《庄子·秋水》:“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説,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唐 韩愈《寄卢仝》诗:“往年弄笔嘲同异,怪辞惊众谤不已。近来自説寻坦涂,犹上虚空跨緑駬。”宋 苏轼《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作堂名是是,自説行坦途。”冯牧《沿着澜沧江的激流》:“但是,前面也不是坦途,一座陡峭的石壁正笔立在急流冲去的方向。”⒉比喻顺利的形势或境况。毛泽东《论持久战》四十:“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八章:“最初几天,他的冷枪不算得手
    • 18.
      官制释义:设官的制度。《管子·乘马》:“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五聚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方,官制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吾闻圣王所取仪,金天之太经,三起而成,四转而终。官制亦然者,此其仪与?三人而为一选,仪於三月而为一时也,四选而止,仪於四时而终也。”《晋书·文帝纪》:“﹝ 咸熙 元年﹞秋七月,帝奏司空 荀顗 定礼仪,中护军 贾充 正法律,尚书僕射 裴秀 议官制,太保 郑冲 总而裁焉。始建五等爵。”明 王鏊《震泽长语·官制》:“余尝患古今官制纷紜,漫无统
    • 19.
      寒燠释义:⒈冷热。《汉书·天文志》:“故日进为暑,退为寒。若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长为常寒,退而短为常燠。此寒燠之表也,故曰为寒暑。”《汉书·五行志下之上》:“雨旱寒奥,亦以风为本,四气皆乱,故其罚常风也。”晋 葛洪《抱朴子·吴失》:“阴阳相沴,寒燠繆节。”清 赵翼《渔塘》诗:“维桑可御寒,维柳可纳凉,寒燠各有资,此亦经济方。”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而又因 成都平原,寒燠适中,风物清华,彼此都是外籍,又无聚族而居的排外恶习,自然不会发生嫉视异乡人的心理。”⒉借指时间。一寒一燠,代表一年。清 陈确《与刘伯绳
    • 20.
      导演释义:⒈排演戏剧或拍摄影视片的时候,组织和指导演出工作:他导演过五部电影。⒉担任导演工作的人。

五部(wub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五部是什么意思 五部读音 怎么读 五部,拼音是wǔ bù,五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五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