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产 [dòng chǎn]
1. 指金钱、器物等可移动的财产。
英[movables; ambulatory chattel;]
动产 引证解释
⒈ 与不动产相对。指金钱、证券、器物等可以移动的财产。
引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朱延年 这才露了面,所有动产与不动产都交给债权团分配。”
国语词典
动产 [dòng chǎn]
⒈ 可移动的财产,如金钱、证券等。相对于不动产而言。
反恒产
动产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恒产释义:指田地房屋等比较固定的产业;不动产。
动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动産释义:不能移动的财产,相对于“动产”而言。 指土地、房屋及附着于其上不可分离的部分。老舍《四世同堂》二三:“他的不动产虽不多,银行的存款也并没有超过一万去,可是他总以为自己是个绅士。”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朱延年 才露了面,所有动产与不动产都交给债权团分配。”
- 2.
买进卖出释义:买卖证券、不动产或畅销货而不用长期投资。
- 3.
交换释义:⒈彼此互换(东西等):交换队旗。⒉人们互相交换活动或劳动产品的过程。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产生的。产品交换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它由生产决定,又反作用于生产。劳动产品一旦在不同所有者之间成为交换对象,就出现了商品交换。⒊生物学上指来自双亲的相对染色体,在性细胞成熟分裂时,相互交换对应部分的过程。是形成生物新类型的原因之一。
- 4.
典权释义:所谓典权,是指占有、使用、收益他人不动产的一种物权。
- 5.
内能释义:物质系统由其内部状态所决定的能量,包括分子、原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动能和分子间、原子间相对位置所决定的势能等。
- 6.
冲击波释义:⒈通常指核爆炸时,爆炸中心压力急剧升高,使周围空气猛烈震荡而形成的波动。 冲击波以超声速的速度从爆炸中心向周围冲击,具有很大的破坏力,是核爆炸重要的杀伤破坏因素之一。⒉指由超声速运动产生的强烈压缩气流。⒊比喻使某种事物受到影响的强大力量。
- 7.
动产释义:能够移动的财 产,即除不动产以外的物。如金钱、家具等。与“不动产”相对。
- 8.
动産释义:与不动产相对。指金钱、证券、器物等可以移动的财产。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朱延年 这才露了面,所有动产与不动产都交给债权团分配。”
- 9.
压契释义:买卖不动产时,买方先付与卖方一部分钱,将卖方的产业契约作抵押。
- 10.
商品生产释义:为交换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商品生产存在的经济条件是: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历史上有三种商品生产形式:(1)以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和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小商品生产,即简单商品生产,如个体手工业、个体农业。(2)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它是商品生产发展的最高阶段,不但一般的劳动产品普遍采取商品的形式,而且连劳动力也变成了商品。(3)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一方面存在社会分工,另一方面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物质利益,因
- 11.
商品释义:用来交换的物品。人类用作商品的实际上大多数都是劳动产品,因此商品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能够用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具有一定的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其价值量由生产它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人们相互交换商品,实际上是互相交换各自的劳动。因此,商品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分工和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是产生商品的两个历史前提。在不同社会制度下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
- 12.
契证释义:契证是指不动产所有人经国家公证机关鉴证并依照税法纳税后,由政府颁发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产权凭证。
- 13.
套现释义:卖出证券、货物或不动产等收回现金。
- 14.
怪念头释义:常常是突然或一时冲动产生的反复无常的念头。
- 15.
恒产释义:指田地房屋等比较固定的产业;不动产。
- 16.
情侣商品释义:即商品的一个细类,是面向情侣这一特定群体而生产的,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双重基本属性的劳动产品。
- 17.
房地产市场释义:进行房地产交易活动的场所。房地产的交易活动包括房屋的买卖、租赁和交换,土地的租赁和开发经营等。其特点有:房产和地产通常结合在一起交易;房地产是不动产,交易的实质是产权或使用权发生转移,而没有空间位置的移动;交易金额一般都很大;交易时必须订立合同,作为法律保障。
- 18.
拉动释义:采取措施使提高、增长或发展:拉动内需。 拉动产值。拉动文化市场。
- 19.
提存释义:债务人因债权人的原因无法对债权人履行义务时,依法将应偿还的物品(一般为动产)交由法院或有关机关保存,从而解除债务债权关系。
- 20.
欧文释义:罗伯特·欧文(1771—1858)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在任纺织厂经理时,曾实行一些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工人福利的改良,以后又提出废除私有制的主张。但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幻想和平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1824年到美国进行建立新协和村的试验,1832年又创办了借助于劳动券交换劳动产品的公平“交换市场”。所有这类试验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下都不可避免地失败了。著有《新社会观》等。