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审音 审音的意思
shěnyīn

审音

简体审音
繁体審音
拼音shěn yīn
注音ㄕㄣˇ 一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ěn,(1) 详细,周密。【组词】:审慎。审视。(2) 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组词】:审查。审定。审订。审核。审美。审计。审评。审时度势。(3) 讯问案件。【组词】:审理。审判。审讯。公审。(4) 知道:不审近况如何?(5) 一定地,果然。【组词】:审如其言。

yīn,(1) 声,亦特指有节奏的声。【组词】:声音。音乐(yuè)。音律。音色。音量。音区。音韵。音像。音容(声音、容貌)。弦外之音。(2) 信息,消息。【组词】:音信。佳音。音讯。

基本含义

审查声音,指对声音进行仔细的辨别和判定。

审音的意思

审音 [shěn yīn]

1. 辨别音调。

2. 通晓诗的音韵。

3. 审定字的读音。

5. 谓识别清议之声、舆论之声。

审音 引证解释

⒈ 辨别音调。

《礼记·乐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
清 吴伟业 《八风诗·南风》:“师旷 审音吹不竞, 钟仪 怀土操谁传。”

⒉ 通晓诗的音韵。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六朝以来,黄钟瓦缶,审音者自能辨之。”

⒊ 审定字的读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古人造字审音,使居平仄之介。”

⒋ 谓识别清议之声、舆论之声。

金松岑 《心声》:“斯音也。号召众籟之喑噎,披豁群窍之聋瞶……有善审音者,入吾国,遘我士,可以悚然而退,不得曰国无人国无人矣。”


审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忘味释义:忘记美味。多形容沉浸于优美音乐中的精神状态。语本《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汉 班固《幽通赋》:“虞《韶》美而仪凤兮,孔 忘味於千载。”唐 张鷟《游仙窟》:“一时忘味,孔丘 留滞不虚;三日绕梁,韩娥 餘音是实。”宋 王禹偁《大合乐赋》:“若非审音以知政,安能制礼而作乐,听之忘味,佞邪之道弗兴。”
    • 2.
      板儿释义:⒈木板。 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三十年前解开你(指柳树精),都是板儿。”⒉明 清 时铜钱的俗称。多指劣钱。明 董穀《碧里杂存·板儿》:“正德 丁丑,余始游京师。初至,见交易者皆称钱为板儿,怪而问焉,则所使者皆低恶之钱,以二折一,但取如数,而不视善否,人皆以为良便也。既而南还,则吾乡皆行板儿矣。好钱遂阁不行。”清 翟灏《通俗编·货财》:“今京师犹有以二折一之例,但呼小钱。其好钱乃谓之老官板儿。”⒊指戏曲、乐曲唱腔中的节拍。明 汤显祖《紫箫记·审音》:“唱有三紧:一要调儿记得远;二要板儿落得稳;三要
    • 3.
      红桃释义:⒈红色桃花。南朝 宋 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原隰荑緑柳,墟囿散红桃。”唐 薛能《重游通波亭》诗:“十年抛掷故园花,最忆红桃竹外斜。”⒉指桃红色。清 陈维崧《百字令·送钮书城之任项城》词:“綬染红桃,符分铜虎,差足云豪耳。”⒊人名。传说为 唐玄宗 妃 杨玉环 的侍者。《说郛》卷十九引 宋 王灼《碧鸡漫志》:“及 安史 之乱,世颇思 宪 审音。而《杨妃外传》乃谓上皇居南内,夜与妃侍者 红桃 歌妃所製《凉州词》。上因广其曲,今流传者益加。”
    • 4.
      统读字释义:所谓统读字,是指《审音表》规定统读的字。

审音(sheny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审音是什么意思 审音读音 怎么读 审音,拼音是shěn yīn,审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审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